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张琳  张斌 《光彩》2011,(4):28-31
村民们正在试图把东风村从"山寨宜家村"转变为"创意家具定制专家"四年前没人敢想象东风村会有如今的风光。以前,把东风村放在全国农村的大盘子里不算是最贫困的,但它在江苏却一直处在"吊车尾"的位置,村民大多靠回收加工废品来养家糊口。每年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破烂"汇聚到这个小村庄,四处堆放的垃圾,加工时冒出的黑烟和难闻的气味,是给来过东风村的人留下的最深印象,东风村也因此被称为"破烂村"。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中,信息化显然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以"淘宝村"为代表的农村电商就是互联网与农村经济相结合的自然产物。但由于受到农民思想观念、文化技术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现实中农村电商发展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山东曹县大集镇"淘宝村"为例,论述山东省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沈祺超 《现代商业》2012,(14):84-85
目前,"网商沃土"东风村正尝试运用土地增减挂钩在农村间合作来解决土地问题。该政策突破原先仅仅在城镇和农村之间的土地置换情况,利用村与村之间的利益协调,使建设指标在乡村之间实现交换。笔者就该政策在东风村产生新应用的背景和原因展开分析,讨论了农村和城市就土地问题的相互厉害关系,提出了对城市化的相关思考。再通过借鉴国外土地整治经验,提出几点保障土地政策新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5年7月1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农村淘宝项目"正式启动,不到三个月,取得中国农村淘宝北方大区第一名的好成绩,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问题,释放了农村劳动力,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子商务与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在国家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旗帜下,农村淘宝,一个附属阿里集团的"新成员",作为一个具有城乡连接性意义的要素应运而生。本文通过认识农村淘宝,了解它的发展与意义,指出农村淘宝的发展瓶颈,进而探讨解决对策,促进农村淘宝进一步发展,从而带动农村经济升级转型,以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6.
在"互联网+"时代,农村电商的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淘宝村""淘宝镇"就是"农村+电商"的代表产物,目前国家也出台了很多促进农村电商发展的政策,但是由于农村电商人才匮乏,农村电商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多方面问题。本文以扬州市高职院校为例,在分析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村园企校协同培育的路径,以提高农村电商人才培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城市电商用户增长遇到了瓶颈期,各大电商巨头开始聚焦农村这个广阔的市场,但是农村网络覆盖率不高、农村的物流配送体系比较落后、农民对网络的应用能力偏低,这些缺点限制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阿里巴巴集团推出了战略性项目-农村淘宝。农村淘宝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通过搭建县村两级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优势,突破物流,信息流的瓶颈,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以大数据为核心的信息时代,国家鼓励电子商务进农村。在此背景下,农村电商们造就了具有中国电商特点的淘宝村。本文以阿里首个试点基地——浙江桐庐淘宝村为例,通过划类选典、配额抽样、专题采访、实地调查等方式,考察并量化不同因素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影响方向和力度,分析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桐庐模式"。在此基础上,为处于转型期和发展中的淘宝村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电子商务已经进入大发展时期,淘宝作为中国电子商务的代名词已经深入人心。新近,阿里巴巴牵手各地政府,在农村建立"农村淘宝"服务店,将电子商务覆盖至较为落后的地区,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本文从农村淘宝客户出发,通过实证研究,对农村淘宝客户感知价值进行调查,得出相应结果。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行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当下农村电商的迅猛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自2016年以来赣州市四个村相继入选中国“淘宝村”,这对赣州市的淘宝村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赣州市的农村淘宝得以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SPSS相关性分析比较等方法对赣州市的淘宝村发展进行大量数据收集和整理,在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淘宝运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长效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选取了2017年广西新兴的"淘宝村"——柳州基隆村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线上访谈及文献查阅等方法,对不靠海不临边的基隆村成功孵化变"淘宝村"的软硬件进行了分析,结合案例分析归纳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电商+品牌特产+政策扶持"的模式,对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为解决现存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以南京浦口永宁街道"淘宝村"为例,根据对该街道五个社区的访谈、实地考察以及得到的调研结果,分析了浦口永宁街道辖下社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农村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曾经被老百姓视为"奶酪"的农村宅基地,竟被大量"丢弃"在一旁,不再"品尝",无人管理。久而久之,许多乡村就成了一个个"空村"。城镇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可避免的会让老百姓迁居到城市或城市郊区,但曾经农民赖以生存的宅基地也是我国重要的土地资源,不能就这么被闲置。据此,以农村闲置宅基地的原因为切入点,探讨如何有效避免闲置宅基地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社会工作研究一直处于低潮时期。"三农"问题的解决和新农村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学者们从反贫穷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农村养老问题等方面来研究农村社会工作,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探析,为农村社会工作本土化打通脉络。"政府主导、社会工作者引领、农民广泛参与"的农村社会工作介入模式和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方法是农村社会工作的研究成果,但由于我国农村社会问题复杂,农村社会工作还应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5.
