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聚驱后油藏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剩余油.针对我国油藏非均质性严重,剩余油分布复杂等情况,研究了等流度多段塞驱油方法及其机理.并对聚驱后驱油用剂进行评价及筛选:通过对聚合物溶液黏度的测量,得到不同聚合物黏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通过界面张力的测量,筛选出改性羧酸盐为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其最佳浓度为0.3%.利用 WaringBlender 法筛选出综合起泡性能最大的 HY-2做为驱油用起泡剂,选用浓度为0.6%.通过室内驱油实验研究了聚驱后驱油方法的效果.均质岩心强化泡沫多段塞驱油表明,强化泡沫可以对岩石大孔隙进行有效的封堵.非均质岩心等流度多段塞驱油实验表明,采收率在聚合物驱基础上提高20%以上,是一种有效的驱油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多数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是以提高注水驱油效率为目的的微生物强化水驱技术,其驱油机理至今还不完全清楚;与此同时,微生物的封堵作用被忽视。实验研究和现场试验已经证实微生物的封堵可以降低高渗透区渗透率,使注入水进入低渗透区,最终提扩大波及体积,微生物选择性封堵具有技术上相对简单,仅需微生物在油层局部高浓度分布;可以形成稳定的深度堵塞;低成本;环境友好、无地层伤害;监测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北二西西块二类油层是萨北开发区第一个二类油层聚驱工业化推广开采区块.进入含水回升期后,聚合物溶液向高渗透层注入,低渗透层的动用程度降低,含水开始回升.为了控制含水回升速度,我们采取注入井跟踪调整、细分注入等手段减少聚合物溶液向高渗透层注入,增大聚合物溶液在低渗透油层的波及体积,从而达到控制采出井含水回升、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同时由于区块产能下降很快,且注入能力逐渐变差,采取注入井攻欠增注、采出井提液等手段,改善区块注入状况、提高采出井产能,最终也提高了采出井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4.
萨北开发区经过了40多年的开发,在经历了井网加密、稳油控水和聚合物驱油后,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开采阶段,地下剩余油分布格局总体上高度分散,局部还有相对富集部位。由于纵向上和平面上非均质性严重,使得水驱采收率较低,综合多学科新技术,重新建立地下认识体系,进一步深化油藏描述,准确量化剩余油分布,是提高水驱采收率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区块开展多学科油藏研究,优化注采系统调整和增产措施方案,综合治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南一西西块三元复合驱即将进入注聚阶段,本文结合南一西西块空白水驱阶段开发实际,对比了南一区西西块空白水驱阶段井网加密前后开采特点,分析了南一区西西块空白水驱阶段发生套损的原因,为油田开发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为今后三元复合驱油提高油层最终采收率莫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实践证明,聚合物驱油可较大幅度地扩大注入液波及体积,提高采收率。受油层非均质性影响,聚驱后注八水沿高渗透部位突进,形成低效无效循环,吸水剖面出现反转,使后期调整更加困难。CT-5增强型体膨颗粒调剖剂具有较好的体膨性能,调剖粒径、强度和膨胀倍数等可调,可有效地调整吸入剖面,改善聚驱后整体开发效果,提高聚合物驱最终采收率。本文研究了聚驱后颗粒调剖技术的特点及选井选层方法,详细分析了萨北开发区后续水驱阶段颗粒调剖后聚合物驱动态指标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针对三元泡沫驱中强碱对地层及地面设备的腐蚀问题,在室内进行了无碱二元泡沫体系配方筛选研究.通过检测体系的界面张力及泡沫综合指数,确定了二元体系中界面张力可达到10(-3)mN/m的三种无碱化表活剂及其浓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聚合物分子量、浓度以及不同水质对体系性能的影响,初步确定了二元体系的配方:聚合物分子量为1300万,浓度1200mg/L,表活剂浓度0.3%,配制用水为曝氧污水.二元驱的室内研究为实现无碱化泡沫驱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建立洼59块S3油层地质模型,开展精细油藏数值模拟,优化油藏工程设计,继续扩大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试验井组,从而达到提高开发效果的目的,需要准确的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和舍油饱和度等储层参数。田此须建立以岩心化验分析与测井资料相结合,建立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油饱和度等地质参数模型,开发出相应的解释处理程序,对块内井S3地层进行精细处理,从而开展储层参数和流体性质综合分析研究。为提高于陔效果和采收率提供准确的基础资料,使油藏开发数值模拟具有科学的依据和更加准确可靠的储层参数。  相似文献   

9.
油田采收概况 油田采油技术的分析。三次采油和多次采油技术,能够使老油田的采收率实现显著提升,这是我国油田开发技术上的一次飞跃,同时借助物理和化学的双重作用,能够将提高区块的波能及体积和效率潜力实现最大程度的发挥。近年来,油田采油技术得到不断创新和发展,使老油田重新获得产量的延续可能。特别是通过多年多点的试验和推广表明,可以证明聚合物等采油技术能够使油田采收率得到明显提高,复合驱可提高采收率15~20%,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0.
聚合物驱油技术作为挖潜剩余油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逐渐成为了一项成熟的驱油技术,随着萨北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零散,由于井距过大,井网对砂体的控制程度较低,以及过渡带的特殊性等诸多原因,决定了该地区进行聚合物驱对井网井距有特殊要求。合理的井网井距是聚驱开发的基础和前提,井网井距的确定必须最大程度地适应油层地质特点,提高井网对砂体的控制程度。为使该区域聚合物驱能达到更好的开发效果,利用精细地质研究及数值模拟研究成果,在以提高最终采收率为前提,综合井网对砂体的控制程度、单井注采能力、后期调整的可行性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对比优选。通过对合理注采井距及井网方式的研究,为进一步拓宽特高含水期稳油控水挖潜思路,及改善过渡带地区的开发效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芦荟和甘蔗为主要原料,通过实验探究采用控温发酵技术精酿芦荟、甘蔗混合果酒的工艺流程,综合实验数据确定最佳工艺:果胶酶用量为90 mg/L,SO_2添加量为100 mg/L,发酵温度为22℃,糖度调整为24%,酵母接种量为8%。最终制得的甘蔗果酒感官评分91分,酒精度为12.5%vol,微生物指标合格。产品色泽微黄透亮,口感醇厚浓郁,具有甘蔗果酒独特的果香与酒香。  相似文献   

