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不但拓宽了国家审计的范围,同时也对国家审计工作的后续开展有更严格的要求。审计全覆盖理念,在新形势的推动下得到进一步明确,并赋予了国家审计新的内涵与使命。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及审计模式的转变,非现场审计已成为国家审计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并获得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基于大数据背景,在“审计全覆盖”理念指导下,结合非现场审计所面临的制约因素,提出国家审计工作中非现场审计相应的优化对策,为未来国家审计、政府审计实务工作的程序创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浙江审计》2004,(8):1-1
审计工作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反腐败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响日趋扩大,也日益为社会公众所接受。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国家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公众对审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对了解审计结果的呼声也越来越迫切。  相似文献   

3.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是国家审计机关审计职能作用发挥的重要保证。随着审计工作不断深化和审计影响不断扩大,审计质量成为关系审计工作权威和审计事业发展前途的大事。因此,有效地控制和考核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不仅是审计机关自身的内在要求,也是全社会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迫切希望。本文拟结合目前审计工作实际状况,找出现行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不足及当前审计工作质量存在的问题,来探讨如何更好地建设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和加强审计工作质量控制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与国际经济的加速融合.国家审计特别是县级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力量不足和审计工作量不断加大、审计工作任务不断加重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再加上审计队伍的年龄老化、知识结构、技术方法、理论水平和实战能力难适应需要的问题日趋突出.已严重阻碍了审计事业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要实现审计事业科学发展,必须把审计机关自身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依法审计、文明审计。不断提高审计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努力推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范静 《审计文汇》2009,(11):43-43
国家审计已进入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型的新时期,如何应对新形势、新任务,这是摆在审计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唯有继续解放思想,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创新审计工作,才能推进审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经济生活对社会审计的这一中介服务形式的内在需求日益增多,客观上促进了社会审计组织的迅速增长和审计业务覆盖面的扩展。同时为确保社会审计工作的质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国家对社会审计组织的设立、执业、监督、指导等方面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所有这些都为国家审计得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社会审计工作成果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7.
随着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审计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审计风暴之后,审计工作在社会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对审计工作认可的人越来越多。而记录审计工作全过程的所有记录最后都归结于审计档案进行保存,所以审计档案工作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此,各级审计机关应采取有效对策.不断强化审计档案工作,更好地为审计事业健康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1983年实行国家审计监督制度以来,广大审计工作者积极实践,勇于创新,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审计监督方法,促进了各项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但随着近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审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审计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效益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一种新模式,找到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审计工作方法,对于完善我国审计监督体系,加快审计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赵旭 《审计文汇》2006,(12):22-23
近年来,随着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进程加快,各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法制工作得到不断加强和完善,取得了显成效。但随着国家法制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审计法制建设同形势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一些距离,审计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王仑 《新疆财会》2004,(6):54-55
审计质量乃审计事业的生命,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和完善,加强审计工作质量建设,增强质量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国家审计机关如何保证审计工作质量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质量的制度保证。随着审计工作不断深化和审计影响的不断扩大;审计质量越来越成为影响审计事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受到审计机关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审计质量控制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在审计工作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坚持以审计创新为动力,以规范审计业务管理为基础,以“人、法、技”建设为保障,全面加强审计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注册会计师因承办财务签字而被告赔偿是家常便饭。赔偿金额逐年上升的结果,使得注册会计师及保险公司都感到吃不消。近年美国安然公司倒闭,牵涉出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做虚假验资、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事件,给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和财产带来了重大损失。在我国,有关会计师事务所的诉讼案件层出不穷。我国的国家审计中也出现了几起审计失败的案例。这些情况都说明,审计风险在逼近着我们。李金华审计长在《对20年来审计工作的思考》一文中多次提到审计人员要警惕审计风险,并且要下大力气进行审计规范,目的之一就是防范审计风险。随着审计工作的发展、创新以及对我们审计工作要求的提高,对审计风险的加强防范必然是以后审计工作的一个发展方向。本文借鉴了海外防范审计风险的一些成功做法,结合国家审计工作实际,就如何在国家审计中规避审计风险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审计程序越来越规范,审计手段越来越先进,随之而来的对于审计人员整体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五大连池市审计局目前的人员现状,很难高质量完成国家赋予的审计监督职责。笔者认为,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需要,必须造就一支高素质、有能力的专业审计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4.
自1983年我国组建审计机关以来,我国的现代审计事业在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中成长。进入新世纪,审计工作将面临着如何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在知识经济环境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壮大、自我完善的跨越;同时,我国加入WTO,客观要求审计工作同国际接轨。在审计体制、审计理论及审计实务上都应尽可能地符合国际惯例。可以说,我国审计工作正处在时代经济与入世接轨的两大转折点上。由于我们的现代审计比之其它一些先进国家来说起步较晚,没有较成熟的审计模式,加之我国建立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审计工作…  相似文献   

15.
随着会计信息电算化的普及,审计工作面临审计对象信息化发展的挑战,审计人员的审计手段必须逐步信息化,计算机审计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应用势在必行。在审计工作实践过程中,计算机审计对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数据采集与转换的成败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审计工作体系是从审计工作模式角度,对审计体系所作的行为学性质的认识。审计实务的技术性特征,使审计工作体系随着审计方式的变革而发生变化,审计方式包含着审计方法,审计方法亦可称为审计技术。  相似文献   

17.
审计职业的灵魂在于审计工作的质量,而审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审计事业的生存与发展,它与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政府审计作为国家监督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为维护国家财政安全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政府审计质量是政府审计工作的综合反映,因此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水平成为政府审计机关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试分析政府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针对目前政府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从政府审计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能够提高政府审计质量的有效对策,目的在于促进政府审计工作的开展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8.
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实践论为基础,对当前我国国家审计工作特征的内涵进行界定,运用系统论对我国国家审计工作特征的形成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使用关键词研究方法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报告内容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总结出我国国家审计工作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国家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首要定位是经济监督,充分发挥着常态化“经济体检”作用,总体要求是不断改进审计工作和完善审计体制机制;在审计工作目标上注重促进“反腐”“改革”“发展”,在审计对象上强调实现全覆盖,在审计组织方式上坚持加强统筹和整合,在审计管理中强调质量控制和成果利用等,在审计技术方法上注重大数据审计,在审计机关建设上突出强调加强党建,在审计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注重高素质和专业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审计监督成效的不断提升,各级党委、政府对审计工作非常重视,人大、政协以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支持审计工作。审计发展的思路更加明确,公开透明度进一步增强。但是,在审计事业的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如从自身来讲,审计质量和审计技术技能需要进一步提升,审计成果的转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等;从社会环境来讲,一些人对审计工作还存在成见,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审计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只有全面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才能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在工作中为了规避审计风险,积极探索提高审计质量的新路子、新办法,特别是近几年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抓审计队伍建设、抓制度建设、抓综合考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