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重庆器·Haus空间(Organhaus Art Space)是一个由艺术家、策展人共同组成的非盈利性独立艺术机构。机构坐落于重庆501艺术基地内,拥有近200平方米的艺术家工作、展示空间及艺术家入驻项目接  相似文献   

2.
在不以一般对画廊经营好或坏的价值观判断下,新乐园艺术空间存在至今,与所有外面展览空间经营最大不同点与独特之处是:每一期成员的互动状态、经验成长、创作交流与对外展现活力方式,也都随着时间和成员的不同,不断产生有趣的冲击和改变。维持一个具冒险性格与类似开放容器的实验状态,应是新乐园艺术空间的精神与存在的理由。——新乐园(空间精神)  相似文献   

3.
现当代文化版图呈现出一种以大都会为中心的衍射型生态结构。每个大都会城市都因其特殊的历史和政治地位,牵动着某一区域的文化发展史。德国首都柏林无疑是其中之一,也是其中特色鲜明的一份子。从15世纪成为勃兰登堡选帝侯首府开始,柏林的城市历史就与德国的民族民运一起,演绎着一首不断发展和扩大的赋格曲。15世纪直到二战前的历史中,柏林先后成为勃兰登堡、普鲁士王国、德意志帝国、魏玛共和国的  相似文献   

4.
《艺术与投资》:作为第一届中国艺术三年展的策展人,在中国当时的环境里您对于三年展的理解是怎么样的,现在您对三年展在国内的意义又怎么看?为什么是三年展而不是双年展?彭德:决定选用三年展而不是双年展,  相似文献   

5.
Para/Site空间成立于1996年,是香港第一个独立的由艺术家管理的艺术空间,它得到了香港艺术发展局的支持。作为一个先行者,Para/Site如今已经成为亚洲最重要的独立空间之一,它在自己的艺术群落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这个角色在空间多年的生存境遇中逐渐发生了改变和发展。Para/ Site在两个方面区别于中国其他的艺术空间:其一,多年来它  相似文献   

6.
美术馆作为一个公共艺术机构是为社会民众提供一个公共文化活动的场所。它的存在意义除了收藏、整理、研究艺术作品、保护艺术资料并向公众开放,以及承担发展文化、创造文化的职能之外,艺术  相似文献   

7.
——对话喜玛拉雅艺术空间创始人刘景活戴伟平:从2005年开始历时四年,你将重庆九龙坡地下发电厂的厂房从废墟逐步改造成艺术活动空间,将这个因地就势造就的‘废墟’称为喜玛拉雅美术馆,  相似文献   

8.
9.
资讯     
北京也是个地儿2展期:2010年5月1日—5月16日展地:C-空间参展艺术家:梁硕、海纳、颜峻、何颖雅、小珂、MichaelEDDY、MichaelYUEN、华汇设计、撒把芥末、刘  相似文献   

10.
王琳筠 《致富之友》2009,(11):36-39
MOT/ARTS在今年七月推动了"艺术七门町"计划,邀请以姚瑞中为首的七位台湾当代年轻艺术家:卢昉、蔡宜儒、朗机工(林昆颖、张博智、陈志建)、刘致宏、许尹龄、黄华珍等,到今年底作一连四档的接力联展,并提供企业母体位于西门町的两栋五层楼老旧闲置大楼作为艺术家的驻村工作室,由MOT/ARTS负责前期整修与打通工程,以及后续两年艺术家在驻村期间的空间基本维持费用及部分创作补助,并预计于今年底将一楼整理成展览空间,提供外借申请使用,除了企图为台湾培育当代艺术新秀,也提出全新艺术经纪模式,藉由驻地的手法与区域及产业的实质互动,后续效应令人期待。  相似文献   

11.
出版社:夏威夷大学出版社出版年:1998年第一版再再打开艺术视野——评约翰·克拉克的《亚洲现代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澳大利亚学者约翰克拉克于1998年出版的《亚洲现代艺术》是第一部研究中国、日本、印度、泰国和印尼的现代艺术的专著,它和以往研究亚洲各国艺术的论著不同,它不是分散、孤立地看待亚洲各国艺术,而是将所论述的几个国家置  相似文献   

12.
本期的"注目"专题,更像是试图搭建一次圆桌对话。受邀参与此专题的文章,尽管表面看起来观点不尽相同,但核心问题却是惊人的相似,即当代艺术的创作实践、展览实践或评论都是一种"政治性的实践"。这种"冲动"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始在西方活跃的"机构批评",如马塞尔·布罗德瑟尔、丹尼尔·布伦及汉斯·哈克等代表人物已经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成为一个"政治性"的讨论舞台;鲍里斯·格洛伊斯在《装置的  相似文献   

