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对农村劳务输出关键是引导和管理对当前农村劳动力的大流动,有人形象地称为“民工潮”,可谓潮起潮涌。不论外界如何评说,民工的大流动均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笔者以为:农村劳动力的大流动是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进军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陆丰富的...  相似文献   

2.
近期农村经济研究热点问题综述本刊编辑部一、关于“民工潮”问题如何看待80年代末以来巨大的“民工潮”,是农村问题研究中的一大热点。人们从不同角度和侧重面阐述了“民工潮”形成的原因。多数意见认为,“民工潮”的出现是中国农民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然选择。大规模...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徐斌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声势日益浩大,形成所谓“民工潮”。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是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继续走...  相似文献   

4.
“民工潮”发展趋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工潮”发展趋势的思考舒菊先“民工潮”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民工潮”的实质,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跨区域的大流动。四川是一个1.1亿多人口的农业大省,人均耕地只有0.86亩,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5.
近来年,每到春节前后和农闲季节,都有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外出务工为目的进行跨地区流动,形成了一股声势浩大的“民工潮” 。如何看待这一社会经济现象?如何解决这一现象引发的种种社会经济问题?最近,我们对安徽“民工潮”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民工潮”形成原因的社会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工潮”形成原因的社会结构分析吴鹏森大规模“民工潮”的突然出现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学术界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推力”与“拉力”理论上。所谓“推力”是指由于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大批剩余农业劳动力的存在在客观上需要寻找出路,形成巨大的...  相似文献   

7.
河南“民工潮”的现状齐同现“民工潮”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跨区域流动的结果。这一社会现象起始于八十年代中期,成“潮”于八十年代末,进入九十年代,更是汹涌澎湃,一浪高逐一浪,无论在城镇,还是在乡村,无论在经济领域,还是在社会领域,它都...  相似文献   

8.
一 1993年的“民工潮”,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历年罕见。大潮过后,虽然给社会带来的震荡不算太大,但留给人们的议论较多,教训也比较深刻。是非曲直,需作理性分析思考。 (一)“民工潮”是生产要素市场流动的必然产物 我国10多年农村改革实践的市场取向,缔造了千百万个具有独立劳动择业权、生产自主权、产品处置权的农村市场经济的主体。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激活了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为其流动创造了前提条件。党的  相似文献   

9.
研究参考     
研究参考05063农村劳力转移的道路越走超宽一关于“民工潮”的思考/王言彬//农民日报1994.2.9从中西部地区向乐部地区流动、从农区向非农区流动、集中涌向发达地区的城镇是现阶段民工流动的几大特点。05064内陆农业应当立马“关”前换战略/郭正初胡...  相似文献   

10.
从2004年初开始,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原本农民工打工的热点地区先后出现招工难的问题,由于程度严重,被有些媒体称为“民工荒”现象。这与早先出现的、持续了近二十年的“民工潮”现象形成鲜明反差。虽然“民工潮”与“民工荒”表现出来的结果和影响不一样,但它们都是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规模及特点 我国进入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世代代与黄土地相依为命的中国农民,踏过千山万水,自发地、大规模地跨地区涌入城市,奔向沿海,挺进长江、珠江两个三角洲,成为震撼整个社会的“民工潮”。 所谓“民工潮” 实际上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的转移。 “民工潮”一年比一年汹涌,人数越来越多,据统计,1992年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找工作的有4000多万人,1993年发展到6000万人,1995年增加到7000万人以上,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6。 与改革初期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的现象相比,近几年的“民工潮”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进入90年代以来,经济社会又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是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二是加快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在这个大背景下,出现了所谓的中国“民工潮”,那它就必然带有历史时代的烙印和中国民族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四川“民工潮”的跟踪调查与研究陈武元,杨俊辉四川是一个拥有1.1亿人口,9000多万农民的大省,是当今我国“民工潮”的主要源头之一,对中国经济运行和持续发展影响极大,在全国具有代表性和重要地位。因此,以四川为基点和背景开展“民工潮”的跟踪调查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是农民问题的核心和根本,是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由于农民就业很不充分,有限的耕地难以容纳,“民工潮”年年看潮涨,一年更比一年高,因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从而稳定地增加农民的收入,已经成了农村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成了社会的热门话题,也是跨世纪的一大课题。抓住了这个课题,也就抓住了农村工作的“牛鼻子”,也就抓住了疏导“民工潮”的源头。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是实行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党中央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跨区域转移:现状,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1979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及为契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而城市,不断向纵深推进。亿万农民不再是被紧紧禁锢在土地上的单纯的农业生产者,而成为商品生产者和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力军。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被“隐性化”了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被凸显出来。随着城乡经济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过去牢固的城乡壁垒被初步冲破,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流动创造了新的机遇和空间。在这种条件下,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便开始了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历史性进程。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更是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开始了跨区域远距离的流动,尤以每年春节前后的“民工潮”为典型代表,对现存的传统体制造成巨大冲击。对“民工潮”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其发展趋势如何?将对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产生怎样的影响?社会各界以及理论和实际工作部门对此的看法并不一致。我们认为,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背景,是农民求生存、图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历史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徐国普 《中国农史》2007,26(1):141-143
池子华教授新著《农民工与近代社会变迁》近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读后有一些感想,简评如次。农民工亦农亦工,城乡“两栖”,是我国社会特殊的群体和阶层。他们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同时经历和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社会变迁。“民工潮”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有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民的分化与流动陈家骥中国进入90年代以来,经济社会又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是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二是加快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在这个大背景下,出现了所谓的“民工潮”,那它必然带有时代的烙印和中国特色。一、农民流动是农民分化的过程“民工...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 80年代初兴起的“民工潮” ,到 90年代初已形成以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为主要特征的“民工经济”。“民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它的发展壮大 ,对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速城镇化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将发挥重大作用。当前有不少学者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农民工的问题 ,却很少人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民工经济” ,因此 ,研究这一亟待发展的经济现象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民工经济”的含义和特征界定“民工经济”源自“民工潮” ,是农民工规模发展壮大的结果。所谓“民工经济” ,是指…  相似文献   

20.
“民工潮”已经有了十几年,在学术界已经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的今天,再问“民工潮究竞从何而来?”似乎有些过时和多余。其实不然。在我们的面前,摆着两个明显的事实:一是在我国农村中,存在着数以亿计的剩余劳动力,根据粗略的估计,这个数字少说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