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在发展进程中经历由小到大、由单个城市到城市群的发展进程,区域经济学家通常用一定的几何图形符号表示城市发展的过程。城市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用不同的几何图形表示。城市最初表现为一个点,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点表示城市的中心,而圆则用来表示城市的影响范围。三角形可以用来表示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城市之间相互影响带动三角形内的地域发展。直线可以用来表示交通线,交通线交汇的地方往往就是大城市形成的地方,曲线可以用来表示城市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
<正> 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城市地产必将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部门形成和发展。本文试对城市地产的有关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地产是土地的经济形态,是一个历史范畴土地是永续存在但是有限的自然资源。城市土地是城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土地具有物理的、化学的性质,这是土地的自然属性。地产则是土地的经济形态、社会属性,即人类把土地作为自己的财产,即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土地所有权。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人类只是将土地这一生产的必要条件、“最初的劳动工具”、“天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速铁路网络发展迅速,降低了知识传播的空间阻隔,促进知识溢出,对城市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2009—2016年264个地级市数据,通过多期DID方法研究了高铁开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总体上高铁开通能够显著提高城市创新水平,但对不同规模和地理区位的城市存在差异。高铁对城市创新的作用存在城市规模的门槛效应,高铁开通对超大城市创新发展的作用最显著,其次是特大城市与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影响不显著。在地理区位方面,高铁对城市创新的作用存在空间上的有效区间,高铁开通对距中心城市2小时圈层城市的影响最大,其次是1小时圈层的城市,对3小时及以上圈层的城市影响较小。未来高铁建设,应充分认识城市规模与地理区位的差异影响,科学布局高铁站点;加强城市群内部高速铁路网络建设,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创新发展空间形态;培育城市群内中心城市成为创新发展的增长极,促进经济创新驱动发展。  相似文献   

4.
努力发展我国的城市地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城市地理研究的发展趋势 1. 前期发展慢,后期发展快解放前,我国城市地理发展很差,有价值的参考文献甚少。解放后,城市地理学有较大发展,其过程可以“文革”为界,划分成前后两个阶段(文革中,特别是1966年底至1972年,研究中断)。前期,地理学,特别是经济地理学,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城市地理研究少,发展慢。据统计,1949~1965年间,《地理学报》刊登有关城市的文献仅六篇,1960~1963年,三次全国经济地理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5.
刘信 《经济论坛》1995,(6):21-22
纵观城市发展史,尽管导致城市的形成与演变有政治的、军事的、地理的等多方面因素,但是,交通便利无不是城市发展中一个具有共性的重要前提。城市的形成取决于交通,城市的发展又促进了交通,两者相互影响,兴衰与共。山东临清由于会通河的开凿而渐渐有名,成为古代由运河通往北京的咽  相似文献   

6.
张方  郑伯宏 《经济师》2001,(10):17-18
互联网的出现 ,形成了空间事物的新的组织形式 ,打破了传统的时间———空间联系方式 ,突破了传统的地域障碍并形成了一种新的地理空间 ,形成了新的信息圈 ,人们对空间的依附大大减少。以网络为核心的新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也反映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这一层面。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要立足于当代科技进步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基础上 ,准确判断和把握未来高科技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解决好城市长远发展问题的方向与思路 ,适时整合现代化城市建设架构 ,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城市发展与城市地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1985年以城市地理为主要内容的人文地理会议上,宣读了一篇《努力发展我国的城市地理学》的文章,总结了我国城市地理发展趋势,指出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及问题,提出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丰富检验西方城市地理学阶段,而要发展自己独特的城市地理学。为此,我们必须继承中国哲学传统,吸收西方哲学精华,加强城市地理理论方法研究,既要重视宏观的城市体系研究,也要进行不同类型的单个城市微观研究,填补某些空白。  相似文献   

