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程伟明 《楼市》2012,(23):54
最近下沙板块很热。我在快房网上做咨询时,有很多人关注下沙。不过,我发现不少人对下沙的认识有偏差。他们始终认为下沙是开发区、工业区,或者大学城。这个观念没错,但下沙更是一个都市副中心,我们需要重新挖掘下沙的价值,发现下沙的魅力所在。近十年,下沙的变化非常大。这跟下沙的配套建设是分不开的。而随着新城建设项目的陆续上马,生态环境和完整生活配套已经大幅度提升了下沙的品质、功能和价值。如今,关于下沙新城,人们至少弄清楚了三个基本事实:  相似文献   

2.
《楼市》2004,(8)
非常感谢今天到会的各位专家、开发商和媒体。很感激大家给我们提了这么多宝贵的意见,确实为我们如何把下沙这个副城建设好打开了广阔的思路。而且,大家的发言不仅仅局限在房地产的开发,对整个下沙城的建设都提出了很好的思路。下面,我想着重谈三点个人想法,希望与大家探讨。一、定位的问题在各位的发言中,大家都隐约有一个共同的考虑,下沙今后到底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城区。在大的三大定位下,我们管委会应该有一些小的定位考虑。我个人认为可以分这样几个层次来探讨。首先,下沙应该是一个有文化的新型城市副中心。无论我们之前做开发区也好,做产业也好,还是现在我们做城市也好,这个区域必须有它特定的文化。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但近年来中国住宅价格不断上涨导致的城市生产生活成本的持续攀升,正引起人们对房价是否会限制城市人口流入的担忧。而现有研究鲜有考虑不同类型人口下的房价对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而忽略这种人口异质性的研究结论及相关政策可能存在较大偏差。基于此,将城市人口按户籍所在地和从事产业不同进行划分,利用中国2006-2014年206个城市样本数据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控制收入、教育医疗等因素后,本地居民对房价比较敏感,而外来人口并不敏感,而对实际收入比较敏感;房价提高会促进第二产业人口向第三产业人口的转变;进一步从不同地区来看,中西部地区房价与城市规模正相关,但东部地区房价上涨对城市人口具有明显的"挤出效应"。从而,住宅价格的相关政策应关注人口异质性和区域差异,合理对待房价上涨问题。  相似文献   

4.
年初,我们曾在2005杭州楼市十大悬念的猜测中将“下沙,何日融入常态城市生活”收入为悬念之一。下沙是一个个性鲜明的区块,有着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支撑和高教园区的人气与氛围,而下沙吸引杭州购房者的悬而未决的因素在于交通条件和生活氛围的不成熟。地铁1号线穿过下沙中  相似文献   

5.
《楼市》2012,(23):55
银泰购物、希尔顿逸林五星级酒店、龙湖天街、世茂地铁商业、宝龙城市广场……这些要素,和地铁一起构成了下沙今后发展的财富密码,同时也给人们对于下沙发展的无限遐想提供了现实的基础。相对于过去的住宅先行,目前下沙在商业上的后发优势正在体现,而住宅项目的交付使用也带来一大批固定的居住消费人群,下沙成为"  相似文献   

6.
欢呼也好、质疑也好、谩骂也好,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在2005年的中国乃至世界都引起了巨大的关注与追捧.  相似文献   

7.
《楼市》2009,(Z4)
如果要说杭州哪个板块最受外来大鳄的青睐,无疑就是下沙。在2006年之前,下沙几乎就是下沙人的下沙,但随着保利、世茂、金隅、朗诗等地产大鳄的到来,下沙俨然成了杭州楼市的重量级选手。此外,下沙是杭州城市东扩的主战场和终点,得到了杭州市政府一系列政策的极力眷顾和扶持,目前正在和市区的主城实现无缝对接,无论是下沙的交通配套、教育配套还是商业配套,都在不断地完善之中。  相似文献   

