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吉 《英才》2006,(1):19-20
最近,一些报刊媒体炒作一个“经济学家公信力”问题。源自香港某教授断言中国合格的经济学家不到5个,和某报的一次民意调查。据称调查结果是:逾八成的公众支持中国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的说法,公众信任率超过10%的经济学家仅2个,即吴敬琏教授和香港郎成平先生。而郎先生竞远远超前高近40%。  相似文献   

2.
2005年的秋天对内地经济学家来说, 是格外难堪的季节。 10月26日.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 良在接受《中华工商时报》记者采访时抛 出“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 个”的言论。此言一出,舆论哗然.一时 间经济学家声望剧降。这是专业评价的 巨大羞耻。 丁学良教授发言之后,内地经济学 家基本保持了沉默,只有国务院发展研  相似文献   

3.
著名经济学家、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讲座教授张五常先生日前在WTO与新经济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中国要孤注一掷》的演讲。 张五常教授是现代新经济学创始人之—。1997年张五常教授当选为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这一殊荣是第一次授予美国本土之外的经济学家。他也是华语世界公认的用中文写经济评论或经济学散文最好的经济学家。 对于中国跟美国达成的世贸协议,张教授认为经济学有一个很简单的看法,一直以来在世界上有一个让人最可靠的工业,就是一个被人家赚钱的工业。比如说香港没有自己的农业,可是香港人—点都不需要担心没有面包…  相似文献   

4.
最近两年的中国经济学界可谓热闹非凡。2004年8月的“郎顾之争”掀起轩然大波。为国企产权改革和市场化取向辩护的“主流经济学家”成为备受指责的对象。2005年10月以来,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发表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的评论。中国经济学家逐渐整体陷入一场公信危机。近日主流经济学家终于发起了集体反击.他们不仅对“丁氏评论”进行了猛烈抨击。更是将自已与改革联系在一起.现身说法。在我看来.集体反击的本身显得很有趣。  相似文献   

5.
房产界的大佬潘石屹新近推出了一本新书《我用一生去寻找》,媒体称之为“心灵鸡汤”。里面有他许多的人生哲学。SOHO中国在香港上市后,老潘说过那么一段话:“我现在心中没有敌人了!以前有很多,好像所有的竞争对手都是我的敌人,每天在比拼和斗争。但是现在没有了,真的没有了!我觉得这个世界人们需要团结,只有团结才能做好事情!”老潘说这番话的时候很真诚,在他的各类文章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他的思想和诚恳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姬岳洪 《英才》2008,(4):90-91
关于金岩石,业界坊间大致有三个版本定位他的身份。 有人说,他是一个经济学家,曾经是南开大学教授、哈佛访问学者,以及湘财证券和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还身兼国内7所顶尖大学的EMBA;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房地产到今天,我认为2014年是进入下半场开始的元年。"判断房地产形势是一个非常不讨好的事,我觉得真正的判断形势在中国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从来都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6条,实际上跟我要讲的东西是完全相对应的,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很可能是判断未来一个基本的要点。判断中国房地产市场,第一,不能行老外怎么说,老外从来没有说对过,包括国外媒体和国外经济学家从来没有说对过。我们都可以翻查他们说过的那些话,他们都是不用多长时间都改了预测,而且老外改自己的预测从来不  相似文献   

8.
日前,经济学家茅于轼对媒体说:"现在我们是政府决定土地配置,效率非常低造成很多社会矛盾,农民进不了城......有个关键问题就是农民的土地能自由买卖,如果我们的农民能够将土地卖给开发商,他得到的价格就高了,他就有钱了,有很多农民愿意卖地,有很多开发商要买地,买方、卖方竞争,形成一个土地低价格,这是市场决定土地的配置......开发商能买到便宜的土地,他的房价就降低了......你让老百姓自由买卖土地,房价马上就下来了,用不着你管调控。"从经济理论上说,以上观点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原则的,但经济学家忽视了中国房价问题的复杂性,特别是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能用作房地产  相似文献   

9.
媒体关注     
《经营者》2007,(13):14-14
<正>香港是一个搏动的生命体,由世界上最富有创业精神的人们组成。这一点永远都不会改变。十年前,香港明白,在这样一个幸运时刻成为中国的一部分恰逢其时!此时此刻,中国内地正变得日益自由和开放。经济学家奥瑞尔说:“我看不出香港人有什么理  相似文献   

10.
《上海企业家》2005,(4):57-57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说.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上的差距表现为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依赖外来技术.特别是中国企业的研究投入很低.出现了技术上“落后、引进、再落后、再引进”的循环局面。丁学良认为.贫弱的财富创造机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个薄弱环节。在过去的25年里,中国GDP以年均8.6%的速度持续增长。与此同时,香港恒生指数表明,1993-2003年,中国大陆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仅为24%.  相似文献   