12.
随着萨北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为使该区域水驱能达到更好的开发效果,利用数值模拟研究成果,以提高最终采收率为前提,研究得出不同油层的技术经济界限,为进一步拓宽特高含水期稳油控水挖潜思路,为改善北二东的开发效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石榴籽为原料,以石榴籽油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研究料液比、水浴温度和水浴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石榴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是料液比1∶20、水浴温度50℃、水浴时间2 h,在该工艺条件下,石榴籽油的提取率可以达到11.80%;在花生油和猪油的抗氧化试验结果中表明石榴籽油对这两种油脂均有优良的抗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法从豆腐柴中提取果胶。通过设计单因素试验,分析了料液比、超声波处理时间、pH值和酶用量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最终试验表明,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法提取果胶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5,超声波处理时间10 min,pH值5.0,酶用量1.0 mL,此条件下果胶提取率达29.07%。  相似文献   

15.
目前稠油热采老区已经进入中高周期开发,蒸汽吞吐油藏类型增多,采出程度高、汽窜问题目益复杂,且随着机械防砂汽窜井的增多,汽窜井治理类型增多.热采区块汽窜治理形成系列配套技术,可满足不同油藏、不同汽窜类型油井汽窜治理技术要求.针对稠油汽驱井组注汽层面吸汽不均、层间连通、汽窜严重等问题,利用氮气作为为磺酸盐发泡的充填介质,具有发泡时间长,封阻吸汽能力强,改善吸汽剖面等优点,从而改善注蒸汽效果,增大驱油面积.利用氮气泡沫调剖技术,改善深层稠油动用程度,是挖掘整个层系的潜能,改善井组蒸汽驱效果,提高采收率及经济效益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胜利某区块岩心室内试验,得到静态岩石力学参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储层的可压性和裂缝形态.通过静态岩石力学参数校正动态岩石力学参数,建立更为准确的地质模型,为准确模拟分析压裂裂缝的几何参数提供基础,并为该区块实现直井长缝压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规程中车辙试件成型方法的分析,为使室内车辙试验尽可能符合施工,应保证碾压厚度不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3倍;比较了往返法、控制厚度法和试压法等成型方法的特点,推荐采用试压法,即在正式压实前应经过试压并测定其密度,通过碾压曲线最终确定碾压次数,确保车辙试件密度达到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污水中苯酚的降解方法,以分析模拟苯酚废水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紫外光解、生物氧化和紫外光解/生物氧化同步耦合三种方法下进行间歇降解,结果表明:在紫外光解和紫外光解/生物氧化同步耦合方法处理苯酚时,苯酚的初始浓度越高,苯酚的降解率越低,但苯酚的降解速率越高。高浓度的苯酚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苯酚初始浓度为200mg/L时,生物降解的速率为50.9mg/(L·h),而苯酚初始浓度为300mg/L,400mg/L和500mg/L时,苯酚的降解速率只有39.1mg/(L·h),37.9mg/(L·h)和32.8mg/(L·h)。紫外光辐射能够降低其抑制性,苯酚初始浓度为300mg/L,400mg/L和500mg/L时苯酚的降解速率达到了43.9mg/(L·h),61.0mg/(L·h)和67.2mg/(L·h);同时也提高苯酚的矿化程度,COD去除率都达到了50%以上,最高达到了95%。  相似文献   

19.
贺彦 《科技转让集锦》2012,(9):16-16,21
目的:对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对水中总磷进行测定的质量控制指标展开分析探讨。方法: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展开精密度实验、准确度实验,并将研究结果同相关文献进行比较。结果:标准品浓度在0.1~0.8mg/L之间时,室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0%,当浓度在0.8~1.6mg/L之间时,RSD≤2.0%。标准品浓度在0.1~1.6mg/L之间时,室间相对标准偏差(RSD)≤10.0%,标准品浓度≤0.1mg/L时的相对误差(RE)为±20.0%。结论:在检测过程中,标准样品在不同浓度范围内RSD与RE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二氯甲烷为溶剂,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聚苯乙烯制品中苯乙烯和乙苯残留量,考察了样品前处理溶剂的选择,以及顶空进样平衡温度和平衡时间。实验结果显示,顶空平衡温度为100℃、平衡时间为15 min时,苯乙烯和乙苯响应值达到最佳。在选择的最佳条件下,以外标法定量建立标准工作曲线,苯乙烯和乙苯的线性范围为0~20 mg/L,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均为1 mg/kg;进行了不同浓度的加标回收率试验,苯乙烯加标回收率为97.3%~107.7%,乙苯加标回收率在92.3%~102.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6%。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准确度高、精密度好、干扰小等优点,适合聚苯乙烯制品中苯乙烯和乙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