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当前市场上,固定资产的减值计提存在可收回金额难确定、影响营业利润等问题,不利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与计量。本文提出固定资产减值全额计提、扩大折旧方法应用范围等建议以完善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  相似文献   

2.
资产减值会计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试图就新资产减值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和旧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范围、确认时间、确认基础、计量模式、减值损失转回和信息披露等相关规定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我国资产减值会计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资产减值会计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于1996年6月作出制定资产减值国际会计准则的目的是:第一,目前许多国际会计准则都涉及到资产减值问题,如存货、投资、固定资产、建造合同、职工福利、所得税等,就资产减值制定国际会计准则,有助于保持资产减值会计核算方法的一致性,第二国际会计准则中有关资产减值的现行规定不够具体,不能保证各企业采用同一的方法进行资产减值的认定、兢夜计量,因此,在观上要求就资产减值制定国际会计准则,就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作出系统规定。  相似文献   

4.
向凯 《财会月刊》2007,(1):79-81
资产减值会计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试图就新资产减值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和旧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范围、确认时间、确认基础、计量模式、减值损失转回和信息披露等相关规定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我国资产减值会计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会计中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用来判断资产减值迹象及进行减值计量,那么公允价值是以何种定位被引入,是一种计量属性还是一种计量目标?若是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其是否能够在逻辑上满足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要求,二者之间又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文章主要从会计计量的逻辑基础及计价基础等角度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一、资产减值准备确认与计量标准目前 ,国际会计界将企业资产减值类型大概分为永久性减值、暂时性减值、不确定性减值等三种 ,所以当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判断标准也有三种 :(1 )永久性标准 ,即对企业发生的永久性资产减值予以确认 ;(2 )可能性标准 ,即对企业预计或推断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予以确认 ;(3)经济性标准 ,即对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发生的所有资产减值进行确认。在现实中 ,界定企业资产减值是属于永久性减值还是暂时性减值很难 ,所以采用永久性标准和可能性标准会提高会计政策选择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 ,选用经济性标准易于理解、便于会…  相似文献   

7.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专门规范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子公司、联营公司和合营公司的投资等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但存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未担保余值、金融资产的减值等都不在该准则的规范范围内.本文探讨各项资产减值在具体准则中的规定及其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一、微观环境会计模式 微观环境会计主要是企业环境会计,为完整可靠地将资源环境纳入其中进行核算,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的微观环境会计应采用“中心——卫星”模式。该模式由两部分构成:①中心核算。应核算符合会计确认标准(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可靠性)的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以市场或法规定价能够进行可靠计量的资源环境,纳入现行会计系统进行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的“中心核算”。中心核算可根据相关会计理论与方法、会计准则与制度进行,如可结合固定资产等准则或制定新准则,设置“资源资产”、“累计折耗”、“资源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对符合确认条件的自然资源进行取得、耗用、补偿、减值、处置等核算。②卫星核算。对于不能以市场或法规定价,只能通过估价技术进行粗略货币计量的资源环境,不能满足会计确认标准,不能纳入现行会计系统进行确认,应当另行构建辅助账表体系进行价值量与实物量的双重核算,即“卫星核算”。卫星核算可按资源环境种类设置辅助账簿和编制“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实物量与价值量评估表”进行。  相似文献   

9.
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资产减值确认中存在的问题。资产减值确认的实质是资产价值的再确认。资产减值会计对于资产价值的确认是在资产持有过程中进行的。资产减值确认的标准有三种,我国采用较多的是经济性标准——只要资产发生减值,即当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就予以确认。其确认不是交易而是事项,即使没有发生交易,  相似文献   

10.
李华 《财会通讯》2009,(3):14-17
2006年财政部在结合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实践的基础上,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系统规莓了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披露,实现了与国际趋同。文本在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则运用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资产减值准则的建议,以期为提高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1.
财务会计是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过程,会计计量是财务会计的一个基本特征,在会计确认和报告之间起着重要作用。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是以历史成本会计计量为特征的,随着会计界越来越多地试图把繁杂的资产负债表表外业务纳入表内报告以厦资产减值会计的广泛应用,历史成本以外的会计计量基础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会计实务中。本文针对财政部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我国未来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黄平 《四川会计》2002,(3):46-48
集团内部固定资产交易后,在购入方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下,集团报表应如何抵销内部交易?又如何处理减值准备?这确实是贯彻新会计制度中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现对这一问题谈几点拙见。一、关于集团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的确定《企业会计制度》实施后,对固定资产确认减值损失,不只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个别企业的事,作为经济意义上的企业集团也不例外。那么,集团报表中如何恰当集地反映集团意义上的减值准备(金额)呢?情况一:在集团内部成员间没有发生固定资产交易的情况下,集团内各企业确认的减值准备之和也就是集团报表中应反映的“集…  相似文献   

13.
2006年财政部在结合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实践的基础上,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系统规范了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披露,实现了与国际趋同。文本在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则运用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资产减值准则的建议,以期为提高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王艳文 《西部财会》2011,(12):44-46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一资产减值》,明确禁止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四项减值准备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同时将提取的各项减值损失合并为一个项目,即资产减值损失,改变了以往计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的复杂性,更有利于外部审核和监管,从而大大压缩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在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资产减值定义、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和计量的基础。我国可收回金额的计量与IASB和FASB不完全相同,主要基于公允价值和资产预计未来现金量的现值,这样必将造成可收回金额计量方法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林霞 《福建财会》2003,(9):28-29
我国新《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减值的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36号一资产减值》相比没有实质性的差异,即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价值)的部分。资产减值会计。就是在期末时,将资产按可收回价值与账面价值孰低计量,并将可收回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的一种会计核算模式。  相似文献   

17.
1.关于资产减值对反映营运能力财务比率计算与分析的影响。根据新会计准则,企业所有的资产在发生减值时,原则上都应当对所发生的减值损失及时加以确认和计量,因此,资产减值应包括所有资产的减值。当企业各类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反映营运能力财务比率的计算与分析将会遇到新问题,即计算公式的分母是使用资产的包括减值准备在内的“总额”,还是不包括减值准备在内的“净额”?  相似文献   

18.
资产减值会计的关键是合理选择计量属性。本文首先明确我国现行资产减值准则采用的计量属性并非公允价值,并结合案例分析了资产减值会计实务中的盈余管理问题。最后提出应根据资产现行用途将资产分为"在用"和"在交换"两类,不同类别资产的减值确认略有区别,但均以公允价值计量为基础;若资产的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则暂且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但要在报表附注中充分披露。  相似文献   

19.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是确定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我国采用的是经济性标准,只要资产发生减值,即当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就予以确认。然而,要合理确定各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有较大的难度。(1)我国目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机制尚不健全,使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缺乏依据。(2)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入  相似文献   

20.
一、规范资产减值原始凭证的意义 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之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对各项资产减值的规定散见于各个独立的具体会计准则之中,对于很多具体问题没有详细统一的规定,会计实务中存在着企业主观随意计提减值准备的现象。财务会计的基本程序是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而确认和计量的原始资料是原始凭证,若不对资产减值原始凭证进行规范,势必会造成资产减值确认、计量的无序状态,最终影响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