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宅基地置换是上海推进“三个集中”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了,目前试点工作正在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2.
《上海土地》2009,(3):24-25
2004年7月23日,市政府在奉贤区召开郊区宅基地置换试点工作现场会议,韩正市长,胡延照副市长等在会上分别作了讲话和具体部署。自此,郊区14个镇试点工作全面有序推开,至2007年底,试点全部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3.
沪郊农村宅基地置换的推广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上海市委九届七次全会通过的有关文件指出.要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要进一步盘活农民宅基地、乡镇企业用地等存量集体建设用地;要总结宅基地置换试点经验,完成好现有试点工作;在有条件地区,试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办法,有序推进新一轮宅基地置换。  相似文献   

4.
《上海土地》2005,(2):20-20
[本刊讯]2月23日本市有关部门召开郊区宅基地土地置换问题的专题会议。市农委、市发改委、市建委、市规划局、市房地资源局等部门和9个试点区(县)推进办、区(县)房地局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各试点郊区(县)就前阶段宅基地置换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推进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有关建议进行了交流发言。市各有关部门试点区(县)汇报的情况和提出的问题,发表了各自意见。认为各试点(区)县在实践中创新的一些做法,如奉贤区提出的“政府监管、公司监理、百姓监督”模式;  相似文献   

5.
《上海土地》2004,(5):40-40
以农民宅基地置换为抓手,切实推进“三个集中”,作为今年本市一项重点工作。市政府把农民住宅集中作为推进“三个集中”的突破口,重点在农民宅基地的置换、老年农民以土地换保障、农民入股工业园区建设等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今年以来。由市局会同市农委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这个议论了许久的话题,近期有了明确的时间表。今年1月,《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明确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将在2017年底完成,这标志着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即将真正进入到试点阶段。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试点被重点提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作为土地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已经在2014年重点推进。湖南、山西、陕西  相似文献   

7.
吴康军 《上海房地》2014,(10):42-44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这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近年来,上海综合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等政策,宅基地置换为沪郊美丽乡村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自2004年开始启动沪郊宅基地置换试点以来,有些区县在资金和政策的双重阻碍下,宅基地置换推广工作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8.
2008年6月,经嘉兴市委、市政府批准,嘉善县在姚庄镇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试点,以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两分丽换”:把农民的宅基地和承包地分开,搬迁和土地流转分开;以宅基地置换城镇房产,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宅基地置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驱动力、潜力测算、模式探讨、效果评价等方面,但很少有学者重视农户层面的研究。然而,作为宅基地置换主题之一的农民,其态度和感受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置换工程的进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宅基地置换的效果,对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起重要作用。因此,对宅基地的研究应从微观层面着手,分心农民参与宅基地置换工程的成本收益,以帮助政策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近日,北京市国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下半年北京将制订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的政策、程序、操作办法,年底选定部分村庄稳妥有序地启动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2010年修改完善宅基地确权发证相关政策,力争2011年完成全市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  相似文献   

11.
完善我国农村宅基地置换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修玲 《上海房地》2009,(11):42-44
宅基地的置换,是指在县市政府的统一安排下,进城工作和生活的农民及其家属把自己的宅基地和上面的房屋,交给县市政府处理,换取城市户籍,并得到一套居住面积大体上相当的城镇公寓住房。一、推进农村宅基地置换的现实意义(一)实施宅基地置换有利于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 宅基地置换节约了对宝贵的土地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12.
目前对宅基地置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驱动力、潜力测算、模式探讨、效果评价等方面,但很少有学者重视农户层面的研究。然而,作为宅基地置换主题之一的农民,其态度和感受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置换工程的进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宅基地置换的效果,对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起重要作用。因此,对宅基地的研究应从微观层面着手,分心农民参与宅基地置换工程的成本收益,以帮助政策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刘敬明 《乡镇论坛》2009,(14):14-14
山东省莱西市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中,积极探索“村庄合并”新路子,在经济实力较强的两个镇进行“以宅基地换楼房”试点,首批883户农村社区居民将率先受益。  相似文献   

