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艳霞  孙敬 《商》2014,(18):181-181
高速铁路的建设带动了沿线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产生的环境累积效应是不容忽视的。本文结合高铁区域环境系统的特征,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以长益城际铁路为例对区域环境累积效应评价方法进行实例研究,通过区域环境阈值进行环境累积效应评价分析,为高铁区域环境累积效应评价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也为高铁区域环境系统的监测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风险投资环境系统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涵盖经济、科技、金融、创业和人才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8—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风险投资区域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并为改善风险投资区域环境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人口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本文通过构建人口与区域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协调度及协调发展水平模型,以广东省四大区域为例,对人口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广东省四大区域中珠江三角洲处于人口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类,东翼和山区处于过渡发展类,西翼则为不协调发展类。  相似文献   

4.
基于协同学理论的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度度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复杂系统理论为指导,基于协同学理论构建了区域物流—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和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控制策略,可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符容 《中国商论》2023,(6):12-14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工具。本文从提高长江经济带对外贸易发展质量和效益角度出发,在外贸规模、经济、技术和生态4个系统层选取11个指标,以熵值法为评价方法,构建了一套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地带2015—2020年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程度和水平进行纵向比较,以及对2020年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地带的4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进行横向比较,并以此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构建舟山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及协调发展模型,对舟山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2-2011年舟山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系数呈"U"型曲线。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难题之一就是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问题。以华东地区六省一市为研究区域,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对2010—2020年华东区域整体发展过程中城镇化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华东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基础较好,两大系统进入高水平耦合状态;(2)华东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提高,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关系正在向好发展;(3)各个省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在空间上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状,但各省份之间的差距逐渐减少,区域内一体化趋势明显增强,协同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区域环境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影响分析,建立相应的综合评价指标与提出最优(或最满意)的实施方案,以实现区域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并探讨出协调发展指数的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也是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当前区域生态经济的研究现状以及构建评价指标的基本原则进行分析,建立了区域生态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重点指标进行说明,使其能够较好的分析区域生态经济建设中的问题,不断提高区域的生态经济效益,加快推进我国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丁烨  王强  陶城 《江苏商论》2021,(1):13-20
展览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密切,通过构建展览业与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论文以中国的30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分析2013—2017年中国各省(区市)展览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并运用Moran's I指数分析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大部分...  相似文献   

11.
孙新卿 《商场现代化》2006,(1X):292-293
本文通过区域环境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影响分析,建立相应的综合评价指标与提出最优(或最满意)的实施方案,以实现区域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并探讨出协调发展指数的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推动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探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本文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四方面构建生态环境仿真模型,并提取模型中的关键指标及调节因子,划分延续发展型、经济优先型、环境优先型、可持续发展型四种“生态-经济”情景,结合基于生态足迹理论与组合权重赋权法的生态环境评价模型,开展生态环境仿真模拟与评价。以湖南省为例,开展生态环境仿真研究,结果表明:2019-2025年湖南省实行可持续发展型对策更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基于此,提出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鼓励生态技术革新、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提高群众环保意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近些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其对一个国家(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的进展状况.探讨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和特征,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区域分工与合作、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四个方面建立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评价方法,构建了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一个经济区域的范围内,以人为中心的主系统和自然、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协调发展关系。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问题。本文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循环经济理念和系统论、生态学理论以及生态足迹理论,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从而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区域人力资本是指人力资本在区域上的体现,即该区域内活的人体所拥有的体力、健康、资历、经验、知识、技能及其他素质存量的总称.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和发展模式,其内涵十分丰富.本质上来讲,区域可持续发展是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其核心内容可以归纳为区域人口、区域资源,区域环境和区域经济四项指标关键要素的协调发展.建立模型定量化评价一个区域的人力资本存量规模是否能够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相匹配,得出区域人力资本存量规模是否适度的结论,并进而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政策引导性信息,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建立基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区域人力资本存量适度规模评价模型,并给出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袁建林  王颖 《中国市场》2008,(40):108-109
文章首先概述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意义。一个国家的经济总体是由若干个不同区域经济个体所组成,只有不断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影响区域经济可持续的人口因素、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因素、科学技术、制度因素。提出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杨霞 《中国商论》2023,(1):96-98
可持续发展的构建是较为复杂的系统,包括环境、经济、资源、社会等方面,可持续发展系统中涉及的各方面均影响着城市的发展,且该系统中各因素之间有着复杂的联系,针对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制定全面、有效、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还需要运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对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进行阐述,在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以A市为研究对象,对其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概述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意义.一个国家的经济总体是由若干个不同区域经济个体所组成,只有不断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影响区域经济可持续的人口因素、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因素、科学技术、制度因素.提出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理解可持续概念的基础上,文章拟通过构建生态环境状况和经济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确定评价体系中指标权重值,构建两者协调度模型,对珠江—西江经济带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珠江—西江经济带内各市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关系非均衡性地区差异显著,在此基础上给出促进二者协调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艳冰 《商场现代化》2007,(19):307-308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和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制定和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要素构成,并且给出了一种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