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正>随着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越来越大。如何缓解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关系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应受到更多关注的问题。高校教师职业压力问题的提出职业压力指个体在职业生涯中面临各种刺激而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及行为上的反应,是个体在没有足够能力面对威胁性情境和事件时,其内部产生的一种防御性的应对心理。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指教师在教学科研过程中面对难以应对的威胁性情境和事件而引起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的一系列反应。  相似文献   

2.
0 引言 所谓的职业倦怠,又叫职业枯竭,主要指的是在工作的压力下所产生的身心皮套与豪杰的状态,一般存在在个体之中,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应对于工作压力的时候的一种极端的反映.心理学家表示,长期的过度紧张,会使得个体产生疲劳焦虑等情绪,从而使身体、情感出现衰竭等现象.  相似文献   

3.
一、工作压力与压力源 工作压力是员工与威胁性刺激事件(压力源)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是员工在面对难以克服的工作困难时,体验到的紧张和压迫感.工作压力的产生需要经过一个感知过程:如果员工没有意识到威胁性刺激的存在,或员工的能力和经验足以克服困难,刺激对他不会构成压力;只有员工发现工作情境对自己不利,且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应付这种外部刺激,才会产生压力感和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1 情绪体验及学生心理健康内容 1.1情绪体验内涵 情绪体验是个人在外界刺激下产生的一种主观反馈感受,是一种信息对多种信息的复杂感受.心理学家认为,有意识的情绪体验是通过个体对各种信息的整合产生的,其中包括三个方面的输入信息.第一,刺激性因素.外部刺激性因素冲击了感受系统输入到脑部的信息.第二,认知因素.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激烈的竞争对人们的心理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个体的绩效与压力程度密切相关。作为组织的领导者,如何对部属面临的压力进行有效地管理,对于提高个体及组织的绩效,实现组织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压力、绩效与压力管理压力是一种在个体感到对自己的感知要求与自己满足那种要求的能力之间有不平衡时所产生的感受。压力形成后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后果,其中主要包括心理反应、生理反应和行为反应。对个体的绩效而言,有的压力是有益的,有的压力可能是起负作用的。在感知能力超过感知要求的情况下可能根本不会有压力。与此同时,也可能没有足够的压力来刺激绩效。如果组织的要求超过个体的能力,但不平衡的情况并不严重,  相似文献   

6.
企业的员工每天都处于各种压力之下,对不同程度的压力会有不同的反应,这些反应影响着员工工作绩效的发挥。压力,在这里指的是心理压力。它是指个体在环境中受到种种刺激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紧张的情绪。压力会高度调动人体内部的潜力,以应付各种刺激因素,而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应急变化。  相似文献   

7.
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的本能是不平静的,他认为人生的本质是欲望,特别是性欲.本能的内部蕴含着一股"原始的冲动",它是由遗忘的经历、本能以及内驱力形成的,在时时寻求着发泄,并且会左右着人们的行为却不为意识所察觉.当处在完全放松睡眠的状态,在无意识的本能欲望推动下,人们会产生与性冲动息息相关的梦境.亚里士德说过:"梦是睡眠时的心理活动",可见梦产生的先导条件是睡眠,也就是介于睡眠和苏醒之间的一种情境,这也是一切的共同特性.睡眠的情境即是不愿和外界交涉也不会对外界感兴趣,这样就可以脱离外界而达到躲避外界刺激的效果,由于睡眠还存在着心理活动中残余的刺激,从而引起了梦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新闻记者在对突发新闻事件的采访过程中,要根据新闻事件的性质和环境的不同,所需要采取现场采访的手段也不同,重要的是新闻记者应该作为新闻事件的一种外部因素,积极引导新闻事件向透明、公开、正确的方面发展,那么,新闻记者如何应对突发性新闻事件,并准确及时的报道,是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丁菁  张伟 《价值工程》2011,30(34):284-284
职业道德是从事任何一个行业或职业的基本要求,是该行业或职业生命力的根源。职业道德缺失必然会导致职业行为的失范现象。本文探讨了作为社会良心的新闻工作者所应具有的职业道德,并对当前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原因做出了讨论,对如何塑造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秉承新闻真实性原则也是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良知和道德底线.虚假新闻是相对于正常新闻(全面、准确、客观反映新闻事件本来面目的新闻)而言的,它与新闻真实性格格不入,本文从"虚假新闻定义及表现"、"为什么要造假"、"如何杜绝虚假新闻"三个层面,深入剖析虚假新闻的危害以及坚持新闻真实性对于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至关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以往关于职业压力和倦怠的研究大都采用定量的方法,但是不同职业群体所面临的倦怠现状及其引发因素是有差异的,采用定性的方法去进行研究对理论和实践都会起到补充的意义.本文采用单案例研究,选取极为典型的G老年医院作为分析对象,对该医院护理人员的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现状进行剖析,并依据资源保存理论去探讨组织支持、组织公平、心理资本等要素对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的影响.最后从组织层面和个体层面入手,分别提出增强护理人员组织支持感、组织公平感和心理资本的措施,得出缓解医院护理人员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模型.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文化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是因为企业文化既能弥补传统管理方式的不足,做到取长补短,又能使现代的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发挥出最佳效果。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在引导员工树立群体观念上下功夫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是要追求一种企业整体优势和良好的集体感受。企业文化理论告诉我们,群体规范的形成会导致个体产生从众行为,共同的价值准则在团体中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和推动力。当个体发现其行为和意见与团体不一致,或与团体中大多数人有分歧时,会感受到一种心理压力,这种压力虽然没有强制人执行的性质,但在个体心理上所起的影响,有时反而比权威命令的效力大得多,更能改变个体行为,使之与集体行为一致起来。  相似文献   

