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资本     
《财会通讯》2008,(1):5
2007年港人内地置业约166亿元;兴业证券1500万股股权被拍卖;国美全面托管大中电器。  相似文献   

2.
《经营者》2006,(16)
国美与永乐的突然合并,让国内家电连锁业的整合提前到来,而大中也被迫将其去向和归属问题提上日程来考虑。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句话大多时候正确,但7月25号那一晚,大中的命运是被永乐改变的。国美与永乐的突然合并,让国内家电连锁业的整合提前到来,而大中也被迫将其去向和归属问题提上日程来考虑。卖或不卖不是问题7月25日,就在国美永乐合并新闻发布会当晚,大中向媒体发布声明说,此次合并是国美的愿望、永乐的选择,与大中是否加入无关;鉴于永乐单方面与第三方合作,大中与永乐的战略合作协议有待重新协商。同时表示,大中经营稳健、业绩优…  相似文献   

3.
最终,国美将大中收入囊中,曾经叱咤中国家电连锁业的五霸(国美、苏宁、永乐、大中、五星),如今以国美苏宁的各霸一方收场。  相似文献   

4.
《经营者》2008,(1):34-34
2007年12月14日,国美电器发布公告称。国美电器通过其附属公司出资36.5亿元以委托贷款的形式给独立第三方完成了对大中电器的全部股权收购,从而国美电器得到了大中电器的管理与经营权。此举更加确立国美在京沪的霸主地位。显然,在这场电子产品零售市场的悄然革命之中,国美已经把对手抛在了后面。  相似文献   

5.
罗影  松涛 《英才》2007,(9):76-78
风平浪静的背后,是静观其变,还是运筹帷幄?在这场争夺战中,最终会是国美曲线胜利,还是苏宁接手大中、挥师北上?  相似文献   

6.
周一 《中国企业家》2006,(21):26-26
对大中“朴素信任”的背弃使永乐声誉受损,其与国美合并的效果亦大打折扣;而依赖朴素信任竟做出商业抉择的大中亦难不令人窃笑  相似文献   

7.
托管是指法人财产权以契约形式所进行的部分或全部让渡,即企业法人主体通过契约形式的约定,在一定条件下和~定时限内,将本企业法人财产全部或部分让渡给受托方,从而通过财产经营权和处理权的有条件转移,实现委托资产保值、增值。上海民光被单厂(以下简称“民光”)托管上海大中被单厂(以下简称“大中”)的过程就是对这种改革形式的有益尝试。托管的背景“民光”和“大中”都是上海毛巾被单公司所属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两厂行政级别相同、规模相近。设备相当。当时“大中”的产品以外销为主,而“民光”的产品则以内销为主。就…  相似文献   

8.
<正>国美纷争在呼唤中国的企业必须注重企业文化的持续性建设。基业长青,必须造就超越个人能力的卓越的企业文化2011年3月9日,国美电器发布公告,宣布陈晓辞去董事局主席、执行董事、执行委员会成员兼主席以及授权代表等所有国美职务。大中电器创始人张大中成  相似文献   

9.
“失手”大中,有不少人为苏宁捏着一把汗。 2007年12月12日,酝酿已久、志在必得的苏宁突然宣布退出对大中电器的收购。随后“死敌”国美突然切入,出价36亿闪电拿下大中。截至2007年12月底,携永乐、大中南北之力的国美,店面数已骤然达到1100家,而苏宁才不过620家。二者在门店规模上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相似文献   

10.
散宜生 《新前程》2006,(10):32-34
大中想摆脱被合并协议制约的困局,将完全取决于国美在并购永乐之后的具体情况,而困局的制造者,正是大中自己。  相似文献   

11.
新动作     
零污染火电站在德国落成;可口可乐拟巨资收购汇源;奔驰将“温和”调价;国美大中开打“内战”;外资抢滩中国物流市场  相似文献   

12.
因国税总局调查国美苏宁大中所属461家电器零售企业增值税存根联滞留一事在社会引起轩然大波,监管部近日已就此事向苏宁电器询问。国美电器在网上发布了官方声明,董秘办有关人士称将尽快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向投资者说明此事;苏宁电器昨晚也出台声  相似文献   

13.
<正>曾几何时,国美合并上海永乐、收购北京大中的大手笔显示了黄光裕玩转资本的魄力,如今,面对没落的三联商社,国美却有些许"强龙难压地头蛇"的味道。国美和三联的股权暗战,已经变得越来越像一场游戏了。在7月2日,三联商社股东大会上,三联董事长张继升表示:"一个人买了房子,因为觉得价格高,就要求房主再送他一辆豪华轿  相似文献   

14.
声音     
《英才》2007,(5):18-18
“国美能够得到大中更好,得不到也无大碍,因为它能给国美带来的利益远不如当初永乐那么多。”“我就会把钱花在一些生产性的或更有战略意义的东西上,比如小麦,后者可能会在遇到困难或发生危机时用得着。我肯定会停止买入美国国债。”“诺基亚在低价手机领域拥有强势地位,我们不能在这一市场与它竞争,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选择市场时很挑剔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何斌 《中国企业家》2007,(10):82-84
创始人斗志的消退,使得大中电器从领先者变成了落伍者。而与永乐的官司纠葛正让大中电器日渐贬值张大中再一次感觉到失望。原定于4月20日宣布的永乐大中收购案仲裁结果,再一次延后,而据国美方面透露,仲裁结果有可能将推迟至七八月份,即永乐宣布收购大中约一年零三四个月后。这个漫长的等待时间正使得大中电器急剧贬值。  相似文献   

16.
在大中并购戏剧性落幕后,看似得失分明的国美苏宁,其实各自都面临着后续市场策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地方经济     
《企业文化》2008,(1):5-5
国美电器以36亿元收购大中电器,中国年份白酒生产将有章可循,不妨用央企利润缩小行业工资差距,  相似文献   

18.
国美、永乐以及大中的整合刚刚展开,这位上任9个月的CEO还没有完全摆脱他的“过渡者”角色  相似文献   

19.
“失手”大中,有不少人为苏宁捏着一把汗。 2007年12月12日,酝酿已久、志在必得的苏宁突然宣布退出对大中电器的收购。随后“死敌”国美突然切入,出价36亿闪电拿下大中。截至2007年12月底,携永乐、大中南北之力的国美,店面数已骤然达到1100家,而苏宁才不过620家。二者在门店规模上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众所周知,中国家电连锁业早已形成了独特的盈利模式:毛利来自开店带来的进场费、通道费、销售返利,以及供应商给予的账期。门店数的优势,显然意味着更多的返利和更长的账期,甚至可以左右市场价格。 苏宁还有什么可以和国美较量? 就在人们纷纷预言“大中事件”将成为苏宁滑铁卢时,苏宁董事长张近东选择《中外管理》首度对外表态:得大中者未必得天下!并高调透露了“超越国美”成为“行业第一”的雄心:“苏宁做的到底是对还是错,一年以后就能见分晓!北京只是局部,而我们在全局上已经形成了优势!三年内,苏宁将全面‘领跑行业’,不仅是企业规模上的领先,而且是在品牌、网络、规模、效益、管理、后台、服务、工商关系等领域内的全方位领跑。”  相似文献   

20.
在得到大中电器北京61家门店后,国美在北京的门店总数将达到117家,是苏宁电器在京门店数量的近3倍。对于垄断之说,陈晓说:"行业垄断还为时过早,但是国美不放过任何可能的整合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