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中国科技产业》2011,(5):24-24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表示,中国国家能源局正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抓紧谋划《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包括:电力工业、煤炭工业、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能源科技等行业发展规划,以及“全国电网建设”、“石油、天然气管网”、“农网改造升级”等~系列专项规划及相关产业政策。其政策取向主线是:着力“两个创新”,即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两个变革”,即能源生产方式变革和能源利用方式变革;实现“两个提高”,  相似文献   

2.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时期。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内蒙古需要聚焦于自己的优劣势,在保障能源安全有效供给下,积极调整能源的生产与消费结构,并推动能源相关产业向着绿色、数字、创新等方向转型,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在保障能源安全供给中,提升内蒙古能源开发的“现代性”与 “经济性”,充分发挥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的定位和职能。  相似文献   

3.
在11日晚于欧洲议会大厦举行的全球能源奖颁奖仪式上,中国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的“秸秆能源”项目获得了2006年全球能源奖的“空气”奖提名和国别奖。  相似文献   

4.
刘苗 《辽宁经济》2022,(7):58-63
能源立法策略选择,事关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效果与经济发展全局,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应将完善能源立法融入实现“双碳”目标的全过程,以完备的能源法律体系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并以此促进解决影响“双碳”目标实现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障碍。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立法不完善是目前我国能源领域的两大难题。因此,应立足于我国国情,积极借鉴国际有益经验,从技术创新这一根本问题入手,推动产权制度建设、发展市场经济、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保护,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统一协调且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建设对能源强度的作用一直存有争议。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信息化发展水平”这一概念,将其与信息化投入分别作为自变量与总体能源强度和不同种类能源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5-2014年的数据验证结果显示:①能源强度会随着信息化投入的不断加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②能源强度会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③在没有引入“信息化发展水平”要素之前,从曲线的形状来看,煤炭模型的倒“U”型曲线最为矮胖,其次分别是电能、石油、天然气,倒“U”型曲线变得越来越瘦高,天然气模型的倒“U”型曲线最为瘦高。随着信息化投入的不断增加石油能源强度率先步入下降的趋势,而天然气能源强度进入下降趋势较晚;④在引入“信息化发展水平”要素之后,四类能源强度曲线的拐点都发生了向“能源强度”轴的平移,四类能源强度的倒“U”型曲线都往“瘦高”的方向变化。随着信息化投入的不断增加石油能源强度率先步入下降的趋势,而天然气能源强度进入下降趋势较晚。  相似文献   

6.
本文围绕辽宁“十二五”能源发展的主题——“优化能源结构”,在简要回顾全省“十一五”能源发展主要成就的基础上,重点对“优化能源结构”提出的背景、主要目标以及主要任务做了比较详尽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林克 《亚太经济》1985,(5):12-16
太平洋能源发展的趋势一般是与世界能源的模式相一致的。但是,由于能源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和国与国之间能源需求的广泛多样性,能源发展和能源贸易可以分为两类地区。东太平洋周围地带相对来说是“多油”地区,该地区总的资源基础是与地区的市场相适应的。而西太平洋地带相对来说是“少油”地区。  相似文献   

8.
编后语     
能源是推动社会经济体系运转的动力。节约能源资源、优化能源结构、支撑社会可持续发展是能源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十五”期间,能源科技发展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在洁净煤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核能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认真贯彻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总结“十五”能源科技成就和经验,分析我国能源科技发展态势,促进我国能源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我国能源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实现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和《中国科技产业》杂志社在全国“两会”召开…  相似文献   

9.
能源作为与物质、信息并重且攸关人类生存发展的托底型要素,正随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生形态跃迁。世界局势的不稳定性和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重了能源在主导国家间战略竞争的角色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提出“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可再生能源”。党中央立足我国能源结构和全球能源转型,着眼“双碳”目标和机遇,首次明确“硅能源”在我国发展战略中的突出作用。硅能源是硅基半导体技术与能源产业链的最新融合,内涵丰富、外延宽泛,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把握能源变革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能源是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正面临着能源的重大挑战……,要搞好四化,必须优先解决能源问题。开发能源固然重要,搞好节能却是更加重要”。党的十二大制订了“开发和节约并重,近期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能源战略方针。党的“十四  相似文献   

11.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这给“十二五”时期增强能源供给能力、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阻碍上海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的两大难题。减少化石燃料的污染物排放。开发可再生能源。是实施清洁能源战略的关键。构建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创新体系是实现清洁能源战略目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前,能源金融已发展成为我国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我国《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已正式发布、国家《能源法》即将出台之际,以“能源金融创新与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能源金融论坛”(下称“论坛”)于5月10日在西安举办。  相似文献   

14.
双周速览     
东北地区开始构建“能源战略共同体”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集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建设部门,编制东北区域的能源发展整体规划,共同探讨通过宏观调控和科学合理布局,构建“能源战略共同体”。据了解,这也是国家第一  相似文献   

15.
动态新闻     
《中国科技产业》2011,(9):39-40
为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升可再生能源科研和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于9月1日至2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会议以“可再生能源技术支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题,内容涉及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天然气水合物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石定环应邀出席并致辞。“2011北京光伏发电大会暨展览会”同期举行。  相似文献   

16.
2002年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启动以来,中国陆续遭遇“煤荒”、“电荒”、“油荒”及“气荒”等能源危机。与此同时,社会对能源的关注越来越多,国家对能源产业越来越重视。2006年,3月14日《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草案》获得通过,中国的“能源新政”全面启动。而《中俄联合声明》和中哈石油管道一期工程的胜利竣工,则是中国政府大力推行石油外交的结果,同时也是中国能源战略的一个阶段性胜利。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信息》2006,(2):66-67
能源短缺将长期存在 目前,我国能源短缺是个不争的事实。近来,西安、重庆、郑州、乌鲁木齐等地先后拉响“气荒”警报,各地分别采取减少汽车用气或工业用气、重新启用燃煤锅炉等应急措施保证居民生活和取暖。对于眼前的“气荒”和去年的广东“油荒”,再加之近几年的“电荒”,看来我国能源短缺并非危言耸听,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大懋认为,我国能源短缺局面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8.
王效宇 《浙江经济》2014,(16):39-39
2013年9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自此这个被称为“大气国十条”的文件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正式开启了我国新一轮的“大气保卫战”。“大气国十条”不论是在体例安排还是内容设置上,都凸显了能源工作对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性,明确提出“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十项具体措施中的前五项全面涉及能源生产消费的市场准入、消费结构、利用技术和节能环保门槛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2006年,保定市政府提出了打造“中国电谷”,经过几年的努力,保定市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基地”、“新能源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太阳能综合应用科技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20.
马润民  陈智 《科技和产业》2023,23(11):198-202
“科技援青”战略是青海省发展清洁能源、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重要力量,13个援青省份富集的科技资源是执行“科技援青”战略的坚实基础。归纳整理了援青省份参与青海省科技计划项目情况,梳理了青海省清洁能源产业现状和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分析广东省清洁能源产业的科技优势,总结了广东省支持青海省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政府单位、相关企业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