王雷 《中国市场》2008,(21):20-25
对中国来说,事关农村的问题一直是个核心问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届领导人无不对农村问题甚为关切。近年来国务院的一号文件,探讨的焦点都是如何解决在我国农村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1996年,经济学家温铁军博士把这个问题高度概括为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三农"问题。2003年,"三农"问题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北京四月,柳絮漫天,我国流通领域的数位专家集聚北京工商大学。这一次,他们把关注的目光再一次投向了我国农村。当前,眼见国际粮价纷纷走高,国内人民生活消费品价格日渐飙升。农民的收入是否会因为商品价格的上涨而水涨船高?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农村流通领域经历了哪些改革,获得了怎样的发展?以后,我们又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研究我国农村的流通问题?本次论坛,专家们各抒已见,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淘宝村发展涌现出浙江临安、江苏沭阳、山东曹县三个电商发展模式,其中作为省级贫困县的曹县,其发展经验更值得关注。通过分析曹县电商发展情况,总结曹县发展经验有农村能人带动、政府积极推进、产品结合区域优势,进而提出淘宝村发展启示:发挥政府推进作用,营造可持续的电商发展环境;引进人才和就地培训相结合,培育电商经营主体;结合产业基础,提升产品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农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基础,发展农村电商产业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加快农村产业兴旺目标的达成。作为农村电商产业集聚的代表——淘宝村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农村电商产业集聚的体现,它的产生对农村社会、经济与空间系统进行了重构,这种重构方式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环渤海地区的淘宝村空间分布不均衡、具有区域差异性,在县域尺度下具有空间相关性。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对环渤海地区淘宝村的空间分布差异进行解释,发现政府政策、人口、互联网、交通发展水平是推动环渤海地区淘宝村集聚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政府政策的影响作用最大,是淘宝村产生与健康发展的关键,而不同城镇化过程对于淘宝村发展有不同的影响结果。基于此,应加强政府政策扶持、鼓励创新驱动农村电商发展、完善农村电商产业生态。  相似文献   

18.
张琳  张斌 《光彩》2011,(4):34-35
"淘宝村"让我们看到了"信息时代"赋予农村的一个崭新机会——借助互联网和物流的辐射和周转,或许可以把更多的商业形态和产业链延伸到农村农户+网络+工厂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一直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瓶颈。一直以来,农户处于产业链的最底端,他们生产的产品通常由两种途径出售,一种是自己通过传统市场贩卖——只能局限于小规模的商品和小范围的市场,另一种是等待收购商来收购——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收购商掌握了产品的定价权。  相似文献   

19.
南疆地区自然条件艰苦,就业条件差,人口结构单一,群众困难较多,南疆五地州人均GDP不足全疆水平的一半,农村贫困人口占全疆的80%以上。淘宝村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对于收入低、抗风险能力较弱,零散时间相对充裕的少数民族村民来说可成为创业"优质土壤"。虽然淘宝村门槛低,初期投入少,但若经营不善,寿命则短。须新疆各级政府、淘宝村、社会三方发力才可以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民失地不能失业,从农民的安身立命来计议,要引导农民就地转型。怎样找到一条既能致富,又是能让农民"够得着"的发展之路?一盘原先名不见经传的"羊下水",3个月的经营额就达到3500万元;一个民间饮食习俗,演绎成为杭州城最具人气的美食节庆活动之一;当地约500名农民,失地不失业,每年有几万到几十万元的收入……这是记者近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镇"羊锅村"采访时见到的景象。"我们找到了一条‘农家乐、乐大家’的新路子。"仓前镇党委书记、镇长金国平告诉记者,"仓前举办‘羊锅节’、建设‘羊锅村’,使羊肉经济的产业链更长,仓前镇的名气更响,老百姓的口袋更鼓,干部和群众的心贴得更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