13.
黄晖 《活力》2012,(8):193-193
新闻工作是一种神圣而崇高的社会职业。新闻工作者要用眼睛去观察社会,用头脑去思考现实,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整个社会的进程,推动社会的前进。每个人在其所从事的职业中.都应遵循一种行为准则,这是对每个从事这个职业的所有人员的一个普遍要求。  相似文献   

14.
浅议员工压力管理的来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人都体验过压力,压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有人可能因为压力而获得奥运金牌,因为压力而获得毕生成就,但也有人会因为压力而身心疲惫,因为压力而丧失了工作和生活的信心.简单的说,任何有碍于人们的生理、心理健康的干扰都可称之为压力.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压力是身体或心理的刺激因素,当一个人受到外在或内在刺激时产生的紧张或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5.
职业转换是个体从初入职场到退出职场的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任何形式的角色、关系、路线与假设改变的总和.职业转换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点上的概念,而是贯穿个体的职业生涯全程.研究表明,个体方面的能力与动机、行为与情感因素以及环境方面的工作特征、来自外部的支持等因素能够影响到个体的职业转换.同时,职业转换对个体的主观职业成功与客观职业成功都有显著影响.然而,纵观已有职业转换的研究,职业转换的研究方法、研究视野、研究的生态效度和理论基础方面还有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周矩 《企业文明》2008,(4):31-33
员工的压力通常是指当其察觉到环境对他们的要求超过其能对付的能力,或者被迫以某种不喜欢的工作方式在不适应的环境里工作,在环境中失去对工作或人际关系的把握感、控制感时所产生的一种生理的和心理的状态。这种由环境中产生的紧张性刺  相似文献   

17.
员工职业倦怠是一种心理综合症,当员工对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或缺乏职业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产生厌倦情绪,身心陷入疲惫状态,工作绩效明显降低。长此以往,个体及组织都将面临危机。为此,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师克丽丝汀·马斯勒将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之为“企业睡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员工满意度与员工敬业度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满意是指个体对可感知的效果与他的实际期望值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感觉状态.员工满意度是指个体作为职业人的满意程度,是员工对企业所提供的薪酬、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实际感受与其期望值比较的程度.(满意度=实际感受/期望值)  相似文献   

19.
企业组织的人格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由个体组成,组织本身也具有一些类似个体的特征,如组织情绪、组织性格、组织相等特征.组织情绪是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后个体所积累的情绪经过沟通交流等方式扩散到整个组织内的情绪,是组织内个体情绪社会化的产物,组织情绪是可以控制的.组织性格是个体性格同质化的结果,组织性格能够改变.组织相是指组织行为的一致性,组织相可以塑造.  相似文献   

20.
朱凯利 《价值工程》2011,30(3):231-231
随着现代社会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日趋激烈,人的心理压力也悄然而至。如果不能有效缓解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工作压力,不能运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或及时的获得外界的心理支持,久而久之,就会陷入消极情绪的阴霾里,最终造成与职业密切相关的身心耗竭状态——职业倦怠。由于职业的特点,教师是职业倦怠感产生的高发人群,对于学生也有着非常大的消极影响,因此研究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成因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