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进入冬季,池塘水温过低,鱼类摄食量减少,也易导致部分鱼类发生病害、冻伤直至死亡。为应对冬季低温对水产养殖生产对影响,必须做好池塘养殖管理。这里简单对有关池塘养殖采取的冬季管理技术措施概述如下,供参考。一、提前做好预防措施1.检查修善保温设施。  相似文献   

2.
冬季由于气温低、日照短、阳光弱、摄食的营养物质少而造成母鸡产蛋量下降停产。要使母鸡冬季不停产就要针对产蛋鸡对温度、光照、营养等要求,采取从下有效的饲养管理措施: 一、防寒保温。冬季鸡舍温度保持在10℃以上。一般在鸡舍四周设置防风障,门窗上加盖塑料布,堵塞墙壁漏缝,防止鸦舍进“贼风”。有条件可在鸡舍内安装暖气或用火炉取暖,同时注意通风换气,避免氨气过量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 二、增加光照。在鸡舍内安装电灯,使母鸡所得到的光照达15 小时,或采用早晨早开灯和晚上晚关灯的方法,使蛋鸡在冬季的光照时间比夏、…  相似文献   

3.
<正>进入冬季,水产养殖基本上处于休整期,是一年养殖过程中最清闲的季节,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时期的工作并不重要,如果对这期间的管理工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将会极大地影响来年的养殖效益,因此越冬期的池塘管理是池塘养殖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根据淡水养殖池塘存在的实际问题,冬季池塘管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整修、清塘对于已干了水的池塘,要及时清除  相似文献   

4.
冬季天气寒冷 ,日照时间短 ,蛋鸡产蛋率下降 ,有的甚至停产。为了使蛋鸡在冬季多产蛋 ,保持高产稳产 ,必须抓好以防寒保温为主的各项饲养管理工作。一、防寒保温。蛋鸡高产的最适宜温度为12~22℃ ,如果温度低于12℃ ,产蛋量下降 ,低于0℃则停止产蛋。因此 ,冬养蛋鸡首先要做好防寒保温工作。可采用以下方法保温 :①尽量加厚鸡舍棚顶 ,封好窝 ,修好门 ,北向要钉上尼龙薄膜或塑料布 ,挡住寒风侵入。夜晚门窗要覆盖草帘保温。②在鸡舍内设置带排烟筒的大火炉 ,距火炉15厘米处 ,用铁丝网罩一圈。根据舍内温度高低确定添加煤量。③在鸡…  相似文献   

5.
王学富 《农家之友》2009,(26):22-23
本文着重论述了蛋鸡养殖过程中的鸡苗的选择,并从实践的角度分析了蛋鸡养殖过程中各个阶段饲养工作的重点,以及蛋鸡在各个饲养期的疾病的预防等。  相似文献   

6.
冬季既是鱼类的收获期,同时也是下一个养殖周期的开始。精养鱼池冬季管理,需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1.抓好存塘商品鱼日常管理一是要防止水温剧烈变动。冬季因降水少而造成精养鱼池水位降低,池水会因浅水而造成水温变化快、温差大,不利于存塘商品鱼正常越冬。冬季适当加深池塘水位,能有效防止水温剧烈变动,有利于鱼类越冬。  相似文献   

7.
[目的]我国是世界蛋鸡养殖主要国家之一,目前蛋鸡产业发展仍然呈现“小规模、大群体”局面,蛋鸡规模化发展受限。研究蛋鸡养殖户要素投入及适度规模,对于指导中小养殖户合理决策及宏观上把握蛋鸡养殖规模发展趋势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5省实地调研数据,基于农户收益最大化构建最优规划模型,测算我国蛋鸡养殖适度规模。[结果]按照蛋鸡养殖劳动力投入测算的蛋鸡养殖适度存栏量平均值为2430 4万只; 按照资本投入量测算的适度存栏量平均值为2617 1万只; 按照现有养殖面积测算的蛋鸡养殖适度规模平均值为4698 1万只; 调研户实际平均存栏量为2033 8万只。[结论]按照目前农户养殖的劳动力、资本及养殖面积计算,农户养殖适度规模均大于现有养殖规模,在目前的生产要素投入下,养殖户养殖规模还有较大扩展空间; 养殖户在现有生产条件下,应该更多注重劳动力及资本投入,即养殖户扩大生产规模的关键在于如何使用机械化设备代替人工以及如何获得更多资金。同时,1万~5万只蛋鸡存栏户将占据蛋鸡养殖主要市场,蛋鸡养殖规模化发展大势所趋,1万只以下存栏的中小养殖户由于资金、技术等限制将逐步退出。  相似文献   

8.
《农家致富顾问》2021,(5):27-27
保温防湿:一般情况下通过适当的增加养殖密度、将门窗关闭、添加保温垫料以及使用火炉取暖等方式都是可以保温。春季养殖场内的空气湿度比较大,为了避免鸡舍过度潮湿,还需要保持鸡舍干燥清洁,及时修补鸡舍以及水槽。在喂水的时候添水不宜过多,最好不要对地面进行泼水清洗。  相似文献   

