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维生素C。鱼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可促进鱼类增重、提高饲料转换率,还可防止鱼类发生维生素C缺乏症,降低重金属离子对鱼类的毒害作用。不同鱼类对维生素C的需求量是:每公斤饲料中,鲤鱼需700毫克,鳗鱼需500毫克,鲶鱼需60毫克。 二、维生素E。在罗非鱼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E,增重和饲料转换率均可提高,鱼类缺乏维生素E时会出现厌食,以及皮肤和鳍出血等症状。  相似文献   

2.
“营养不良症”是网箱养鱼经常发生的疾病之一。养殖者应采取有效的对症“进补”措施进行预防。1、维生素A类营养不良。其症状是鱼类皮肤与眼睛出血,鳃瓣畸形,鳃瓣常连成一体,尖端肥大,食欲不振,生长缓慢;防治时可在饵料中增加维生素A的含量,应注重使用维生素混合剂,如饲养草食性、杂食性鱼类,可在饵料中添加和搭配青绿饲料、胡萝卜和黄玉米等;2、维生素B类营养不良症。缺乏维生素B类的病鱼多呈鱼体肌肉萎缩、皮肤、眼睛及鱼鳍常充血,行动迟缓、运动失调,食欲不振,生长缓慢,体色变暗,死亡率增加,在防治时可采用饮食配方治疗方法,在鱼用饲…  相似文献   

3.
<正> 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取代施肥或天然饲料饲养鱼类和其他水产动物,已经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因此,饲料中的营养因子的平衡与否对于维持鱼类的健康至关重要。根据已有的试验观察结果,当饲料中缺乏各种水溶性维生素时,饲养鱼即有可能显示出以下症状。这里将国内、外学者对鳗鲡、斑(?)、虹鳟和鲤等4种鱼类缺乏各  相似文献   

4.
<正>鱼类一旦发生肝胆综合症,给水产养殖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和经济损失。笔者现就鱼类肝胆综合症的发病原因、疾病特征、疾病诊断及防治方法作简单介绍。一、发病原因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强化投饲、乱用药物、维生素缺乏、饲料腐败变质,以及营养成分的失衡和饲料中含有有毒物质等,都有可能对鱼类肝脏造成损害。以肝胆病患为主要特征的鱼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运动后恢复类运动营养食品的生产工艺,考察营养素的稳定性。方法:在既有混合设备条件下,研究样品混合时间对样品中维生素B6、维生素D3、硫酸软骨素含量的影响,同时研究生产前后营养素的变化,以及加速试验条件下储存3个月内营养素的变化。结果:该产品最佳混合时间为20 min;完整的生产工艺对营养素有一定影响,其中对维生素B1的影响最大,平均衰减率为14.3%,维生素B2的平均衰减率为5.5%,维生素B6和维生素D3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平均衰减率均小于3%。在加速试验条件下储存3个月,B族维生素相对稳定,平均衰减率小于3%,维生素D3平均衰减率略高,达12.16%。结论:通过对该运动营养食品生产工艺及稳定性的研究,为运动营养恢复类食品的研发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配方及工艺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时常眼干、畏光、多泪、视觉模糊、皮肤干燥、患夜盲症或角膜软化的人,一是缺乏维生素A。消化不良、手脚发麻、患有脚气病、多发性神经炎者多是缺少维生素B。常患口角炎和阴囊炎的人,一般是缺少维生组B_2。患有牙龈炎、牙周炎、粘膜和皮肤出血、伤口愈合不好,这是缺乏维生素C的表现。血脂偏高、动脉硬化、生  相似文献   

7.
<正>鱼类皮肤病的种类很多,引发皮肤病的病原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和单胞藻类等。病原生物侵入鱼类皮肤后,对皮肤造成损伤,有些疾病会引起鱼类死亡,对渔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现根据笔者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谈谈鱼类皮肤病的类别及防控措施。1.皮肤病的分类(1)病毒性皮肤病  相似文献   

