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近几年我国金融改革和利率市场化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商业银行已经获得较大的经营自主权。同时,随着我国居民个人收入水平和平均每户金融资产的上升,居民个人的理财意识不断增强,个人理财产品也日益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经营领域。鉴于居民理财需求的显著上升,趋同的储蓄产品和储蓄利率已经无法满足居民个人的理财要求,这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开发提出了挑战。本文拟从利率市场化的角度谈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储蓄率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6年5月1日,我国连续7次下调利率,居民储蓄1年期存款利率已从10.98%下降到2.25%,加上征收20%的利息税,居民储蓄存款实际得到的利率为1.8%,我国已进入低利率时期.但这期间我国总储蓄率水平并没有下降,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1996年底3.85万亿元增加到2000年底6.43万亿元,年平均递增率为14%.  相似文献   

3.
2004年10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提高了现行利率。这是否会对我国居民的储蓄行为产生影响,要视我国居民储蓄的利率弹性而定。分析我国居民储蓄的利率弹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储蓄率是世界上最高的,这么高储蓄率的原因是什么?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中国老百姓的家庭储蓄,主要原因是企业的储蓄高、政府的储蓄高。大量的财富在企业手里、在政府手里,而不在老百姓的家庭手里。一、改革封闭的要素市场以解决"结构性的问题"中国面对的所有基本结构性问题,它的背后都是体制问题,如果这个体制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结构性问题很难得到比较彻底的解决。体制落后是所有经济落后最根源的问题。公认的中国结构性问题有哪些呢?第一个被公认的问题,是中国过去30年  相似文献   

5.
我国居民储蓄倾向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分析中,与制约居民消费相关的居民储蓄倾向及其储蓄函数日益被人们关注。我国居民储蓄倾向有何特征?它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非常值得研究。 一、居民储蓄倾向及其现状与特征 居民储蓄倾向是指居民储蓄(S)在居民收入(P)中的比例,分为居民平均储蓄倾向(APS)和居民边际储蓄倾向(MPS)。居民平均储蓄倾向指平均每单位居民收入中所占有的居民储蓄,即APS=S/P。居民边际储蓄倾向指居民收入每变动一单位时的居民储蓄的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我国居民储蓄率相对较高,企业储蓄尤其是国有企业的高储蓄是主要的原因,国内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国家政策方面的优势是推动国有企业高储蓄率的主要原因,而高储蓄率子啊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本人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储蓄的特点,分析了国有企业高储蓄率的原因,并提出了降低和化解国有企业高储蓄率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段小明  赵昊阳 《价值工程》2007,26(8):143-145
长期以来,我国的居民储蓄率水平一直居高不下。居民的高额储蓄无疑是把双刃剑,对经济既有积极作用,又有负面影响。分析了居民高储蓄现象的原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国民间投资渠道狭小,同时存款又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因此,多年来普通民众一直把存款"吃利息"当做家族收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息是指存放贷的利润额,而利率是利息与存放贷总量之比。这些年来,通货膨胀持续,我们所说的存款"负利率",就是指利率低于通胀率。用老百姓的话说,存钱是亏本的。然而,即便存钱亏本,储蓄作为国人热衷和无奈的理财方式,目前也正受到来自银行服务质量方面种种问题的考验:一方面银行通过压低储户的存款利率,直接向存钱的老百姓"收税";另  相似文献   

9.
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字显示,2005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延续近年来快速增长态势,在12月底突破14万亿大关。业内人士分析,除了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有待健全,居民对未来预期不乐观等因素外,投资机会,特别是金融投资渠道的缺乏,是我国储蓄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高储蓄率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记者:我国一直存在消费率低、储蓄率高的问题,这也是我国经济多年来增长一直以投资和出口为主导的原因之一.在当前我国投资和出口增长下降、经济下滑的形势下,扩大消费成为宏观经济政策关注的重点.请问您如何看待中国消费、储蓄比例的结构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要保持持续的高速发展,必须平衡好投资、储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Solow黄金储蓄率的测算,发现1995年后中国的储蓄率居高不下。通过Chow Test对消费和GDP之间关系的检验,可以把1981~2008年中国经济分为两个阶段。通过对比发现1995年后,不论是消费倾向,或者是消费的GDP弹性都有较大降幅,而且消费开始不能拉动GDP增长。此外,本文分析了居民储蓄、企业储蓄和政府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变化,发现住房储蓄促进经济的作用有限,而通过减税提高企业储蓄能够提升经济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2.
1992~2010年间,中国总储蓄率比美国高出30几个百分点。其原因是由于国企尤其是大型央企收入大幅增加但很少上交红利,同时民营企业缺乏融资渠道,只好依赖自我储蓄。同期我国政府储蓄率的上升是由于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一直高于GDP增速,而政府的公共支出偏低;而美国的居民储蓄率不断下降。美国居民储蓄率的下降主要源自美国近年来的财富增加,信用的泛滥及日趋完善的社会保障。针对当前中国储蓄率过高的说法,本文认为不可简单套用国际比较,不仅要考虑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殊的经济发展阶段,更重要的是还要看中美两国人均储蓄额和人均投资额。当前我国储蓄率有其内在规律,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要求,不宜认为过高。  相似文献   