13.
创造变化的空间--农民发展创新的原动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任何农村社区 ,在相似的社会经济与文化背景及土地权属体系下 ,我们都可以发现有些农民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家庭生计发展创新活动 ,而其他农民则没有。该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剖析这种差别以揭示那些创新农民是如何创造变化的空间的。研究发现 ,农民发展创新的原动力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些因素包括社会网络、信息、互动的启发、信任、自助及合作。这些因素都可以归类为社会资本的范畴。因此 ,相对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及自然资本来说 ,社会资本才是农民生计发展创新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4.
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生态空间管制分区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揭示生态空间的概念内涵与认知局限,探讨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生态空间管制分区优化逻辑。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生态空间具有实体、功能、管理等多维属性,蕴含了生态系统服务的多样性、生态空间功能的复合性、生态服务价值的人本性三重内涵;(2)生态空间管制分区的认知存在三方面的局限,即价值取向上难以统筹要素、功能与格局,操作模式上忽略社会文化功能的权衡,实施路径上未能建构分级分类体系;(3)国土空间规划对生态空间管制分区提出了底线保障、精细治理、人本服务三个层次需求;(4)生态空间管制分区可遵循以生态功能为研判依据、生态要素为空间载体、分级分类高效管理为落脚点的理论逻辑,建构以功能权衡、要素统筹、分级分类为次序的实施路径。研究结论:深化生态空间的理论认知,厘清国土空间规划对生态空间管制分区的核心需求,优化生态空间管制分区的理论逻辑与实施路径,才能有效地支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空间治理现代化目标。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从领地空间与关系空间双重视角审视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实施中的新问题,提出若干柔性治理的技术路径,为国土空间治理能力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归纳法、演绎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刚性管控特征主要体现在制度刚性、空间刚性、地类刚性与指标刚性等方面;(2)刚性管控制度下国土空间规划实践存在着底层反馈机制难以保障、面向地域特色的指引性偏弱、面向发展的弹性不足、面向管理的实用性不足等问题;(3)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重新审视“国土空间”的内涵,空间具有领地空间与关系空间的双重内涵,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需要重视关系空间,并探讨柔性空间与模糊边界等柔性治理方式;(4)柔性治理的可能实现路径包括建立多层级、跨地域的府际合作以提升规划传导效能;探索设立有限度、严审批的“三线”转化机制,凸显地域功能特色发展;塑造可变边界、可动指标的空间管控制度,增强对发展需求的响应能力;推行动态、柔性的跨界规划,提升规划对区域发展的引导与管控。研究结论: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引入柔性治理思维,可以积极应对柔性空间的运作。统筹柔性治理与刚性管控手段,契合国土空间治理能力提升的战略目标,也为相关指南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由海伦娜·孔塔瓦(Helenna Kontová)和吉安卡洛·波利蒂(Giancarl Poiliti)于2004年创办的布拉格双年展基金会,其创建目的在于组织和策划国际性的当代艺术展览,展览每两年在捷克共和国展出一次,故命名为布拉格双年展。布拉格双年展已经逐渐成为中欧地区最重要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度事件】The Events of Art Market TOP5以一连串相关的事件作为单位来展开评选。【2007年度人物】The People of Art Market TOP5以艺术推手对市场的辐射力作为依据进行评选。  相似文献   

18.
糖艺是指将糖艺制作所需的各种原料经过一系列专业的制作工艺技术将其构造成各种造型,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传统文化意义,且还可食用。本文对糖艺的各种制作工艺与技术进行重点探究,为糖艺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的一种重要手段,它的功能发挥取决于对其本质认识基础之上的有效治理。在空间贫困理论观照下,易地扶贫搬迁的本质是改造贫困的空间因素,实现对贫困人口生计空间的再造。本文以山西省一个深度贫困村易地扶贫搬迁的调研为依托,研究了在实践中如何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移民村成功的经验表明,协同治理下的空间再造是一种可行的途径,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政府和移民社区的协同:政府通过空间让渡、能力扶持、资源引导为移民社区脱贫创造了条件;在内生权威的带领下,移民社区激活了自身发展潜力;政府与移民社区通过空间再造构建了长效脱贫机制,社区的整体贫困得以缓解。其次是移民社区之间的协同:通过社区间资源的空间重组,提升了社区生计资本质量,增强了社区发展的可持续性。第三是移民社区内部的协同:立足于社区内的关系网络和社会信任,营造出守望相助的公共空间,解决了社区内部的个别贫困问题。最终在各方的协同治理之下,易地扶贫搬迁得以成功地实现目标。本文认为,除了发挥政府和社区在易地扶贫搬迁中的协同功能,还需要加强与资本的协同。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分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国土空间体系表述的形成脉络及内在逻辑,并从国土空间体系构建视角探讨国土空间治理的未来趋向。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与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土空间具有“区域”和“要素”双重特性,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旨在解决传统国土空间治理的“区域”“要素”缺乏统筹问题。从空间规划体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到国土空间体系的演变,实质上是不断推进迈向高质量发展、强化“区域—要素”统筹的国土空间治理。在构建国土空间体系的指引下,国土空间治理既要聚焦国土空间的高质量发展,绘就国土空间协调发展蓝图,又要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做好国土空间治理的“区域—要素”统筹。研究结论:面向国土空间体系构建,国土空间治理未来应做好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导向下的“区域—要素”统筹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