11.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印度,同为发展中国家,印度并不比我们强多少,在某些方面甚至还落后于我们,这样的国家我们也要学习吗?其实,早在2004年2月18日,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就以《印度为什么可怕》为题,报道了常年在外讲学的丁学良教授的关于印度的看法。丁教授在谈到印度的竞争力问题时说:“让我们先从小处着眼,有一个现象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印度大学生的素质普遍比中国大学生的高。”他说,他在美国、澳大利亚和香港等地的大学里做研究和教学,他和同事们都发现,来自印度的学生一定是班上表现最好的学生,理由有三:第一,他们对学习持续的认真态度和刻苦的精神;第二,他们表现出色,不仅体现在考试考得好,而且非常积极地发起和参与讨论,他们非常会提基于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问题;第三,印度裔学生进行独立研究的能力普遍高于华裔学生。我想,丁教授的话是可信的,作为一个中国人,他没有必要去贬低自己的同胞。而他也是有发言权的,因为他的亲眼所见所闻,对比往往是得出结论的好方法。观察一个学生的天分和潜能,重要的是看他怎么提出问题,从一个简单的问题上,可以看出他具备不具备抓住整个讨论中最关键的环节的智慧穿透力,印度裔学生在这方面的普遍表现,远超过华裔学生。这意...  相似文献   

12.
短兵相接6计     
第一天我到公司报到,意料之外的陈总在楼道里热情的喊着我的名字,他说“我们都很希望你来,这个工作很适合你”。我礼貌的笑了笑.心里却不禁狂喜“,原来我这样的令人印象深刻”。 当我抱着一大摞书没有办法空出手的时候,陈总帮我掀着帘子,他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作。 我以为我的工作失误不被谅解的时候,他说:“我们都会犯这样的错误,关键是再没有下一次”。 当我觉得我的工作这样的微不足道时,他说:“你不了解这些琐碎的事对全局有多么重要”。 我不知道怎么评价他.但是谁能说他不是一个让人信赖的领导呢? 想作一个这样的领导人…  相似文献   

13.
“平稳移动,稳中向好”。日前,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肖灼基教授对今年我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作出这样的预测。他还估计,中国高新技术板块今年下半年会出现。肖教授说,去年12月香港的创业板块上市,因为菲律宾、马来西亚、台湾都在搞二板,香港不搞就保不住其金融中心的地位,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香港本地的人才不足,而大陆有高素质的人才,搞二板就可分享中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成果。那么国内搞不搞呢?如果不搞,好的企业都到香港或国外去了,对国内很不利。去年下半年起,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已经没有限制,而且…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核心竞争能力?我觉得在中国的管理学界.没有哪个概念能够比核心竞争能力更混乱的了。你可以在网上去搜一下关于核心竞争能力的定义,在经济学家的文章和企业家的谈话中,定义不下五十种。我发现关于核心竞争力的判定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经济学家是想当然地把他们认为重要的因素当作核心竞争力,而企业家是把他已经有的东西说成是核心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5.
如何才能最有意义地度过研究生时代,增强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能力,为未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这是每一个研究生都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采访了著名经济学家高鸿业教授,请高教授就此问题谈谈他的看法和观点。问:高教授,您好!能否请您谈一下对研究生阶段学习的看法?答:应该说,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没有一套固定的模式,由  相似文献   

16.
<正> (一)计划经济下没有企业家 我对企业家的定义是比较严格的。严格在哪里?就是我不把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都当作企业家。因为,在计划经济下连国有企业都很难说是真正的企业,它们只不过是一个个生产单位。上个世纪80年代初,日本的经济学家、东京大学教授小宫隆太郎在中国视察后说,中国的企业不是企业,中国没有一个真正的企业。蒋一苇同志说,中国的企业不过是一块砖头,推一推动一动,而不象细胞,可以自行繁殖。最近我又听一位同志说,中国那时的企业象植物人。既然连企业都算不上,怎么能有企业家呢?那时的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严格说是  相似文献   

17.
医学家说:瘟疫是我们的敌人.我们一定要征服它。经济学家说:灾害虽然短期内抑制经济,但灾害带来的风险感则可以提高储蓄率水平.为长期经济增长蓄力。历史学家说:战争和巨灾往往开启一个新时代。作为一个杜会学研究,我不能一言以蔽之这场SARS疫情的影响。但是,有几个问题是我们值得思考的,  相似文献   

18.
《乡镇论坛》2014,(34):42-42
陕西省安康市某村农民来信咨询:我和同村的几个村民去年初出来打工,在一个建筑队工作。工作一年多了.可建筑队的老板说他魄耍程款还没有收到,就拖欠了我们半年的工资。我们去找老板要,他说现在没钱.只能过一段时间再说。我们让他打欠条.他也不写。请问.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海淀区只有400平方公里的面积,但是却有许多的人口,有80个大学,有1.5万高科技的企业,还有10万多的私人企业。而许多大公司,比如联想公司、IBM这样的跨国公司,有13个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海淀真正是变革的中心,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为什么这样的变革会发生?海淀要怎么样做才能在这当中获得更多的机会。我已经和蒙代尔教授进行了交流,他对中国和全球资本市场很了解,毫无疑问21世纪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经济是在中国。我研究蒙代尔教授的作已经几十年了,我不光是一个经济学家,也是一个投资,  相似文献   

20.
我觉得把中国出现的问题放在一个世界大局当中考虑,可能会有一个恰当的考虑。不夸大也不缩小。8月3日~5日我到夏威夷参加一个高级政治论坛,感觉到大家对中国充满希望。新疆“7·5”事件没有一个人谈到,相反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说中国上半年7.1%的增长,表明世界经济衰退已经见底了。中国会带动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