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问题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2000~2007年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GL指数和MIIT指数的计算和分析,探讨中日服务业各部门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状况及原因。得出中日间服务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的结论,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项目呈现出显著的产业间贸易特征。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中印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分析发现,首先,从静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的考察来看,中印制成品主要是以产业间贸易的模式为主.其次,从动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考察来看,中印的贸易增长主要是以产业问贸易为主要特征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不能纠正贸易不平衡性的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便找到更能真实反映边际产业内贸易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中印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分析发现,首先,从静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的考察来看,中印制成品主要是以产业间贸易的模式为主。其次,从动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考察来看,中印的贸易增长主要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要特征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不能纠正贸易不平衡性的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便找到更能真实反映边际产业内贸易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CEPA新协议的签订使香港和内地基本上实现了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在此新背景下研究香港与内地的产业内贸易对两边服务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比较两边主要服务贸易行业竞争力大小的基础上,通过GL指数和MIIT指数测度两边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发现两边在不同行业上产业内贸易水平不同.最后为两边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更好地发展服务贸易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利用 GL 指数,揭示出我国汽车工业产业内贸易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依据分析结果从产品差异化和规模经济角度,对如何更好地促进我国汽车工业产业内贸易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日电气及电子类产品内贸易指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推动下,产品内贸易日益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中日贸易中电气及电子类产品内贸易占主导,并日趋活跃.运用产品内贸易指数、竞争力指数等指数对中日电气及电子类产品内贸易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两国产品内贸易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是中国零部件的竞争力水平不高,局限于组装优势,仍处于生产价值链低端.因此,中国如何利用国际产品内分工,发挥自身优势,延伸价值增值链,促进中日电气及电子类产品贸易结构升级,乃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反倾销与美中双边产业内贸易:经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反倾销与美中双边产业内贸易关系问题,运用GL指数和二元Logit模型研究发现,1995~2006年美国对华反倾销摩擦张力较大的20类涉案产品,其产业内贸易指数都比较小,且美方处于较大的贸易逆差失衡压力,这些成为引发美国对华不断发起反倾销贸易摩擦的实质原因。并且,从经验上否定了反倾销密集程度与美中双边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正相关关系。结论是,美中双边产品产业内贸易程度较低,且美国处于贸易逆差失衡的产品最容易招致美国对华反倾销行为。  相似文献   

8.
产业内贸易是现阶段贸易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搞好产业内贸易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极为重要,为此要选择好主导产业,创造产业竞争优势;积极扩大对外投资,增加中国产业内贸易份额.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1995~2009年间中美、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进行统计上的比较,结合中美、中日贸易摩擦的状况,进一步证实产业内贸易水平与贸易摩擦之间的反向关系。产业结构的差异对中美、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人均消费差异、产业规模差异以及经济外向度差异与两者产业内贸易呈负相关,而对华FDI与两者产业内贸易呈正相关,但影响的强弱则大有区别。只有缩小中美两国之间的产业结构差异,才能有效提高中美产业内贸易水平,并逐步减少中美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GL指数)计算了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结果表明SITC第0类的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SITC第1类、SITC第2类以及SITC第4类产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同时,本文还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规模经济、GDP、外国直接投资等。  相似文献   

11.
With the slashing reform towards liberalizing trade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is intra-industry trade in character. In this paper, we select two time series: incomes of farmers and Grubel-Lloyd index of intra-industry trade. Through cointegrating these two variables, we estimate an error correction model (ECM). And it is found that increasing intra-industry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an help raise incomes of farmers.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产业内贸易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把产业内贸易分为水平性和垂直性两种,并利用修改后的Grubel和Lloyd指数,计算了我国与14个主要贸易伙伴的总产业内贸易、水平性和垂直性产业内贸易。根据本文的研究,目前我国主要还是以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为主,其比重达到80%;水平性产业内贸易指数较小,一般都不超过10%。与此同时,本文还时影响我国总产业内贸易、水平性产业内贸易和垂直性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进行分析。我国总产业内贸易和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与平均市场规模、外国投资、人力资本正相关;水平性产业内贸易与平均市场规模、外国投资正相关。地理空间位置与它们都存在负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外贸易行业内贸易决定变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求适合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贸易战略是各国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研究的重点,在我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今天更是如此。寻找制约和影响国家贸易发展的因素无疑对该研究的深入与推动会有所帮助。本文结合当今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和中国贸易发展的实践,对中国总体对外贸易,非制造业对外贸易,制造业对外贸易的行业内贸易决定变量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本研究回归分析的结果,我们发现影响我国总体对外贸易的行业内贸易因素有平均市场规模、平均人均收入、外国投资、地理空间距离、平均关税税率;影响我国非制造业行业内贸易发展因素有平均人均收入、外国投资和平均关税税率;影响我国制造业行业内贸易发展因素有市场规模差异、平均人均收入、平均人均收入差异、外国投资、地理空间距离和平均关税税率。与此同时,本研究还发现产品附加值的程度对影响我国行业内贸易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产业内贸易理论视角下的中国——东盟双边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结构的不断调整,产业内贸易所占的比重日益扩大,发展趋势逐渐增强,用产业内贸易理论来解释我国与东盟之间的产业内贸易问题就越来越具有说服力,产业内贸易理论已经成为研究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关系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随着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按照各自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发达国家的贸易条件持续恶化,进而陷入贫困化增长。本文构建了一个研究贫困化增长问题的分析框架,从过度竞争角度分析了贫困化增长的原因,并从理论上予以证明。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当一国某一部门的企业数量过多时,将会导致该国福利恶化。因此,一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选择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时,一定要注意产品结构的差异化,避免低端的过度重复建设,谨防陷入贫困化增长。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Falvey(1981)和Fukao(2003)的模型为基础,在区分制成品与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的新视角下,对我国产业内贸易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理论分析认为,东亚零散化生产网络下我国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制成品部分可以采用传统的垂直产品差异化模型解释,但是零部件产业内贸易部分需要进一步拓展。同时,计量实证检验发现,尽管FDI对我国制成品和零部件产业内贸易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要素禀赋和人均收入差异在对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具有正向推动作用的同时,对零部件产业内贸易影响却不显著。这都证明了,我国零部件产业内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迂回贸易,采用传统的垂直产品差异化模型解释我国的产业内贸易存在不足,有必要采取新视角或者进一步拓展传统意义上产业内贸易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王进  巫雪芬 《改革与战略》2011,27(6):181-183
文章利用加权产业内贸易指标、产业内贸易与贸易额和GDP之间的相关关系对"金砖四国"产业内贸易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推动四国贸易的主要是产业间贸易,中国与印度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最高,但中国与巴西的贸易额对加权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弹性系数最大,中国与俄罗斯双边产业内贸易对推动两国GDP的作用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中日两国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产业内贸易的比重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并存发展,呈现出较为高级的垂直型分工型态。中日两国的产业内贸易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入世前后中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制成品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指数从中国入世以后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机械与运输设备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下降所引起的。本文在国际贸易标准类的基础上,从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在中国入世前后的发展变化入手,对两个阶段的产业内贸易发展进行了分产业和增长贡献的对比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