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省生态工业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工业是一种现代工业发展模式.本文基于生态工业发展的有关理论,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四川省工业发展的特征以及发展生态工业所面临的问题.在通过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四川省适合发展生态工业的行业选择,并在构建生态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等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川省生态工业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四川地区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主体,其生态安全关系着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应用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对四川省2006~2012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应用灰色数列模型GM(1,1)对2013~201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预算,并应用净生态足迹和生态压力指数对其生态安全程度进行评价和预测。结果表明,四川省生态赤字明显且逐年增长,生态环境长期处于极不安全状态,且其生态安全性还可能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3.
推进产业生态化和工业生态园区的研究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状况而言,是十分迫切的任务.生态工业园区所具有的工业链条、循环经济模式、经济外部性以及企业之间的复合共生等生态化发展特征是推动当地生态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结合四川省工业园区发展的现状,从理论上探讨了工业园区发展与生态经济发展的关系,从实践上.研究了推动四川省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的路径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姜晓亭四川省环保厅厅长曾任四川省乐山市委书记"2011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对姜晓亭的推荐理由辞是:他是一位政府官员,也是一位对环境保护事业有着很深情感的大力推行者。他坚定实施国家节能减排计划,强力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他始终坚持环境保护必须"服务优化发展,改善百姓民生",为建设四川的环境保护事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他是一位全国人大代表,每年的两会建议都把基层环保当做重点调研上报,把基层环保的声音真情传递。  相似文献   

5.
从水污染、空气污染、废弃物排放水平、资源利用率、资源消耗与产出效率等方面分析了四川省资源与环境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压力,探讨了循环经济建设的物质闭环、操作层次、实践层次、技术层次方面的思路,提出了以开发生态产业、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构建生态城市、建立资源恢复与再生系统以及脱硫技术体系等为重点内容的四川省循环经济体系建设途径,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是经济取得核心竞争力的“制高点”,作为四川省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必须从生态管理角度出发,走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李进 《经济》2012,(5):158
阳春三月,百花争艳,万亩梨花丛中的汉源正像翩翩起舞的梨花仙子向世人展示出汶川震后的旅游新形象。3月22日,"2012四川花卉生态旅游节暨首届阳光汉源梨花生态旅游节"在四川省汉源县九襄镇"花海果乡"开幕。4月6日,"2012四川花卉生态旅游节·汉源双溪桃花会"紧接着在汉源县双溪乡申沟村拉开序幕,当天即吸引5万多名游客前来观赏。与此同时,四川"花卉观赏指数播报"、"四川最佳花卉观赏地评选"两大主题活动也正式拉开序幕。桃花节引商机双溪乡申沟村一组村民张帮成说,为举办桃花节,申沟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教授提出并由其学生Wackerngel完善的生态足迹模型,总结了前人基于该模型得出的Shannon-Weaver公式、Ulanowicz的发展能力公式,指出该公式能更好地反映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能力。利用全国、广东省、四川省、四川南充市等不同区域2001年生态足迹计算结果、计算出不同区域层面上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发展能力分别为1.9367、1.7947、2.0526、1.1049,说明其生态足迹的发展能力均超过生态存量的发展能力。选取了四川省南充市作为特定区域进行生态足迹和生态足迹效益的时间序列计算,进行生态经济系统多样性和发展能力的动态变化分析。最后.指出提高生态经济系统多样性指数和发展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增加生态足迹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GEP核算从供应者角度核算了生态系统为经济生产和人类福利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价值,包括产品提供、生态调节服务和生态文化服务三个部分,其中产品提供与旅游文化服务具有相对明确的实现途径,但调节服务价值比重大且难以直接通过市场交易显性化,因此发挥调节服务的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潜力,建立生态产品供给与生态产业发展需求的联系十分重要。论文通过梳理界定GEP、生态产品概念,开展四川省GEP核算,根据产品提供与旅游文化服务现状、调节服务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以及基于生态红线的可开发利用面积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评估指标体系,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分为生态农业、林业经济、草地经济、绿色城镇以及湿地经济5类,并对四川省21个市(州)进行实现模式的适宜性等级划分,从而为地区因地制宜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推乡村振兴、绿色城镇经济、生态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李林萍  李建  高菊兰 《经济师》2014,(8):202-203
基于四川省老龄化程度急剧加快的态势,采取什么样的养老模式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四川省城乡养老模式研究》课题组对四川省城乡老年人口养老状况进行了调查,对影响选择养老方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为四川省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促进社会为其提供不同程度的服务,提高社会养老保障水平,让所有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三台县种植业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为典型案例,围绕当地种植业面临的资源与环境形势,针对该县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种植业生态补偿实践的具体做法和补偿效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揭示出三台县种植业生态补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关于完善区域种植业生态补偿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文立足于区域性,以四川省91家上市公司2012-2014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状况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究了四川省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披露依据、披露形式、披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分析行业性质与行业密集程度对四川省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的影响。结合2015年1月1日实施的新环保法,从生态文明视角,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出更具有实用价值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生态城市"规划理论的前沿和研究方法入手,简单叙述了"生态城市"的产生、感念、评价方法等.结合"生态城市"规划理论提出了"生态板块规划控制"和"生态桥与生态边缘的规划控制"两种生态城市规划新方法,并加以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升四川省的人力资源质量,推动灾后重建于四川省的可持续发展,本课题组2010年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法对四川省灾后重建中的人力资源开发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汶川地震对于四川省人力资源的数量影响很小,但是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受访者目前普遍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慢性症状,目前的技能培训、文化素质不能满足灾后重建的需要。从心理开发、技能开发、经费筹措等方面对灾后重建的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在中国西部地区和长江流域经济开发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杨汉兵 《经济师》2022,(4):16-18+61
生态地位特殊省区是提供生态产品、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区域,但这类省区内部也分布着重点开发区域,需要在主体功能区视域下审视和处理这类省区内经济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布局问题。基于主体功能区理念,构建了一个研究生态地位特殊省区内经济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布局的分析框架,该框架包含由生态区位、环境容量、资源保障条件、现有发展基础等典型因素决定的各地之间经济重要性与生态重要性的相对大小,再根据这种相对大小明确各地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主体功能定位。并以四川省为例,基于实际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7.
攀西地区是典型的干热河谷地区,水利条件及生态都极为脆弱,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核心地段,但同时又是四川省特色化、产业化农业(水果、蔬菜)工程基地和全省重要补充耕地的后备土地开发供给地。这些极为矛盾的角色已导致攀西地区土地资源生态状况不断恶化,存在巨大隐患,必须采取相应对策保护其土地生态。  相似文献   

18.
达捷 《生产力研究》2012,(1):182-183
"十一五"时期四川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随着金融危机的驱散,如何在后危机时代紧抓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机遇,如何主动有效地承接产业转移,文章提出了"内生型开放式"经济和产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为四川省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四川省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协会举办了四川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奖活动。在此次评比活动中,《财经科学》各项指标综合排名第一,荣获名刊称号并位列名看榜首。此次评比活动由省社科联组织,旨在加强学术期刊办刊管理,促进交流合作、提升学术与编辑整体实力。评比专家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理念。按照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四川省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协会举办了四川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奖活动。在此次评比活动中,《财经科学》各项指标综合排名第一,荣获名刊称号并位列名刊榜首。此次评比活动由省社科联组织,旨在加强学术期刊办刊管理,促进交流合作、提升学术与编辑整体实力。评审专家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理念。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原则,对全省100多家社会科学专业学术期刊进行了评比,共评选出名刊8家、优秀期刊13家、特色期刊18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