9.
北宁市青堆子镇蛋鸡养殖协会成立于1999年10月。是一个在镇党委、镇政府大力扶持下,由蛋鸡养殖大户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群众性组织。经过几年的发展壮大,协会初具规模,起到了连结生产与销售、协调方方面面关系、促进当地蛋鸡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冬季是渔业收获之时,也是下一个养殖周期开始之时,抓好冬季水产养殖技术管理很关键,将为当年渔业增收、来年的渔业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下介绍一些冬季水产的养殖技巧,供农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许多养殖户由于忽视鱼类冬季养殖管理,导致越冬死亡率居高不下,效益不尽人意。鱼类的冬季养殖管理事关明年的渔业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也很重要。根据实践,鱼  相似文献   

12.
2012年9月中下旬至鸡蛋价格持续下降,2012年11月上旬开始全国鸡蛋价格小幅上涨。鸡蛋价格回升的主要原因是:2012年上半年蛋鸡养殖亏损较多,补栏较少,导致11、12月的鸡蛋供应量略有减少。进入冬季后,雨雪天气增加,一方面使鸡蛋的产蛋率受影响,另一方面鸡蛋收购和运输成本增加。  相似文献   

13.
《渔业致富指南》2000,(23):44-44
<正> 越冬期间,池塘养殖的主要工作是收获和投放鱼种,围绕着这两个中心任务,冬季池塘管理的主要工作有哪些呢? 一、干池和售鱼 干池过程中,注意随水位下降,尽可能多地将鱼通过拉网起捕,避免干池后大量的鱼集中在集鱼坑中呛死。 如果是主养团头鲂和鲫鱼的池塘应尽可能提前到十月以前干池,否则,将错过这  相似文献   

14.
《渔业致富指南》2011,(23):83-83
<正>冬季是渔业收获丰收之时,也是下一养殖周期开始之时,抓好冬季水产养殖技术管理,将为来年的渔业生产丰收奠定坚实的基础。一、冬季鱼池干塘后应做好哪些工作?冬季鱼池干塘后,第一要及时对鱼池池埂进行加围维修,疏通进排水管道;第二要进行鱼池清淤工作,扩大鱼池深度,增加养殖空间;第三要对鱼池进行药物消毒,杀死有害生物、细菌,净化养殖环境。  相似文献   

15.
鲟鱼系列品种,具有适应性广、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等特点.采用网箱养鲟鱼是一种很好的集约化生产力式,相对于池塘养鲟有以下优点:水体交换量大,氧气供给充足,鱼不易得病,养殖成活率和产最高;饲养管理集中、便利,捕鱼方便,可根据需要及时捕捞,有利于调节市场;鱼的食用口感好,没有泥腥味,商品品质优;节省水电、人力等费用开支,降低单位成本,有利于市场价格的竞争。进行商品鲟鱼网箱养殖,应注意把握好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于11月中旬进入冬季,持续到次年二月中旬结束。冬季既是鱼类养殖的收获季节,也是下一个养殖周期的开始阶段。冬季鱼塘饲养管理工作抓得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当年的养殖效益和下一年的增产增收。江苏省金湖县渔业科技入户专家组提醒养殖户应及时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渔业致富指南》2005,(17):17-17
池塘养鱼水的调理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养殖用水的管理和调节 在养殖生产过程中,有了好的水源和好的水质,还要注意水的调节,养殖用水的管理和调节是个重要内容,这个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珍禽养殖如野鸡、鹧鸪、贵妃鸡、黑凤鸡、绿壳蛋鸡等,具有肉质鲜美,物美价廉,饲养成本低的特点,特别是进入冬季之后销量、价格等行情节节看好,但好项目还需好技术。因此要提高珍禽养殖效益,首先要掌握提高珍禽产蛋的技术诀窍,特别在冬季产蛋率较低的情况下,这项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将珍禽养殖的技术经验介绍如下:一、注重品质,选择高性能的种群。经多年的观察试验证明,珍禽产蛋量与品种质量关系甚密,因此养殖户必须养殖时间长、技术实力强、具有育种能力的大场家引进优良品种。引种时还要查看其系谱,以确保高效。切不可贪图便宜,因小失大,浪费资金、场地。二、增加光照。珍禽对光照合肥市为敏感,也是提高产蛋率的重要措施。因此务必要注意:1、光照时间保证由产蛋初期的16小时逐步增加到产蛋高峰时的18小时。2、  相似文献   

19.
<正>冬季气温低,亲鱼活动减少,摄食能力弱,常发生鱼病,如管理不善,会对来年的亲鱼人工孵化生产、成鱼养殖等生产过程产生影响预防冬季亲鱼掉膘应做到三注意: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保证养殖鱼类安全越冬和来年养殖生产的顺利进行,应加强鱼池的冬季管理。冬季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调好水质和水深水质的好坏及水温是否适宜对鱼类越冬影响重大。保持良好的水质、适宜的水温是提高鱼类越冬成活率的重要保证。在寒冬季节适当提高水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