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全球化"概念的含义"全球化"是一个具有歧义性的概念,各个学科所理解的"全球化"含义不同。经济学家讲"全球化",多指经济活动的跨国化和相互依赖的加深;社会学家用这个说法形容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各种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关于"法律全球化"的激烈讨论,法律全球化的出现将对我国法律意识、法律观念、法律制定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法学教育领域的影响更不能忽视.该文通过对"法律全球化"的介绍,指出贵州法学教育应该如何适应法律全球化的浪潮.  相似文献   

3.
解读“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宗豪 《开放导报》2002,1(9):24-28
本文重点探讨"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但大家对"文化全球化"的看法分歧较大:一种观点认为不存在"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是对"全球化"概念的泛用;一种认为,"文化全球化"就是"文化趋同化趋势",或者说是文化的同质化;另一种认为,"文化全球化"意味着"文化的殖民化";还有一种认为,"文化全球化"正在消融着"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4.
一、经济分析:经济全球化、WTO与两岸直接"三通" (一)经济全球化下两岸直接"三通"的经济分析 两岸全面直接"三通"是两岸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两岸经济体之间的交往与合作规模日益扩大,且有进一步增强的必要,特别是对台湾经济而言,大陆市场是其全球化的现实利益所在.变革两岸经济体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方式,实行两岸全面、直接"三通",进一步破除两岸市场壁垒,促进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与便利化,成为两岸经济体进一步参与全球化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挑战发展中国家经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术界对全球化的研究由来已久.从最初对"帝国主义"的研究开始,霍布森、熊彼特和列宁都曾经对全球化的进程作过论述.到今天,"帝国主义"已经很少有人再提了,取而代之的是"全球化"这个词.  相似文献   

6.
龚唯平 《特区经济》2002,(11):22-24
一、全球化思想溯源 关于全球化概念的提出,有人认为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前首席经济学家奥斯特雷(Sylvia Ostry)在1990年首先使用的.也有人认为,早在公元前200年的古希腊,历史学家波利比奥斯(Polybius)就已经谈到了全球化.国内有些学者甚至说,中国古代的"四海之内皆兄弟"、"大同世界"和"天下为公"之类说法,也反映出全球化的观念.  相似文献   

7.
夏林 《特区经济》2011,(10):18-21
伴随着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伴随着"迪斯尼验证"、"麦当劳指数"①的广泛运用,"地球村"悄然现身,"全球化"俨然已经成为时代无冕的标识。既为标识,则无疑是核心,而核心就不免探讨与争论,于是,"反全球化"思潮渐起,组成了全球化交响乐里一组不相和谐的音阶,并日益引起整个国际社会的关注。然而,全球化具有方向和进程两个层次的含义,对应的,"反全球化"现象也就有着两种不同的内涵,一种是反对全球化的方向,另一种则是针对全球化进程中的不足和弊端。对于前一种意义上的"反全球化",因其逆历史潮流而动之本质,啻为谬论,毋庸多言;而对于后一种意义上的"反全球化",鉴于其自身复杂的悖论体质,本文将以矛盾分析的方法加以讨论。②  相似文献   

8.
据有人考究,"全球化"作为一个术语最早是由 T.Laiwei(莱维)于1985年提出来的,自那时以来,"全球化"概念凸现,成为社会科学领域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言必称全球化,成为一种时髦。近年来,"全球化"以其先声夺人之势迅速成为跨世纪的显学,在学界形成了可喜的争鸣场面。迄今为止,对于"全球化"的涵义,已没有太大的分歧。但围绕着全球化的影响及其未来发展前景,仍然是见仁见智。从总体上来说,目前已形成了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的分野。1.乐观主义者对全球化的未来抱着一种美丽的憧憬,认为全球化意味着一种"世界大同"的实现,一种人类普遍的自  相似文献   

