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年经济体制改革,我国正在逐步实现由产品经济向社会主义计划商品经济的转变,作为社会经济细胞的企业,也由生产型逐步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并已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改革配套性差,改革措施未能同步实施,致使企业的发展受到了抑制,甚至使部分企业陷入了困境。对建筑施工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施工企业来说,当前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传统的产品经济时期的工程计价模式与改革后企  相似文献   

2.
经过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们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深化企业的配套改革,逐步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建立起社会主义企业在新形势下的经营机制。一、社会主义企业行为机制必须符合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社会主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使企业成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企业改革要围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构造出新的企业制度,把企业推向市场。1993年将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向市场经济体制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的一年。钢铁工业企业的改革将向纵深发展。 在这一年里,钢铁工业企业改革按照建立市场经济的目标,解决经济体制中深层次矛盾,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转变政府职能,理顺产权关系,调整经济结构以及价格改革、  相似文献   

4.
我国企业的改革,在各项改革中乃至整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具有战略地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改革的方向。通过规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同市场内在联系在一起,成为市场活动的主体,从而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的微观基础。 一、我国企业改革的方向 我国企业改革走过了十几年的路程,但始终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效,十几年来的企业改革基本上是在“放权让利和两权分离”思路的探索中前进的。 (一)放权让利的基本改革思路 从1978年至1987年按着放权让利的改革思路。从实践上看,初步理顺了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增强了企业活力,为推动企业进入市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单纯放权让利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按劳分配原则的马克思原设想与我国过去的实践相比较的基础上,集中地论证了企业职工工资同企业经营成果挂钩作为一种新的分配模式,对按劳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作者列举了新模式的十大发展。作者认为,新模式把按劳分配分作两个层次进行,突破了旧模式中国家直接对个人分配、工资分配顺序、劳动量计量、个别劳动向社会劳动转化等理论,并在按劳分配中引入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作者还从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经济实践和经济理论上论证了新模式不仅不违背按劳分配的原理,而且是与从产品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商品经济体制相联系的,是对按劳分配原理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电管理体制决定着农电企业的素质和形象,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乃至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在始于1998年的农电体制改革中,形成了代管、股份制改造、上划三种主要模式。2004年以后,农电体制改革在维持三种模式的现状下逐渐沉寂下来,步伐放缓,力度减弱,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动,农电体制改革应重新提上议事日程,坚持确立市场化改革的价值取向,积极推进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1992年10月举行的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的目标模式,为我国今后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价格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管从1979年以来,我国价格改革已取得重大进展,市场机制在货物和劳务价格形成中已占?势,但是仍然需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深化价格改革,以促进市场的发育和?一,促进有序市场体系的建立,促进竞争性市场体制的形成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农电管理体制决定着农电企业的素质和形象,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乃至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在始于1998年的农电体制改革中,形成了代管、股份制改造、上划三种主要模式。2004年以后,农电体制改革在维持三种模式的现状下逐渐沉寂下来,步伐放缓,力度减弱,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动,农电体制改革应重新提上议事日程,坚持确立市场化改革的价值取向,积极推进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企业家阶层历来是各国现代化的中坚力量,我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也必须以社会主义企业家集团作为中坚力量。但是,在过去高度集中的产品经济条件下,我国国营企业只有上级委任的“官员”,而无敢担风险、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构造有利于企业家阶层形成的机制,以造就我国社会主义企业家阶层。十年来的改革,已使我国企业家阶层的发育成长具备了初步的条件,一大批社会主义企业家正在脱颖而出。但是,由于目前体制还未最终确立,旧体制还在起作用,使得我国企业家阶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十四大确立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和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从总体上设计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这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由局部渐进式走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确定,1995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即通过企业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把国有企业真正建设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营理科学的新型企业,成为千万个独立的市场活动主体。 使国有企业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厂式企业,转变为能容纳和促进当今生产力发展,能在市场经济中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和企业职工承担相应责任与义务的现代公司制企业,是一项十  相似文献   

