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央银行透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一方面将影响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另一方面通过乘数效应扩张货币,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该文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从货币乘数和货币供应量角度研究2007年~2011年准备金率工具使用较为频繁这一阶段的实际政策效应,最后得出该时间段内变动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为正并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
郭玉鑫 《商》2014,(4):142-142
货币乘数是货币供应理论的核心变量在当代经济金融环境下货币乘数的大小和变化受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监管部门监管要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选择以及社会公众行为偏好的共同影响。本文在对货币乘数影响因素进行扩展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货币乘数决定模型并进行了实证计量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监管要求对广义货币乘数的影响最大货币政策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已不是决定因素这也为我国实施宏观审慎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必要性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国货币乘数稳定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首次用国际通行的方法对我国的基础货币数据进行调整,并在此基础上用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协整方法对我国货币乘数的稳定性进行实证检验.本文采用的Johansen协整检验以及Engle-Granger两步法的分析结果均显示,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即我国的货币乘数不稳定.因此,我国央行目前采用的以货币供应量和基础货币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这一框架,缺乏计量经济学的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4.
王巧  王晓菁 《商场现代化》2012,(28):159-162
调节货币供应量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我国居民的消费价格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的月度数据,针对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M2的变化对CPI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作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点,成为经济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研究中有种争论即货币政策是否是中性的。关于此争论,根据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分两条思路进行分析,其一: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的调整→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消费,其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货币供给量变动→投资。以2008—2012年我国实行的货币政策为例,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是非中性的,货币乘数是稳定的,货币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作用不大,并且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应当逆风向实施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股票市场对货币供应量关系的作用机理,应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我国股票市场和货币供应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货币供应量对股票市场有重要影响,股票市场对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政策也有一定影响。货币政策应关注股市价格波动,减少股市价格波动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冲击。  相似文献   

7.
货币供应量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滞后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节货币供应量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我国居民的消费价格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2000年1月至2010年11月的月度数据,针对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M2的变化对CPI的影响具有9个月左右的滞后。  相似文献   

8.
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增强宏观调控能力,调节国际收支,稳定本币汇率,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增强综合国力。而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在增加基础货币的同时,以货币乘数效应扩大了货币供应量,提高了货币供给内生性。从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连年攀升,目前已处于高额状态。另一方面,我国货币供给量也在迅猛增长中。本文从内在机制角度分析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量影响的渠道后,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货币乘数内生理论为研究视角,对我国广义和狭义货币乘数分别进行了测算,对货币乘数及各种乘数影响因素之间,货币乘数与基础货币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理论探讨与现实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博克斯-詹金斯方法论构造广义与狭义货币乘数的自回归求积移动平均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与模型预测。最后在实证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货币政策应充分考虑乘数的内生属性,关注基础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反向影响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技术与网络经济迅速发展的背号下,我国电子货币呈现着飞速的发展态势,国内各大银行纷纷推出了自身的借记卡、信用卡等产品。电子货币是流动性中的组成部分,在未来将对流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个角度,来分析电子贷币对贷币政策的影响;总的来说,电子货币与基础货币之间是替代关系,电子货币的发展必然导致基础货币的减少;而电子货币的发展却可以提高货币乘数。接着,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电子贷币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从分析结果来看电子货币对基础货币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而电子赁币却对货币乘数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率和货币量哪个更适合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目前许多文献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并不涉及货币政策工具和利率以及货币量之间的关系。这样的研究隐含了一个前提,即货币政策工具和利率以及货币量之间存在明确的、稳定的关系,从而保证利率目标或者货币量是可控的。以公开市场操作为对象,本文研究表明,公开市场操作和货币量之间确实存在确定的关系,而和利率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导致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关系不确定的主要原因是IS曲线的斜率是不确定的。同时,对现阶段中国IS曲线斜率稳定性的实证研究表明,其斜率是不稳定的,因此,利率不适合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2.
现代货币主义是当代西方经济学中最流行和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在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研究现代货币主义的理论及观点,深入分析现代货币数量论及其货币政策,从中发现,西方现代货币主义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我国宏观调控手段,对我国货币政策既有影响,也有启示。我国应调整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实现有效的货币供给;转变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给予财政政策支持与配合;厘清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关系,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从而应对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典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意味着相同程度紧缩性货币政策效果显著强于扩张性货币政策,本文通过构建四类货币供给方程全面测度中国货币政策冲击,藉此验证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存在性及表现形式。研究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当期正向货币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力度大于负向货币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力度;但滞后两期和四期负向货币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力度则分别大于相应滞后期的正向货币冲击的影响力度;考虑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整个时段,紧缩性货币政策比扩张性货币政策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both the short‐run and the long‐run relationships between monetary growth and inflation in China between 1980 and 2010. We construct multivariate dynamic models based on Friedman’s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but permitting money to be endogenous) and Meltzer’s monetarist model. The empirical results provide robust evidence that there is a bilateral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etary growth and inflation as well as between monetary growth and output growth. An indirect and implicit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etary growth and inflation is found through the asset inflation channel. There are also long‐run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s between money stock, price index and other relevant variables. The present paper further provides a historical explor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the monetary dynamics of inflation in China over the underlying period. We conclude that the monetary growth rule is likely to be the most promising policy orientation for China to manage its inflation.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adds to the literature on the money supply theory by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banks' equity on the loan generating process. First, a new ‘credit’ multiplier is examined, the so‐called ‘equity’ multiplier model. This, in a second stage, is incorporated in a new multivariate lending model. The models are assessed by using panel data cointegration techniques for the G7 countries. According to our results, a feedback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banks' loans and equity. Moreover, the factors determining loans are: the aggregate demand, the loan–customer relation, the banks' equity and banks' portfolio adjustments and/or the monetary stance.  相似文献   

16.
电子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改变了货币的形态,而且改变了货币的供给结构,也对货币流动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通过对电子货币与货币流动性相关性的检验,结果表明:电子货币对流动性较强的货币有着明显的替代效应,但这种替代并非简单的形式上的替代。它的存在不仅改变了货币的供给结构,而且模糊了各种货币层次之间的界限,并导致流动性较强的货币向流动性较弱的货币转化,从而使货币流动性处于持续下降的趋势,这也为解释我国货币流动性长期下降的原因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未观测货币是民间借贷、非正规金融与未观测经济活动吸收或释放的货币量,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具有一定的影响.掌握未观测货币的规模,能够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未观测因素产生的干扰程度做出大致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政策,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本文基于货币吸收分析方法和最新GDP修正数据,对改革开放28年来中国的未观测货币规模进行估算.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侧重于分解货币吸收的非经济增长因素及其货币规模.实证结果显示,未观测货币总量呈现周期性特征,在经济周期高点,未观测货币释放规模较大,而在此时点前后,吸收规模较大;它的政策意义在于,将未观测货币纳入货币供给统计分析框架体系,可以判断经济运行周期的时点边界,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转型期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基于VAR模型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我国转型期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表明产出和通货膨胀对贷款冲击的响应比其对货币供给冲击的响应更为显著,预测方差的分解结果证实贷款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贡献率均远远大于货币供给量的贡献率,故转型期内信贷渠道相对于货币渠道更为有效。因此,为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中央银行应同时监控货币和信贷指标,货币政策操作也要以有效调节私人部门的信贷可得量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马星亮  龚勋 《中国市场》2009,(49):47-48
从货币创造机制出发,利用协整和短期误差修正模型验证了我国货币供给存在内生性;利用各变量的贡献度对比分析,认为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的因素对货币供给影响更大,验证了货币供给的可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