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央一号件全面分析了当前农业和农村形势,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方针政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加强“三农”工作、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件。笔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刚刚结束的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的《十一五规划》中,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述为一号文件)更是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如何加快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支持力度,已成为摆在我们广大金融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西南金融》2006,(2):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宏伟蓝图。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充分认识并着力推进这一重大任务.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2005年12月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系统工程作了具体部署。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基础上,才能持续地改变农村的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农村信用社提供了发挥自身优势、发展壮大的广阔舞台,农村信用社应主动承担起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任,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生态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公布.标志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启动建设新农村是一件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论是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8.
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这是党中央从全局出发,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分析农村改革发展形势,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了落实好这一任务,各地纷纷提出并推行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然而,从各地的实践看,在新农村由“谁”来建和如何“建”的问题上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中央一号件进一步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与财政工作密切相关,财政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的发表,标志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了推动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金融在其发展进程中的杠杆效应,我们从巴彦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就金融如何支持新农村建设这一专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引发了一些思考。一、基本概况巴彦县地处黑龙江省中部偏南、松花江上游北岸,县城距省会哈尔滨98公里,县域面积3137平方公里,耕地330万亩。全县辖10镇8乡,116个行政村,1315个自然屯,总人口68万,其中农业人口55万,全县劳力总数22万,农村富余劳力13万。2005年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新突破。粮食生产夺得了较好…  相似文献   

12.
浅谈构建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立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议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法制环境显著改善,诚信建设不断加强,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不断转变,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还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着力解决。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庞大资金投入,离不开金融资源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整体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首当其冲,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在中央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战略背景下,研究农业银行如何发挥县域金融主渠道作用,更好地支持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近期对安徽阜阳、蚌埠和巢湖3市的农业银行部分县域机构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农业银行县域机构的经营现状与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不适应,县域机构网点大量收缩,人员结构老化,历史包袱沉重,信贷管理僵化,信贷功能退化,对县城经济的支持弱化。要发挥农业银行县域机构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其历史包袱及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厘清农业银行县域机构的功能定位,调整发展战略,优化机构和网点布局,逐步使之成为县域金融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6.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建设社会上义新农村确定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继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03年开始税费改革之后,我国农村迎来的第三次重大调整,中国对“三农”问题的关注重点已经从粮食产量到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7.
一、问卷调查的目的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把发展农村沼气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是炊能革命、有机肥革命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了全面部署。今年,中央又以1号文件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并明确指出农业银行要继续发挥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中央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前迫切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农村合作金融作为农村金融的主要力量,要紧紧把握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切实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按照中央的部署和银监会的有关要求,深化改革,防范风险,进一步提高支农服务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支持。农村合作金融改革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支农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农村金融…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作为农村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庆阳市农业银行分支机构,如何通过有效的金融支持扎实推进庆阳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和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