11.
新财会制度为企业松了绑毛熙慈,杨芳我国全面实施新的财务会计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是经济需要彻底改变我国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制度,使我国的财务会计制度,走向国际化、通用化、科学化而进行的一系列重大改革。这次改革是继我国近代会计史上两次会计改革后最...  相似文献   

12.
(1984年12月)总论期期丹06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管理经济 薛暮桥经济管理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商品经济的再探 索马洪经济研究社会主义和商品经济林子力人民日报略论中国式的消费模式 李彦和宁夏社会科学工业就业与工业结构 庄启东等经济问题探索工业部门间联接方式初探 陈淮经济与管理研究谈水的重复利用和工业节水指标 龙期泰环境保护一九八四年我国经济综述 国家统计局经济日报国营建筑企业招用农民合同工制工人和使 用农村建筑队暂行办法(84.10.15) 国务院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经济特区和沿 海十四个港口城市减征、免征企业所得 …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八年多的改革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概括为两个突破、三个矛盾。作者认为,改革开始从行政性分权走向经济性分权,缩小行政干预的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并初步找到计划与市场机制结合的临界点,使我国经济运行转向商品经济;同时,在企业改革上,从单纯地放权让利走向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力图重造微观主体,并同已形成的动力结构结合,建立新的组织结构;这是两个大的突破,为新体制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基本框架。作者进一步指出,改革的深入面临三个矛盾,即结构与机制的矛盾、运行机制内部要素组合的矛盾和体制模式转换与经济发展模式选择之间的矛盾。作者认为,正视和研究这些矛盾,并找到正确的对策,就可以推动改革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经济体制改革到目前为止,已进行整整十年了,十年来的改革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改革进入现阶段,由于客观上存在着两种体制,两种机制,两种管理方法,使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些矛盾,这是在所难免的,我们改革不仅面临改革实践的进一步大胆系统的探索,而且面临着理论思维观念上的进一步突破和发展。十年来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于没有触及旧的政治体制,使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受到了旧的政治体制的限制和制约。城市经济改革远不如农村改革那样顺利,既使局部内取得的成功,也往  相似文献   

15.
唐宗焜同志在《我国国营工业企业的供销体制必须彻底改革》(见《中国工业经济学报》1985年第四期)中认为:我国国营工业企业供销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完全转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基础上来。商业、物资部门同工业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执行行政指令的关系,而是按照商业原则建立的供销关系。这是商品经济的自愿让渡、等价交换的关系。供方和需方都不由上级行政部门指定,而是按照经济  相似文献   

16.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开始进行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工制度的改革。县办企业、乡镇企业率先实行新的用工制度,并在工资分配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形成一套新的劳动工资制度,外商投资企业也实行新的用工制度和工资制度;国有企业亦有步骤地实行新的用工制度。我国企业已从根本上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实行的传统劳动用人制度,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用人制度。这标志在我国延续几十年、被称为“铁饭碗”的固定用工制度已成为历史。 为适应劳动体制改革和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需要,实行政府指导下的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我国于1994年开始建立并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至2000年,劳动保障部  相似文献   

17.
(一) 总结我国多年的探索实践,特别是最近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适应我国现阶段国情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的基本轮廓。 这个新体制首先是一个符合商品经济基本要求的体制,但又必须是符合现代商品经济规范的体制。它必须能够把计划和市场,微观经营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这个新体制应通  相似文献   

18.
一、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态势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又作为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这个目标和任务的确立,经历了从理论探索到不断实践的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十三大报告中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十三届四中全  相似文献   

19.
管理会计与增强企业竞争力韩长林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对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探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机制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的形势,...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电力工业体制的改革要由长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使电力产品真正成为商品,切实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管理和运营电力企业。笔者仅就电力市场条件下发供电企业的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和探讨。1当前电力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电力企业的体制和机制处于垂直领导和财务收支两条线的模式。各发电厂、供电局始终处在电力企业(网、省局)的“车间”位置上,造成活力不足,后劲乏力,影响着电力企业的整体效益。各企业“有电就卖、无电就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