13.
按照传统利率理论,利率与储蓄是同向变动的,降息应该使储蓄减少。然而,从1996年5月至今,人民银行已经连续7次下调银行存款利率,但储蓄不降反升。这似乎也成为了我国经济领域中一个让人费解的“谜”。对此,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现象,但笔者却认为这不仅不反常,反而正是我国现实情况的反映。本文试图从几个容易被忽视的事实来破解这一“谜局”。一、利率传导机制的失效利率政策起作用的关键是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就降息来说,政策制定者的一个初衷就是分流银行的储蓄。而储蓄分流的两条出路是:(1)转化为居民的现实消费;…  相似文献   

14.
张雷  王义华 《企业经济》2007,(8):122-124
自改革开放以来,居民高储蓄一直都是我国宏观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国家虽然出台了许多措施,但仍不见成效。高储蓄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客观上的效率损失。本文主要利用1989—2004年的相关数据,通过计量建模的方法,对我国的居民储蓄函数进行估计,并通过之后的一系列检验,如自相关、异方差、多重共线性等,对模型进行修正,最终得出了居民储蓄与国民收入和名义利率间的函数关系表达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索洛模型基本假定下,推导了储蓄率与产出及货币供给三者之间动态关系,并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2~2007年资金流量表为基础,分别检验了中国国民储蓄率、居民储蓄率、政府储蓄率与超额货币供给的Granger影响.结果表明:在样本区间内,居民储蓄率对M2/GDP具有显著影响,政府储蓄率则影响不显著,说明我国国民储蓄...  相似文献   

16.
《中外企业文化》2005,(3):67-67
俗话说,人不理财,财不理人. 在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也是消费最旺的节日.春节过后人们自然又该盘算把花剩的钱储蓄银行里,这也是老百姓最传统的理财方式了.今年春节走进银行会发现,银行工作人员会十分主动的向你推荐一个新的理财产品,名字也不是储蓄,而是诸如",心喜"、"万利宝"等诱人的名字,这就是人民币新的理财产品.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长迅速,文章选取1978—2004年相关经济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高额储蓄存量和居民储蓄快速增长的原因和动力,认为居民收入是影响居民储蓄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制度因素对居民储蓄有积极影响,名义利率和居民储蓄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通货膨胀对储蓄有较微弱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个人理财投资策略的首要问题是决定资金如何在资产类别中分配,据调查,当今国内普通城镇居民选择的资产类别即投资工具主要包括储蓄、债券、保险、基金、股票、黄金、不动产等。2007年投资者选择最多的理财方式是基金,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投资者更加青睐于比较保守、安全的储蓄,而在2009年,政府也采取了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陆的高储蓄与高房价是两个令人关注的经济现象。一些学者认为高房价导致了居民的预防性储蓄,从而推高了中国大陆的储蓄率,这种观点既违背了传统的财富效应,也与国际经验相悖。基于2000年至2012年资金流量表的相关数据研究发现,居民储蓄的变动只能解释我国总储蓄上升的35%。进一步利用我国大陆3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分别建立静态、动态、空间面板、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房价与居民储蓄之间的关系后发现,房价的上升会提升居民储蓄的说法无法得到实证检验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影响居民储蓄的因素千变万化,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例如,金融市场、货币政策和政府调节、以及不同个体的生活环境,背景,经历,价值观等都会对居民储蓄行为产生影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主要变迁因素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储蓄利率、物价水平、社会消费风气、未来预期和生命周期。要改善我国居民储蓄的现状就必须要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保持适当的利率水平,稳定物价水平,增设银行储蓄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