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优质产能走出去,实行职业教育“走出去”办学。以湖南某高职院校“走出去”办学为例,结合该校参与“走出去”办学的情况和办学优势,通过制定本土化专业教学标准,将“专业教学+文化输出”融入“走出去”办学、打造“双语双师型”国际化教师队伍、编制“双语”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库,深化产教融合、建设校企命运共同体,建立健全保障制度等举措建设“走出去”办学品牌,并取得显著的成效。通过以上研究给职业教育“走出去”办学品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11月8日,广东省政府召开全省实施“走出去”战略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部署,总结交流广东省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研究部署新形势下“走出去”工作。汤炳权常务副省长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3.
《中国报道》2014,(10):12-15
从1979年8月国务院提出“出国办企业”,到2001年“走出去”战略正式写入“十五”计划,再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走出去”步伐,“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已经成为促进中国与国际社会沟通合作的重要渠道。毋庸置疑,“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正成为承载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国际行为体。  相似文献   

4.
关利欣 《中国经贸》2011,(17):64-65
我国商贸企业“走出去”多处于自发状态,没有形成关系较为密切的产业集群,也没有与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走出去”战略形成紧密的衔接。因此,我国商贸企业亟需创新“走出去”的方式,提升产业国际竞争能力,加快商贸行业的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深化实施我国“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5.
刘拓 《中国经贸》2011,(24):17-17
分析了“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走出去”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中央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国际形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央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企业”走出去”是走向天堂.有人说企业“走出去”是跌向地狱。其实,企业“走出去”是一种发展的”蜕变”!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渗透,世界各国的企业在技术、成本、效益等方面开始用全球化的眼光去判断,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去“,  相似文献   

7.
十六大再次提出“走出去”战略,旨在把“引进来”和“走出去”肾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市场、两种资源。目前我国“引进来”已取得巨大的成就;“走出去”虽已初见成效,但由于我国企业实力尚弱,在海外投资方向、定位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认为现阶段东盟各国应该是我国企业“走出去”首先选择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赵志凌 《浙江经济》2005,(17):42-43
“走出去”。还是“引进来”?在企业国际化进程中,“走出去”的呼声正日渐响亮,从把产品卖到国外到在国外办厂设机构,从行销层面的简单“国际化”,到资本层面的“跨国并购”,走出去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发展战略。但是,外面的世界真的那么精彩吗?走出去能站得稳脚跟吗?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政协主席艾丕善结合自己四次出国的深切体会.畅谈实施”走出去”战略。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要通过龙头企业“走出去”.而不仅仅是靠政府官员“走出去”.政府应该做的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企业家“走出去”。  相似文献   

10.
实施“走出去”战略,既是加快福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竞争的加剧与升级,迫切需要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使之与“引进来”逐步协调,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轮子并转。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近年来,面对国际化的新形势,党和国家又不失时机地提出“走出去”战略。山东作为沿海经济大省,在“走出去”战略实施方面亦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今年一季度,全省共累计批准设立境外企业(机构)825家,  相似文献   

12.
黄佳玫 《浙江经济》2006,(20):34-35
农业“走出去”是浙江“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日益严峻的省内资源瓶颈、农民就业和收入压力等,有必要加快浙江农业“走出去”的战略步伐。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贸》2011,(13):14-17
王开前《中国经贸》杂志社社长、总编辑 2011年是贯彻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开局之年。为了帮助企业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分析新形势下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形式、任务,以及下一步应对的路径策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日前,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在媒体上发表《中国如何实现战略“走出去”》文章,文中就当前中国在“走出去”方面所遇到的障碍以及如何突破这些障碍更好地实现“走出去”战略。以下为文章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15.
杨涛 《中国经贸》2011,(11):44-45
支持企业“走出去”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战略,也是“十二五”期间的改革重点。其中,强调以更加完善的金融政策来支持“走出去”,近年来受到政府和理论界的高度重视。但是,在实践中,金融政策在支持“走出去”方面却一直进展缓慢,已经不适应中国企业面向全球化的需要。进入2011年,中国政府已经逐渐确立了在“十二五”期间加快推动金融改革的方向,其中通过建立完备的金融政策体系来支持企业“走出去”,也将逐渐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入世”缓冲期接近尾声,很多行业逐渐放开,中国企业“走出去”成为必然的趋势。但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才刚刚开始,海外经营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对于许多国内企业来说,“走出去”还只是新事物。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后,由过去仅承担生产经营风险转变为承担复杂的国际竞争风险,甚至是国际政治和社会风险。多数“走出去”的企业对国外投资市场、国际竞争环境及投资所在国法律法规不甚了解,其开拓国际市场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就非常突出。因此,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自主发展壮大的基础还很不牢靠。目前的关键是要明确“走出去”战略在今后20年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并在政府层面形成具体化的“走出去”的促进战略、政策和办法。在企业层面,应该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同时,全方位、多渠道、多途径地寻求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规避在海外投资所面临的风险,努力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实际上,利用外交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利用和依仗外交的整体协调优势和政府信用优势,在中国对外开放进入资本输出新阶段的今天,这两大优势无疑将会为资本的顺利流动提供难得的机遇。企业以何种方式、何种途径“走出去”,“走出去”会有什么样的困难,怎样预见并处理“走出去”风险和困难,让我们看看政府和企业界人士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英国《金融时报》7月13日]与中国国有大型企业“走出去”并瞄准世界资源性公司的战略相比,中国民企今年以来也开始密集“走出去”。这个“走出去”,却是一条迥异的道路——它们盯上了具有历史但有些“年老色衰”的国外品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宏观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尹音频  高瑜 《山东经济》2009,25(5):121-126
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家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因此,如何激励我国企业“走出去”,就成为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问题。本文拟在分析政府作用的基础上,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宏观政策的效应进行实证评估,并提出进一步优化宏观政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张君 《中国经贸》2011,(9):58-58
近年来,由于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同时,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和人员安全管理就成了“走出去”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出台系列的管理规定也就成了中国政府为支持企业“走出去”所做的一项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20.
纵观我国企业,目前“走出去”还是办加工贸易,以简单分包、劳务、建立营销渠道为主,离更宽更广地利用海外资源,尚存不小差距,我国企业“走出去”应该跨越一座路路畅通的“立交桥”.在形式上创新,而综合国内外企业“走出去”成功形式,主要应是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