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冠华 《魅力中国》2010,(24):94-95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处于西南边陲的西藏则成了俄英等国的重要侵略目标。作为侵略中国的急先锋,沙俄在短短的40年的里总共向西藏派遣了多达13支“考察队”进行考察以为大规模的入侵西藏作准备。本文就沙皇俄国对西藏的考察以及面对俄国的侵略中国各方的态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缅甸独立日     
每年的1月4日是缅甸联邦的独立日,即国庆节。英国在1824~1826年和1853年发动了两次侵略缅甸的战争,侵占了下缅甸;1885年,英国又占领了上缅甸。经过三次英缅战争,缅甸最终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被划定为当时英属印度的一个省。  但是,英国殖民主义者的残酷统治并没有使缅甸人民屈服,他们与殖民统治者进行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顽强的斗争。1920年,缅甸人民开始了有领导、有组织的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民族解放运动。1937年,英国殖民当局迫于形势的变化,将缅甸从印度划出,英国直接派遣总督到缅甸维持其摇摇欲坠的殖民统治。第二次世…  相似文献   

3.
1841~1842年,在英国对我国进行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印度锡克王国辖下的一个封建土邦—查谟(森巴)裹胁拉达克、巴尔蒂斯坦等小邦悍然发动了对我国西藏的入侵。查谟(森巴)在近代印度史里充当了英国瓦解锡克王国的重要角色,因而成为英国殖民统治的重要工具,而森巴人对西藏阿里的入侵,也是在征得英国同意并表示"并无异议"的情况下进行的。就是说,森巴入侵西藏是"道格拉统治者对外扩张和英国对印、对华政策的必然结果"或者"亦即克什米尔的道格拉人在英国的唆使下,大举东犯,侵入我国阿里三围"。  相似文献   

4.
阿萨姆茶叶显然已经在英国市场上取得了成功,阿萨姆也成了印度的主要经济增长点。但是,阿萨姆在法律上尚未正式成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这实在令奥克兰勋爵、查尔斯·布鲁斯和皮丁上尉等“爱国主义者”无法容忍。于是,1838年9月,一群荷枪实弹的英国士兵冲入普兰达国王的宫殿,宣布将他废黜,理由很简单--在领地内种植茶树不力!  相似文献   

5.
西藏文化是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民族不断交流和相互融合,形成了浓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为世人所瞩目。新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腾飞的世纪,也是西藏文化以崭新姿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世纪,如何继承和弘扬藏民族文化成为新世纪西藏发展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分析西藏文化的历史内涵,探讨西藏文化现代化的途径及其对人类文明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6.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索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如何看待藏传佛教和西藏传统思想道德,如何汲取传统道德中的精华,是西藏当前思想道德建设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 佛教,于公元前6世纪产生于古印度社会,公元1世纪传入我国汉族地区,公元7世纪分别由印度和我国内地传入西藏,同藏  相似文献   

7.
一、西藏人民轰轰烈烈的两次抗英斗争 19世纪60年代侵入锡金的英国官兵,在锡金境内筑路架桥,修建驿站,开辟进入西藏的通道,又招雇游民,擅自越过当时锡藏  相似文献   

8.
他是毛泽东亲自任命的新中国首任“驻藏大臣”,被媒体称为“中共为藏政策的风向标”;他经历重重风险,倾力推进民主改革,带领西藏进入第一个“黄金时代”,他主政西藏15年,将自己军旅生涯最辉煌的篇章写进了西藏百万农奴翻身解放的事业之中。  相似文献   

9.
1603年至1 733年,英国在北美洲建立了13个殖民地,称为英属北美殖民地.而位于墨西哥湾、加勒比海与大西洋之间的西印度群岛的部分岛屿在17世纪也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然而,两者却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本文从英属北美殖民地和英属西印度群岛的历史对比中探讨西印度群岛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西部论丛》2004,(7):22-24
5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西藏的交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公路和航空运输为主,管道运输为辅的综合运输体系。西藏的公路交通以拉萨为中心,呈放射状扇形分布,现已初步形成了以青藏、川藏、滇藏、新藏、中尼公路等国道和14条省道为主干的公路运输网。自上世纪80年代以  相似文献   

11.
李玉环 《魅力中国》2010,(26):303-303,299
印度社会是复杂的,有很多的民族,这些民族又有不同的信仰,不同的宗教之间又存在冲突,最明显的是穆斯林、印度教、锡克教。早期英国对印度进行统治时,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以维护其在印度的利益。后来,印度的局面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英国提出了“蒙巴顿方案”,印巴之间进行了分治,巴基斯坦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分离出来。印巴分治,对印度原本就存在的很多民族矛盾的不断发展有很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期,日本在短短20年间从鸦片零出口成功转型成为世界最大的麻药生产国。日本的鸦片生产起步不如波斯、印度悠久,而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所生产的鸦片也不如西亚和东南亚国家的优质,但是日本突破性地打破了英国在远东鸦片贸易垄断的地位。从两次世界大战来看,鸦片贸易不单纯是日本政府获得利益的手段,更成为日本政府侵略他国的工具。这些都与日本政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日本的鸦片政策有关。  相似文献   