8.
《经济地理》2021,41(3):16-27
城市创新地理主要研究城市创新的发生以及发展的机制与空间规律。近年来,中国城市创新地理研究取得多方面的进展:(1)在西方创业城市化、高科技城市化等概念基础上,对中国城市创新空间的产生与发展进行分析,提出了对城市现代发展与景观更具解释力的基于创新的城市化(innovation-based urbanization)等概念;(2)研究中国城市创新生态的空间规律,对不同尺度的城市创新空间如高新技术园区、创新城区等的创新生态以及中国城市创新生态独特性进行分析;(3)对传统中国城市空间结构在新知识经济时代的空间重构进行分析,发现并证实中央智力区、创新城区已在中国城市中出现,并指出"创新流"对城市空间可能产生的影响;(4)揭示中国城市创新体系的时空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城市创新的联系特征;(5)结合知识经济时代城市创新创意职能,对中国城市创新职能特征和规律进行研究。然而,当今世界复杂多变,且中国各城市创新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中国城市创新地理仍面临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如城市创新形成的机理、城市创新创业的个性特征、中央智力区的形成机制、城市创新联系与职能的研究方法等。因此,未来中国城市创新地理亟需探索多尺度的中国城市创新机理和中国城市创新生态的理论及独特性;进一步研究知识经济下城市创新空间结构及重构规律;城市创新创意职能理论及与城市规划关系,以及中国城市创新地理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等,以建立完善的中国城市创新地理理论体系,推动中国城市创新地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兰州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是大西北的交通枢纽,自然资源富集,旅游资源也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基于兰州目前的城市现状,可将兰州定位为中国西北地区的综合性经济中心城市,连接东西部地区的交通通信枢纽城市及能源物流集散地。在准确定位的前提下,着手从培育名牌产品、发展特色旅游业、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推进技术创新、重视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等方面采取措施提升兰州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城市文化与长株潭城市群竞争力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是随着城市的产生、发展形成起来的,具有鲜明的城市特征,是城市的灵魂,对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剖析城市文化的内涵,指出建设城市文化对提升长株潭城市群竞争力的意义,进而对加快城市文化的建设以提升长株潭城市群竞争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测绘为城市发展提供所需的地理信息资源,是保障城市规划与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逐步扩大应用范围,将助推城市测绘的发展"更上一层楼",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分析、深入访谈及作者长时间对该地域的了解,借鉴新区域地理的分析方法,归纳了拉萨市城市个性形成的新区域地理动力机制,探讨了维护拉萨市城市个性面临的挑战。主要结论如下:①拉萨市城市个性具有高寒的自然环境、浓厚的宗教氛围、地位突出的历史文化风貌、多元文化主导下的城市发展、鲜明的建筑风格、较小的城市规模六个特点;②拉萨市城市个性的形成是在"地方"、"行为主体"、"体系"三者相互作用下形成;③拉萨市城市个性维护与发展面临全球化浪潮对西藏文化的冲击、西部大开发对生态、民族文化可持续性的影响、青藏铁路建设与旅游开发适度性对脆弱环境的破坏三个方面;④拉萨市城市个性的维护应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为核心、以可持续为战略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受自然要素的限制及人为因素的引导,山地城市的发展普遍采取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局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多中心组团式”模式.以重庆这一典型的山地城市为例,在ENVI、ArcGIS和SPSS等软件的支持下,基于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揭示重庆市1988-2001年、2001-2010年的城市空间扩展过程,并结合自然、经济、制度因素分析了其驱动力.研究表明,1988-2001年城市扩展主要以渝中区为核心,沿长江和嘉陵江两岸、交通线与河谷低平地带呈条带状扩展;2001-2010年则主要表现为外围组团的增长,形成多中心、组团式格局.重庆典型的山城、江城景观是多中心组团式格局形成的自然基础,而人口增长、新区开发、城市规划、交通导向等因素是加速这一格局形成的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14.
城市意象和旅游形象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城市意象研究多侧重于意象空间的感知探讨,关注的是城市现存的意象空间形态,而城市旅游形象研究虽相对成熟,但多是套用了企业形象的研究手法,缺乏从城市意象变迁的角度分析城市旅游形象的发生和演变机理.城市意象具有显著的时空维度特征,与城市旅游形象保持紧密的关联性.扬州城市意象从时间纵向的角度上在地理区位的历史变迁、文学作品的意象表达、城市休闲文化的形成与演变以及城市现代化建设等方面有鲜明的体现,由此阐释了城市意象变迁对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重要价值;结合扬州城市旅游形象的演变历程,得出城市旅游形象塑造中存在的问题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鸭绿江河口水文特性对丹东市城市空间格局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东市是因港而形成和发展的城市,文章收集了不同时期鸭绿江影响航运的水文特性,探讨影响港口布局进而影响丹东市条带状空间格局的内在驱动力。结果表明:城区空间格局演变是不同时期对水文要素的响应:早期的选址是作为鸭绿江防区薄弱环节来设防,此处的鸭绿江水流平缓、沙洲较多、易于涉水;丹东设制和开埠时期,以鸭绿江的对外港口运输,适宜的潮差和流量是丹东城市雏形的重要因素;随着建设东北东部现代化港口城市的定位,原有丹东内港的水深、潮差、河床宽度和泥沙淤积等要求已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城市空间形态沿鸭绿江向大东港方向延伸,形成了丹东与东港同城化的极为狭长的条带状城区。  相似文献   

16.
资源型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一般有独特的地理条件、独特的区位资源、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社会经济环境。其产业层次尤其独具高度集中性、单一性、初级资源性。在资源持续衰竭、产业转型的今天,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辽西走廊组合城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城市或区域之间的竞争。区域一体化成为地理上相邻的城市谋求共同发展、参与广域竞争的普遍选择。辽西走廊上的锦州、葫芦岛、兴城和凌海四城市间的社会、经济、交通等联系密切,具有发育成"走廊型"城市共同体的天然条件。文章基于辽西走廊城市发展的实态,提出了构建辽西走廊组合城市的设想,论证了必要性,探讨了促进组合城市形成的措施和可能的区域效应。  相似文献   

18.
城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网络形成与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建华  段浪 《经济地理》2011,31(3):443-446,452
城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网络是基于城市范围内的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和高校院所、科技中介机构、政府相关部门、各种投融资机构等相关主体相互结网形成的一种战略性服务型经济组织,它是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一种具体表现形态。城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网络的形成与演变是一个动态的连续发展过程,一般经历孕育生成期、快速发展期、成熟稳定期等三个发展阶段。其发展与演化不是偶然的,而是存在于网络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驱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各种驱动因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作用和效果都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9.
城市体系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若干规模不等、性质不同的城市(镇)及其职能区域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制约而形成的一个有机的地域城市系统。城市体系研究自五十年代中心地理论被广泛接受以来,在国外城市地理界得以大规模地开展,成为区域规划和地域开发的主要内容。一、城市体系研究在城市地理学中的地位城市是多种要素(指产生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活动的个体、团体、政体和组织,)组合而成的有机体。其各自的机能活  相似文献   

20.
城市经济本身便是将城市作为一种载体的经济形态,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城市经济情况不但会对整个区域造成影响,还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在新时代特征的影响下,对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趋势进行一定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并且现实意义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