8.
曾不止一次听到有人将夜晚的下沙戏称为"死城","空城",虽然无奈,但是我们还是不得不面对这个现实:闲时在下沙街上走走,确实无几处可去;一到晚上,单身女孩出门甚至会先想到安全问题。这样的黑色幽默并不轻松,但是我们无须悲观--有时,空白是一种贫瘠,但有时,空白意味着更大的空间。 "关注下沙"系列报道的前两期中,我们曾大声呼吁下沙要出走,期待下沙的积极转型,这次,我们则是看到了这片曾经的沙地之下涌动的商机。 在采访中,杭州中都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广志说,投资者期待的其实是一个梦,如果能将这个梦描绘得很美,而且能让人们看到它实现的可能,那就成功了第一步。有人说,我们在商店里购买的也不是产品,而是希望。那下沙卖的是什么?就是这个梦。这个梦靠谁来造?靠政府准确的规划引导和大力支持,也靠开发商辛勤的拓荒。下沙曾经是沉寂的,但是,人们已经开始看到那股暗潮涌动,在这片土地上,迈开的每一步都有可能掀起大波澜,在下沙的历史上画上浓重的一笔。下沙的路很长,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但是有这样精干高效的政府,有这么多看好下沙信任下沙的投资者和开发商,谁又能说下沙不会成为寄托无数人希望的一个"造梦工厂"呢?  相似文献   

9.
《楼市》2004,(8)
焦点一:区块的定位资生顾问总经理 黄连友下沙打造准海滨区域下沙房地产因为前几年没有怎么开发,现在有这么多的土地储备,这就是下沙今后最大的优势。下沙房地产今后打什么牌子?它离杭州湾很近,是一个准海滨区域。下沙今后的建筑风格、城市特点就可以向准海滨靠拢。通过它的资源优势、政府和开发商的努力,下沙房地产板块的辉煌期有望在今后3年实现。杭州华元房产副总经理 韩静全方位打造国际化下沙要挖掘特色,是不是考虑在花园式的生态  相似文献   

10.
翁捷 《楼市》2012,(23):53
下沙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年轻区域。我们知道,一个区域的商业非常重要的是人和产业,毕竟挑选商业地产,投资者最终还是会落脚到该物业所在区域的客户数量和质量上。下沙拥有大量的学校和工厂,但它的消费群体并不局限于老师、学生和工人。拥有这样观点的人并不在少数。比如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平就认为:下沙会’火’起来。这不仅仅是因为下沙有很大的规模,也在于这座城市的特性。在他看来,开发区最大的功能是辐射作用,下沙能够在杭州市中心起到更大的作用,对于公共服务均等化也能够作为一个更大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
沈理文 《楼市》2012,(13):11
当地铁1号线成为贯穿杭州的大动脉,一个主城、副城泾渭分明的时代终结了。因此,才有了我们对下沙作为杭州"副城"的"传统价值观"的重新审视,才有了我们对"工业园区"城市定位的深度思考和修订,才有了对"宜居之城"新价值的一次全新发掘。幸运的是,这一次,我们确实发现了下沙这座小城冲出"副城"概念,朝另一个"市中心"发展的"突围"之路——地铁的开通,不仅拉近了下沙与主城的距离,无疑还将再次激起资源和人口的汇聚,进而激发城市格局的又一次进化。很显然,庆春路至武林路范围的一个市中心,已经难以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冲破"围城"的杭州,其拉开"多个市中心"的大都市框架已  相似文献   

12.
下沙联想     
《楼市》2004,(8)
座谈会上,多位专家都不约而同地将现在的下沙与当年的蒋村作比较。比较的缘由是下沙现在储备了大规模的土地,而且将在近两年内集中供应,新盘数量将呈阶梯状增长,这与当年的的蒋村如出一辙。但两者又有一个显著的不同,那就是规划的时机问题。蒋村商住区自发形成,没有规划引导,致使它的市政设施和生活配套都是滞后的,直到现在还经常停水断电,而让城西十几万人口期待的西城广场还在日夜赶工。相比之下,下沙则要幸  相似文献   