13.
南满铁路股份公司(简称满铁)是日本最大的殖民侵略机构和日本政府推行侵华大陆政策的急先锋,它的设立标志着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围绕满铁的设立,在清政府与日本政府之间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涉,这些交涉对以后的中日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俄战争之后,1905年12月22日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中日北京条约)。该条约正约第一款规定:“中国政府将俄国按照日俄和约第五款及第六款允让日本国之一切,概行允诺”。使日本继承俄国在东北南部的一切侵略权益合法化。不过,在中日条约第二款还规定:“日本国政府承允按照中俄两国所订借地及造路原约实力遵行,嗣后遇事随时与中国政府妥商  相似文献   

14.
党中央对西藏的法治实践,为今后长期依法治藏工作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回顾西藏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加强法治西藏建设,不断提高依法治藏能力,是西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由之路和关键因素。当前,西藏正处于经济社会大发展大好转型时期,人民群众对法律的需求愈加迫切,对建设法治西藏、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期盼愈加强烈,依法治藏已成为广泛的共识。对此,继续坚持党的依法治藏方略,推进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加快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纳入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5.
印度对华建交之初实行两面政策,使中国在争取友好时便预有警惕。西藏叛乱发生后,中国对印度的反华浪潮适当反驳却力避军事冲突。针对印度武力改变边界现状,中国采取反击,随后迅速撤回以求得缓和。中苏两国由友好转入严重对立,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便激化起来。“文化大革命”期间边界棍棒武斗冲突演变成边界战斗。中苏边界军事对峙处于危机关头,虽实行了和缓措施,两国却陷入长期临战状态。历史证明:在承认实际控制线的基础上以谈判划界的方针是解决边界问题的正确途径;对危机的处理应由经验决策转为建立有效的机制;应肯定解放后控制危机升级的成功,同时也要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6.
印度对华建交之初实行两面政策,使中国在争取友好时便预有警惕。西藏叛乱发生后,中国对印度的反华浪潮适当反驳却力避军事冲突。针对印度武力改变边界现状,中国采取反击,随后迅速撤回以求得缓和。中苏两国由友好转入严重对立,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便激化起来。“文化大革命”期间边界棍棒武斗冲突演变成边界战斗。中苏边界军事对峙处于危机关头,虽实行了和缓措施,两国却陷入长期临战状态。历史证明:在承认实际控制线的基础上以谈判划界的方针是解决边界问题的正确途径;对危机的处理应由经验决策转为建立有效的机制;应肯定解放后控制危机升级的成功,同时也要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7.
国力论(四)     
国民特征和国力国民特征不能不影响国力:因为那些平时和战时为国家而工作的人,制定、执行及支持国家政策,选举和被选举,形成公共舆论,生产和消费——所有的人都或多或少在形成国民特征的理性和道德素质上打上印记。俄国人的原动力和持久性,美国人的个人首创精神和创造性,英国人  相似文献   

18.
俄文系列图书暨东北田野考察报告作为俄国侵略中国东北的重要文献,也成为日本侵略东北时期重点收集的资料之一。“满铁”图书馆是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情报搜集与政策研究中心,也是20世纪前半期世界上最大情报文献资料库之一。“满铁”注重俄文图书的收集,其中,中国问题研究图书占比约三分之一,而在中国问题研究图书中尤以历史、地理类书籍为主,该类图书聚焦中国东北经济、地理、铁路等问题研究,为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提供了重要信息来源。将当时俄国人对我国东北问题研究成果介绍到国内外学界,对于学者研究东北被侵略的历史,以及中俄文化史、中俄关系史及中国东北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一) 日本从明治维新以后,逐渐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不断向外扩张,推行一条把矛头指向中国的侵略政策。一八九四年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打败了清政府,将其魔爪伸进我国东北;一九○四年与俄国为争夺“满洲”,又发生了“日俄战  相似文献   

20.
《重庆与世界》2011,(3):56-58
“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匹亚、西非红海岸。根据现有的古文物及历史文献资料,早在汉唐时,这条以马帮运茶为主要特征的古道就发挥作用了。抗日战争中,当沿海沦陷和滇缅公路被日寇截断之后.“茶马古道”成为中国当时唯一的陆路国际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