8.
七、八、九三个月是鱼类摄食生长旺季因此,必须加强以下几方面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养鱼业的快速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的养殖方式给鱼类带来了一些应激反应。应激会导致鱼类抵抗力降低、易患病,增加养殖成本,降低养殖经济效益。维生素一直以来以其广泛的生理作用应用于鱼类的养殖生产中,尤其是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功能,并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应用到鱼类养殖生产中,可以降低应激反应,提高鱼类机体的抗病能力,增强机体的抗氧化酶的活性,进而提高鱼类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B6能促进脂肪的代谢,可治神经炎。人体缺乏它会产生贫血、肌肉无力和粉刺、脂溢性皮炎等。谷物、豆类和花生中有丰富的维生素B6。维生素日。可治疗贫血,谷物和植物油中均含维生素B。。维生素E亦称“抗不育维生素”,能维持肌肉正常发育生长,防止肌肉萎缩,有抗衰老及美容的功能。缺乏它会出现不孕、早产。各种植物油和花生、葵花籽都含有维生素E,其中麦胚芽含量最多,豆类中含量也较丰富。维生素国有利于神经、皮肤细胞的不断更新。豌工五、花生、谷物中含有维生素H。维生素K亦称「凝血维生素」,它是人体肝脏制造凝血物所必需…  相似文献   

11.
<正> 维生素是鱼类生长与健康所必需的营养之一。维生素分水溶性和脂溶性两大类,常见的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_1、B_2、B_6、B_(12)、C、泛酸、烟酸、叶酸、生物素、胆碱等,在鱼体内不能积存;脂溶性维生素A、D、E、K等,它们可在鱼体内积存。 鱼类对维生素需要量很少,但对维持正常新陈代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长期  相似文献   

12.
马艳 《农家之友》2014,(2):49-49
<正>春季青绿饲料缺乏,幼猪易患维生素A缺乏症,如不及时进行补充,就会出现消化不良、腹泻、下痢、皮肤表面干燥、眼睛看不见东西、神经机能紊乱、四肢行走困难、继发肝炎等现象,严重时可引起死亡。其防治方法是:1.提高母猪乳汁中维生素A的含量母猪乳汁中维生素A的含量,与饲料中胡萝卜素的供给有密切关系,供给愈多乳中含量愈高。  相似文献   

13.
<正> 一、维生素需要量 确定鱼类对维生素的需要量,要考虑加工、储藏过程中的损失,一般增加50%或  相似文献   

14.
丁鱥,是一种偏动物性的杂食性鱼类。由于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脂肪含量少,特别是其鳞片细小。遇高温即融化,因此烹饪时不必去鳞,融化后的鳞片附着在鱼皮肤上成为一层厚厚的胶质,风味特别且有增加皮肤弹性和养颜的功效,因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我省近年来磷殖逐渐开展,但许多养殖户缺乏这方面的养殖技术和经验,笔者现将其网箱养殖技术总结归纳如下,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5.
自6月1日伏季休渔正式开始至今,已有近半个月的时间。进入休渔期后,威海市场E淡水鱼价格高位坚挺,本地海捕冷冻鱼类唱起了市场的主角,价格相对贵了几块钱;南方养殖鱼类货源较为充足;本地野生鲜鱼尤其是小黄花鱼、鲳鱼等难寻踪影。  相似文献   

16.
鲶鱼属鲶形目、鲶科、鲶属,是我国常见的经济鱼类,鲶鱼在我国分布广泛,属适应性强,偏肉食性的杂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肌间刺少,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市场潜力很大,现已成了热门养殖鱼类之一:在自然界中.北方鲶鱼的繁殖时间为5月至6月,当年生长期仅为4—5个月.虽然当年大部分  相似文献   

17.
薛勇 《致富之友》2004,(12):47-47
1、加喂维生素C。饿罗斯研究结果表明:鸡舍在17.8~44.4℃气温下,用每公斤添加40毫克维生素C的饲料喂产蛋鸡,3个月可增产约6%的鸡蛋;在17~27℃气温下.每公斤饲料示加30毫克维生素C,48周内增产鸡蛋7%。  相似文献   

18.
《粮食科技与经济》2006,31(5):56-56
西兰花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能增强皮肤的抗损伤能力、有助于保持皮肤弹性。  相似文献   

19.
<正>每年七、八、九三个月是鱼类吃食的旺季,怎样判断鱼类饱与饥,对一般养殖户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据笔者多年实践,只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一、按摩乳房 有效的乳房按摩(刺激乳头)可提高奶水牛的产奶水平。具体做法是:母水牛在妊娠期5~6个月后(产前3~4个月)开始按摩乳房(刺激乳头),每天1次,每次3~5分钟,直到产前半个月前停止。目的是增进皮肤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促进乳房发育,有利于产乳量的提高,母水牛分娩后的挤奶期,寒冷季节采用温水擦洗按摩乳房和刺激乳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