13.
《英才》2009,(12):108-109
199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是2.5亿,2005年是5.7亿,到了2025年将会是9.2亿,在未来15-20年,中国将会有3.5亿,甚至有5亿人口从农村迁到城市,这就意味着全球未来新出现的城市,有一半在中国。  相似文献   

14.
下沙是杭州楼市的低价先锋,从天元2005到梦琴湾、海天城以及今年开盘的伊萨卡,无一不遵循了低价策略。2005年开盘的楼盘相对幸运些,天元2005、梦琴湾以及海天城都曾扫荡过透明网的成交冠军,但今年开盘的伊萨卡,曾宣称是该区块定位相对高的品质楼盘,却开出3460元/平方米的起价,却没能再续下沙板块昔日的辉煌。2005年透明售房网的年度排行榜上,除了下沙几个低价楼盘,滨江的倾城之恋也是低价入市的典范。该盘曾数次开盘,颇受追捧。2006年,以盛元·慧谷为代表的滨江板块同样低价入市,取代下沙在透明售房网中叱咤风云。没有上透明网的闲林、三墩、萧山板块也有低价代表楼盘,在庭院深深、兰韵天城、佳境天城等楼盘里,我们都能找到“低价”二字。2005年年终总结和展望时,大部分业内人士纷纷预言,2006年低价路线仍将大行其道。从2006年上半年的情况看,基本吻合,只是,后劲似有减弱。  相似文献   

15.
姚璐 《楼市》2011,(Z3):18-21
交通是一个城市最为直观的记忆因子,在下沙这片年轻的土地上,那些关于交通的记忆仿佛编年体小说的历史刻度,串起这座城市的发展脉络。下沙是年轻的,而城市的变革却是深刻的,年轻的人们曾在这里挥洒,也感怀于这片土地上萌生的一切,这些关于交通的记忆。  相似文献   

16.
关注我国城镇化下半场的十二个拐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有效避免了先行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所经历的多种城市病,但历史并非呈线性发展.对于我国城镇化的下半场,未来应该重点关注城镇化速率、城市机动化、住房需求、人口老龄化、城市碳排放、能源需求、环境污染、小城镇城市人口流失、人口向大城市集聚、城市历史文脉恢复、住房居住功能回归和城市韧性安全这十二个已经呈现或即将出现的拐点.认清这些趋势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制订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的城市发展关系人们幸福、社会公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城市中,交通对所有这些方面有重大的影响。在中国高密度的城市中,增加汽车使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迅速而猛烈的。这包括交通拥堵、空气污染、交通事故和伤亡、噪音、压力、以及巨大的能源消耗和汽车尾气排放。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方法,可持续城市交通应关注大部分中国居民步行、汽车和使用公共交通的需求,而这些出行方式也往往是在城市和交通规划中被忽略的。这种挑战是难以应对的。截至2025年,中国将有219个城市人口超过一百万。在这些快速扩张和密集化  相似文献   

18.
黄晓娟 《楼市》2011,(Z3):72
在杭州城市向东发展规划、地铁规划和江景资源等利好的综合作用下,下沙板块逐渐从一个配套、人气不足的郊区板块向有独特魅力的城区板块转化。近年来,下沙新城自身在规划配套上也是年年都有大动作。那么,2011年,下沙在规划上又有哪些利好?带着这个疑问,《楼市》杂志记者专访了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分局局长杨明聪。  相似文献   

19.
下沙     
从工业园区到副城,下沙随着定位改变,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今,下沙行政管辖的104.7平方公里范围内,已建成区34平方公里,共有人口30万,其中学生12万、产业工人7万、常住人口4万、流动人口7万。预计到2020年,下沙的人口将达到60万。下沙要成为副城,配套之路还有多远?  相似文献   

20.
房价上涨原因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产价格也在节节攀升。房价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故广为社会关注。自2005年来,房价进入了加速上涨时期,国家为了稳定房价,出台了一系列税收、行政等调控政策,但实际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中国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后,中西部农村人口涌向经济发展较快的中东部地区,导致城市住房刚性需求日渐增强,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