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在对支农再贷款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肯定了支农再贷款的积极作用,分析了支农再贷款发放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据此提出了用好支农再贷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自1999年以来,人民银行为了改善金融服务,支持三农健康发展,发放了对农村信用社再贷款(习惯上称之为支农再贷款)。在支农再贷款投放力度加大的同时,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安全管理责任也同步加大,支农再贷款管理的安全性、合规性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为解决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贷款资金不足而发放的专项再贷款。为用足用好支农再贷款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按照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 ,真正把支农再贷款发放到农民手中 ,有力地支持了当地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截至 2 0 0 0年 7月末 ,全省农村信用社共向人民银行借入支农贷款 41 46亿元 ,用支农再贷款累计发放贷款 6 3 8亿元 ,其中 :累计发放农户贷款 46亿元 ,占 72 1% ,支农再贷款的发放 ,充分发挥了资金导向作用 ,激发了农村信用社发放农业贷款的积极性。  一、突出支持重点 ,…  相似文献   

4.
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灵活运用支农再贷款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引导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投放。1999年至2002年,全辖共发放支农再贷款3.09亿元,到期全部收回。支农再贷款的投入,  相似文献   

5.
石楼县地处吕梁地区西南部,是国家级贫困县。人行石楼县支行为支持地方农业经济发展,从1999年开始对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再贷款。2002年全县支农再贷款余额3100万元,累计发放3337万元。支农再贷款的投放,不仅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实现了社会效益和农村信用社自身效益的同步提高,起到了双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支农再贷款的效应及社会反响 今年1-8月份,全盟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支农贷款4.58亿元,占全部贷款80.2%,人民银行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1.59亿元,占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的34.7%.支农再贷款的及时发放和灵活使用,在广大的农村和牧区收到了良好效果和反响.  相似文献   

7.
数字     
《财会学习》2007,(4):4-4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对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安排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50亿元,重点用于支持当地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贷款。截至2006年12月末,对全国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达1.1万亿元。  相似文献   

8.
支农再贷款的发放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信用社效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由于一些地方监督管理不力,造成支农再贷款出现了挤占挪用、质量较低等问题,在社会上形成了不良影响,使支农再贷款的预期效益大打折扣。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9.
支农再贷款现状 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在农村金融改革过程中促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支持农村信用社扩大涉农信贷投放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是对县域和村镇存款类金融机构法人发放涉农信贷资金不足提供的流动性支持。人民银行从1999年开始发放支农再贷款,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其内涵与外延不断突破,逐步发展成为人民银行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工具。哈中支审计组近期对辖内部分县行近年支农再贷款管理情况审计显示,支农再贷款已成为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发放涉农信贷资金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人民银行积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为解决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房贷款的合理需要而对其发放了支农再贷款。支农再贷款对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缓解农民贷款难、促进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及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支农再贷款,作为人民银行新的业务,如何加强对其管理,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支农再贷款是央行宏观调控货币信贷政策工具之一,是为解决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贷款资金不足而对农信社发放的贷款,推出后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在欠发达地区,支农再贷款的使用出现了明显萎缩.对此,在对陕西省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在新形势下,应调整转变支农再贷款职能,完善加强支农再贷款政策.更积极地发挥其支持"三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前,有有些地方的农信社在利用低利率的支农再贷款资金发放支农贷款时,将利率“一浮到顶”,即上浮100%以扩大利差收入。这种做法,尽管不违反现行利率管理规定,也能给农信社带来部分盈利,但与央行支农再贷款发放初衷相矛盾,其负面影响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农村信用社对支农再贷款的依赖性普遍过大.一些信用社的利润主要靠支农再贷款来创造,利润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支农再贷款发放的多少,支农再贷款发放多的单位,经营情况就会好一些,少的经营情况就不理想,这是一个共性的问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1999年,国家为了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信用社经营环境,适时出台了支农再贷款的货币政策。运城中支按照天津分行安排,结合辖区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新的货币政策,积极向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再贷款。两年多来,支农再贷款究竟取得哪些成效,在使用和管理上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如何正确运作,  相似文献   

15.
支农再贷款是中国人民银行为了解决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资金的不足与支农后劲乏力等问题,对农村信用社发放……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当前利率市场化背景和支农再贷款发放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设想构建了与shibor挂钩的支农再贷款利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主要问题(一)支农再贷款所规定的贷款期限不够合理。在《支农再贷款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支农再贷款的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而农业生产周期性长,见效慢,特别是有些种植业、养殖业,生产周期都在1~3年甚至5年左右,贷款期限不匹配问题,不同程度制约了支农再贷款效应的发挥。(二)农村信用社对农户发放支农再贷款的利率上浮过高。农村信用社将支农再贷款向农户发放时,执行与自筹资金一样的浮动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点上浮50%~100%,农村信用社有6.5%的利差,使得贷款农户的利  相似文献   

18.
一、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再贷款时执行利率过高。按照政策规定,用支农再贷款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应实行优惠利率,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农村信  相似文献   

19.
1999年人民银行启动了支农再贷款政策,这是一项集政府支农与央行贷款于一体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与时代特点的货币政策创新。7年来我中支积极运用支农再贷款货币政策工具,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243700万元,其中2004年为历年之最,累放76200万元,支农再贷款对辖内经济、金融发展起到了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新货币政策的出台,1999年人民银行柳州市中心支行在辖区内开始实施支农再贷款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支农再贷款的发放,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广大农民农业生产和生活的资金需求,进一步密切了农村信用社与农民的关系,也增强了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的实力,改善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促进了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就目前支农再贷款的情况而言,无论是现行制度,还是其使用过程,仍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应加以完善与规范,以更好地发挥支农再贷款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