9.
一、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所谓"全球化"是指人类从以往各个地域、民族和国家之间彼此分隔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走向全球性社会的变迁过程.当今主要表现为经济的全球化,即指生产、金融、技术三个方面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10.
专家观点     
<正>林毅夫:新一轮全球化有望由新兴经济体推动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1月23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一场会议上表示,与上一轮全球化主要由发达国家主导不同,新一轮全球化可能会变成由新兴市场经济体来推动。林毅夫解释说,全球化的好处是让每个国家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每个国家可以按照其比较优势更好地进行分工,而"逆全球化"则会失去这个机会,结果是每个人都蒙受其害。他认为,"逆全球化"出现的原因是,2008  相似文献   

11.
从各种数量指标来看,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中国如何融入全球化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中国融入全球化过程中面临着如何融入经济全球化和保留中国芯的两难困境,基于此,中国需要选择"并电"模式的全球化方式,建立起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的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2.
当前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出现了"反全球化"现象.这种现象与冷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全球扩张密切相关."反全球化"运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在给全球化敲响警钟的同时,更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据有人考究,"全球化"作为一个术语最早是由T.Laiwei(莱维)于1985年提出来的,自那时以来,"全球化"概念凸现,成为社会科学领域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言必称全球化,成为一种时髦.近年来,"全球化"以其先声夺人之势迅速成为跨世纪的显学,在学界形成了可喜的争鸣场面.迄今为止,对于"全球化"的涵义,已没有太大的分歧.但围绕着全球化的影响及其未来发展前景,仍然是见仁见智.从总体上来说,目前已形成了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的分野.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开放的时代。全球化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只有具备更强的驾驭能力才能实现。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不是一国享有,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也不是一国就能应对。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挑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2017年5月举办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使北京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一带一路"出发,探讨在适应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多边外交政策的特点,以在全球化进程中更好地促进我国与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5.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6,(11):195-195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潮流.面对全球化,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理论思考、观念定位、战略应对?湖南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廖进中用他独创的"市场领土论"新理论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发展潮流和客观趋势。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有助于我们在融入世界的同时,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这种变化的根源是中国日益融入这个世界,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因此,我们必须看到,经济全球化进程改变着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相互关系,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国家的现在和将来。既要看到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在政治社会领域的影响,看到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人们的观念变化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又不应该对全球化作"泛式"的解释。如果承认"泛式"的广义全球化,就会在西方意识形态面前消失自己的价值观、文化特点和民族特点,包括发展道路的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十年里,曾经高歌猛进的全球化突然发生了重大转折。英国脱欧、高举"美国第一"旗帜的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并宣布退出TPP,世界贸易与投资增速大幅放缓,贸易战阴云密布……对此,国内外学术界多以"逆全球化""去全球化"或"反全球化"予以概括。我认为,这种认知是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自1492年大航海时代开启迄今,所谓的全球化经历了近五百年的缓慢发展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方才达到高潮,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二战后以GATT(WTO)、IMF等为代表形成了  相似文献   

18.
康伊明 《发展》2004,(1):34-36
经济全球化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流,而产业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内容.国家实施的企业"走出去"的开放战略,鼓励我国企业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正是要加快我国产业走向全球化,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国际学界就经济全球化与政府社会支出的关系存在"效率说"与"补偿说"的争论。文章利用2007~2014年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与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地方政府社会支出的影响效果。主要结论是:地方政府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不仅不会优先考虑发展民生事业,反而还会降低辖区民众社会支出的实际受益水平,这印证了"效率说"的观点;地方政府"重经济、轻民生"问题仍然普遍存在;经济越发达地区,经济全球化影响越大,政府越注重改善民生,反之则更倾向削减社会支出;中部地区"福利倒退"问题突出,社会支出受经济全球化消极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20.
国际学界就经济全球化与政府社会支出的关系存在"效率说"与"补偿说"的争论。文章利用2007~2014年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与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地方政府社会支出的影响效果。主要结论是:地方政府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不仅不会优先考虑发展民生事业,反而还会降低辖区民众社会支出的实际受益水平,这印证了"效率说"的观点;地方政府"重经济、轻民生"问题仍然普遍存在;经济越发达地区,经济全球化影响越大,政府越注重改善民生,反之则更倾向削减社会支出;中部地区"福利倒退"问题突出,社会支出受经济全球化消极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