14.
农村居民宅基地置换是郊区实施“三个集中”战略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工作。据调查,南汇区现有农村宅基地总面积10万余亩(近70平方公里),人均占地140多平方米。户均宅基地偏大的情况更为突出,如康桥镇户均为320平方米,航头镇为380平方米,惠南镇则超过了一亩,达到733平方米。全区农村宅基地呈现出“量大、点多、分散、闲置多”的特点和用地总规模逐年上升的态势。此外,全区50户以下的自然村3441个,占总数的74.3%,有些正逐步趋向“空心村”。由此可看到,这样的村宅规模和分布情况,与全区城市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战略目标相差甚远,与全区人地关系高度紧张反差强烈,也与目前全区上下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费尽心思的努力极不协调。因此,必须从解决“三农”问题和加快全区“三化”步伐的战略高度,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为出发点,大力推进农村宅基地置换工作。  相似文献   

15.
宅基地使用权置换中的利益平衡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宅基地使用权置换,有利于解决宅基地闲置和低效利用的问题,牵涉到农民、地方政府等众多利益相关者。为了在宅基地使用权置换中实现公平公正,可以通过利益平衡机制确定宅基地使用权置换的目的,通过对利益相关者在宅基地使用权置换中的成本收益分析,寻求利益平衡的支点。宅基地使用权置换所节余土地的开发利用,应在实现节余土地的用途变更性增值和复垦成耕地、保护耕地之间,在实现节余土地的用途变更性增值和原宅基地上的建筑资源充分利用之间进行利益平衡;通过节余建设用地指标的流转实现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6.
《大众标准化》2009,(2):57-57
近日,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表示,各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及绿色保险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同时他强调,将通过先行试点、提出试点工作方案、扩大试点范围及制定保障措施4方面继续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  相似文献   

17.
边生 《企业世界》2005,(12):38-38
一、加强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完善供地总量调控,实施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做好土地利用的综合平衡;深化“批项目、核土地”制度,逐步推进制定工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项目的用地定额标准,研究制定分行业用地定额标准;加快工业向园区集中,郊区加快推进分散企业“退点进园”,努力提高工业开发区土地利用率,工业企业的建筑净容积率要提高到0.8以上;推进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积极稳妥推进农民宅基地置换试点,合理确定新建农民居住地容积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就业》2007,(12):6
全国城乡统筹试点城市要“继续按照‘开发就业、平等就业、素质就业、稳定就业’四个方面的要求深化试点工作,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就业进程,努力取得新的进展。”这是12月11日至12日在成都召开的全国推进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对深化试点工作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正在33个县级单位开展农村土地三项制度改革试点,福建省晋江市是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之一。本文利用实地调查法对晋江市农村宅基地利用情况进行分析,明确整理潜力来源;运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户均宅基地标准和综合测算法,估算晋江市2020年农村宅基地整理潜力大小。研究表明:晋江市的宅基地闲置情况严重,普遍存在一户多宅、宅基地超标的情况,土地集约程度较低,宅基地用途出现“功能性剩余”,这正是晋江市宅基地整理的潜力所在,宅基地整理十分必要。经测算,晋江市到2020年,宅基地整理潜力为6 476.81公顷,整理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16,(19):9-12
利用安徽省宁国市的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试点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等相关问题。研究发现:农户对于宅基地退出的意愿普遍较高,不同类型的农户对于宅基地退出具有相当大的差异性。而对比宅基地退出的试点地区和无试点地区,已经推行过试点的地区暴露出宅基地退出当前的问题有宣传不到位、退出补偿低、补偿额度不合理、退出后保障措施不到位以及地方政府工作人员执行政策过程中没有坚持自愿原则等,没有试点的地区体现出影响宅基地退出的因素有农户宅基地面积,户主年龄、文化水平、对于政策的支持度,农户的劳动力人数、家庭收入兼业类型,退出补偿额度以及对于居住环境改变的向往和忧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的下一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