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村妇女面临着经济上贫困化和政治上边缘化,如何实现农村贫困妇女的反贫困,使她们自身和家庭的生存条件有所改善,实现她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有关学者已从社会性别、公共政策、小额信贷、地权、法律、教育等视角进行研究,文章的着力点在提升农村妇女反贫困的可行性能力的研究上,从分析农村妇女贫困的现状和原因入手,阐明了从可行性能力视角进行切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妇女教育弱势群体的法律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些妇女之所以被认为是教育弱势群体,是由于受教育程度低下,不仅影响她们的就业,收入等,而且大大削弱了她们参与社会公平竞争的能力.由于受教育程度低,使她们不能正确地评价事物,低级情感不能得到高级情感的调节和控制,导致女性犯罪的倾向凸出.造成妇女教育弱势的直接原因是他们的家庭或者个人能力不足,深层原因则是社会结构的缺陷,即社会制度安排有问题.清除重男轻女的陈旧观念,贯彻落实教育法;缩小城乡差别,加强教育保障;维护妇女弱势群体教育权益,坚持妇女的正确定位与发展;建立对女性弱势教育群体的有效支持系统;从教育这样一个新的角度来探索女性权益保护的途径,基于更深层次的社会特征的权益保护,无疑会产生更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效果.  相似文献   

3.
西部农村人口素质低;教育结构不合理;市场化水平低、分工单一;农民组织程度低等,这些都是社会发育程度低的重要表现。根据人力资本理论,西部农村要提高社会发育程度,保证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的实现,就应在西部推行素质教育,完善教育体制;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农民农业生产能力与就业能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西部教育存在的教育体制改革滞后、教育的总水平低、教育人才政策缺乏吸引力及教育的发展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从组织体制、管理体制、投资体制以及法律制度等方面提出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体制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西部教育存在的教育体制改革滞后、教育的总水平低、教育人才政策缺乏吸引力及教育的发展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从组织体制、管理体制、投资体制以及法律制度等方面提出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体制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是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逐步改变传统的计划型劳动就业体制,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市场型劳动就业体制.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改革发展和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作为市场框架下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和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实行以人为本的就业普惠制原则,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对土地的稀缺性及资产性认知的加深,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纠纷数量呈不断上升之趋势,通过对现行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法律和政策进行盘点,无论法律还是政策,在形式表达上都加大了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保障,然而保障的结果却与制度的预期有所偏差,主要是法律与政策在运行过程中,以家户为基础的法律制度遮蔽了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村民自治规范劫取了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民间风俗使农村妇女无视自己的土地权益;相关法律制度的粗陋使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流于形式。基于此,以三权分置法律构建为视角重构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体系;以个人本位为基点构建土地确权法律制度;以权责为基点完善村民自治规范合法性监管制度;以社会性别为基点构建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等。通过相关法律制度完善保障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8.
就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自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西部地区市场化进程加快,经济生活有了快速的发展,但由于起点低,与其它省份相比许多方面仍比较落后。其中就业问题成为影响西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主要障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通过促进就业再就业以达到缓解就业压力的目的,就必须掌握就业变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社会就业状况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本文针对西部相对落后的青海省经济状况、制度建设、财力状况的实际,分析青海省就业压力的主要制约因素,并以此为出发点,探析解决青海省就业的政策措施,这将对西部地区解决就业问题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妇女权益保障的法律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妇女权益保障一直是妇女权益保障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在我国,农村妇女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低下,其合法权益亟需有效的法律保障.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妇女权益保护现状进行的分析,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遭遇就业困境,陷入理论与实际需求失衡的尴尬。究其根源在于专业教育发展速度超越体制改革步伐。摆脱毕业生就业困境的路径选择包括推进公共管理体制变革、规范专业教育发展、提升专业社会认可度、加强实践推进就业等。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人力资本对农村非农就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非农就业迅速发展。但以文化程度较低、身体素质较差和劳动技能不高为特征的农民工低人力资本存量,负向地影响其非农就业概率、就业收入、行业选择和社会权益保障。以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的多元二次回归分析表明,受教育年限、健康程度、接受培训情况等人力资本因素较大地影响了农民工的月工资收入水平。因此,政府部门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提升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水平,促进非农就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减贫理论的发展、致贫认识的深化和精准扶贫的现实要求减贫模式由开发式扶贫模式向参与式治理模式转变。而教育发展不仅是参与式贫困治理实施的前提保障,也是参与式贫困治理的重要内容和关键影响因子。在精准扶贫视角下,我国存在农村终身教育、扶贫教育环节薄弱、针对弱势群体的教育资源配置缺乏有效监督和评估、尚未建立精准教育扶贫的推进机制等问题。因此,应积极构建参与式贫困治理体系,改革教育扶贫资源分配制度,转变教育扶贫的形式和内容,构建和发展教育扶贫机构及平台。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2002~2008年的相关数据,采用DEA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除西藏外)以及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城镇与农村义务教育绩效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义务教育投入改革对城镇与农村的教育绩效都有不小的触动,特别是促进了农村的提高,但是我国和东中西部城镇的各项义务教育绩效水平几乎都达到1,即接近有效水平,而农村各项义务教育绩效水平却有不少的区域差距,因此我国义务教育绩效区域差距还主要反映在农村。为此,我国要进步提高城镇义务教育运行机制的稳定性,并且加大农村的义务教育投入,加强城镇与农村交流合作,促使义务教育有效且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深化改革、稳定社会、治国安邦的根本大计.西部现行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还没有覆盖农民,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完善西部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把完善社保体系与培育资本市场联系起来设计,构建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的新型关系,塑造合理的利益机制,降低道德风险,以法律手段保证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坚持整体设计,农村、城市全面推进社保体系建设,为西部推进城市化进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政策和制度障碍是导致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原因。重庆市被批准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制度和政策设计上仍然没有完全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还需要加大政策调整力度。要统筹配置城乡土地资源,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就业服务体制,并加快城乡统筹公共财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强调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也逐步改善。但总体上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并不完善,仍然较为落后。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关键在于积极构建相关制度基础和实现机制,必须不断创新农村社会建设载体,让农民在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与城里人一样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面临“WTO”的挑战,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也加速了人才之间的竞争,因此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再仅仅满足于过去的就业教育方式,必须走就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结合发展之路。职业教育必须遵循办学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课程改革入手,培养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的符合型人才。坚持文化课与专业课并重,保证人才的培养规格、质量,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城市化经过围绕工业化建设生产型城市(1949--1978年)j城市体制改革拉动(1979—1990年)、城市外部扩张和内部重组加速(1991--1999年)3个阶段后,进入城乡统筹发展阶段。当前,我国城市化主要存在失地农民、生态环境、资源和城市发展均衡4个重大问题;未来城市化的新布局主要体现在深度城市化、低碳生态城市、组团城市群以及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等方面。微观上要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劳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制度性障碍,改革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中观上要解决好资源环境问题,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宏观上要统筹城乡发展,以大带小,构建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机制,促进城市群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