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范亚东 《商业研究》2005,(14):184-185,201
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向非农产业转移。目前,黑龙江省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面临就业问题,通过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必须寻找制约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深层次原因,妥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使之形成一个合理规范的劳动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2.
赵春蕾 《中国市场》2008,(52):198-199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必然导致农业劳动力的大量转移,随着农业生产劳动率的提高和可耕地资源的减少,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凸显出来。加快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分析,找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渠道。  相似文献   

3.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由于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程度偏低,农村劳动力的低素质乃是制约其转移的瓶颈。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发展教育不仅能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而且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转移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给农村劳动力自由迁移造成了障碍。大中城市下岗人员多,就业压力大。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既可拓展劳动力转移的有效空间,又可排除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障碍,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力全面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国平 《商场现代化》2005,(36):302-30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由于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偏低,农村劳动力的低素质乃是制约其转移的瓶颈.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发展教育不仅能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而且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虽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但是大量事实却表明,不合理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会限制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三农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影响农村、农民、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具有处理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才能促进河南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鸡东土地利用状况为例,研究土地利用情况,不难看出,黑龙江省以至东北地区的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生产方式落后、小农思想严重、农村劳动力得不到释放和转移以及土地严重浪费。黑龙江省乃至东北地区,应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减少浪费;采用先进的机械化生产方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转变生产方式,大力推行循环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科学种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8.
山东是一个农业大省,随着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城市化的滞后发展,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成为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本文深入分析了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提出一系列对策: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以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  相似文献   

9.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促进劳动力资源配置的过程,它是一个劳动力由乡村流向城市,由低劳动生产力部门流向高劳动生产力部门的过程,剩余劳动力的这种转移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经济的发展。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较大规模的转移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真正开始的。研究了最近几年,我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现状、现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以及农村剩余余劳动力转移所带来的效用。  相似文献   

10.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剩余劳动力可以分为积累型、效益型、结构型和季节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加快农村现代化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素质为农村经济发展锻炼人才;为农村经济发展注人了资金,繁荣了农村市场;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进程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互动关系入手,以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为背景,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系统论述了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2.
探索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应在国家出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划和方案下,严格控制农村人口数量的基础上,深化以户籍和土地为主的制度改革,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剩余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改善劳动力市场环境、加速城市化进程以及大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发达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保金 《商业研究》2006,(16):105-108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为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借鉴英国、美国和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以政府为主导,合理确定经济发展战略;加快城市化进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农业内部转移为基础,积极引导农业“兼业”;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优化农村劳动力素质来构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运用劳动一耕地比例法估算1978—2008年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发现,1998年之前是稳中有升,1998年急剧升至峰值,其后呈现下降趋势但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上。这起源于农业劳动力人数和总耕地面积的变化。经过多年的演变,这两个因素已经基本稳定。在预测未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时要考虑的是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而剩余劳动力转移引致剩余劳动力减少的因素要超过机械化加深引致的剩余劳动力增加的因素,因此,未来若干年里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呈现出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而农民收入的高低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密切相关。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就业环境不宽松,劳动力需求信息闭塞,政府引导不足等问题。应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拓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发展多种形式的就业中介组织,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6.
东北三省农业生产环境接近,在农村居民收入方面,黑龙江省与吉林、辽宁相比,存在差别主要是区域性工资低、劳动力转移力度不够、农村固定资产投入不足、农民生产投入大、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民生产投资不足、农民与农垦存在竞争.扭转黑龙江省农民收入落后的局面,应加快场县共建,加大劳动力转移,完善农业金融体系,规范农业服务业,发展农业新型合作组织,推动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杨红 《商业研究》2003,(12):121-122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措施的出台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也随之日益突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根本出路在于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为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还要消除体制和政策障碍。而且,对于流动就业的农民还必须保持原有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相似文献   

18.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梅花 《商业研究》2007,(2):148-150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深层原因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而低效率的劳动生产率与农业劳动力大量过剩紧密相关。因此,控制农业劳动力的增长速度、有效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成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环节。所以,深入分析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与制约因素,并研究制定有效的转移对策,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劳动力受教育的程度是制约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东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有效转移成为振兴东北经济的关键。创新管理是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象最佳途径。以创新的视角去解决和完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创造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和优化资源配置 ,以有效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