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告大观》2010,(9):60-60
李宁品牌重塑项目进行了3年2个月,最终选择在保留原有品牌精髓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创新。品牌变脸并非彻底颠覆,但是它寓意着一个新的起点,在这个新的起点背后,是李宁20年来积累和沉淀下来的品牌故事和文化。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熟品牌和名牌,任何品牌的发展与成熟都有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即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杨越  王洪 《中国市场》2004,(1):110-111
2003年,是中外著名企业纷纷“变脸”的一年。联想集团以“Lenovo”为品牌走向国际化的新标识;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启用新的企业品牌标识一一“夏新”;麦当劳更换广告语。可口可乐公司对中文标识进行“变脸”;分拆后的中国电信也启用新的“牛头”标识……  相似文献   

4.
<正> 2003年,是中外著名企业纷纷“变脸”的一年。联想集团以“Lenovo”为品牌走向国际化的新标识: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启用新的企业品牌标识——“夏新”;麦当劳更换广告语;可口可乐公司对中文标识进行“变脸”;分拆后的中国电信也启用新的“牛头”标识……对鞋企而言,伴随着激烈竞争的加剧,利润急剧下滑,鞋业品牌同样也面临着“变脸”风暴。2003年11月26日,中国鞋业巨头奥康集团隆重推出新的商标形象——^ OKANG,同时广告语也由“梦想是走出来的”替代了陪伴奥康走过  相似文献   

5.
一、品牌重塑的内涵 品牌重塑又称为品牌再造,指在已有品牌的基础上,从品牌战略的高度对品牌进行重新调研、重新评估和重新定位,通过品牌创新,最终获得品牌持久竞争力的一系列过程。品牌重塑是企业适应重大环境变化,保持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伏森  陈怀远 《中国物价》2023,(12):116-118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品牌营销的策略重塑与再造。融媒体时代品牌营销面临着技术化与形式化“陷阱”,企业应当从营销主体、内容、能力、媒介、路径、制度“六个维度”着力,搭建立体式品牌营销网络,助推品牌价值增益。  相似文献   

7.
一力 《大经贸》2005,(9):65-65
一个品牌的建立要付出多少心血?我相信任何一个老板都愿意用自己的血来换一个成熟的好品牌。然而倒塌似乎来得更容易,有时是一句话,有时甚至是一秒钟,轰然倒塌,废墟一片。与消费者的这次身临体验,记者听到最多的词是“他们”和“不是我”。永远都是“他们销售怎么样”,“他们别  相似文献   

8.
几行  王洪 《新商务》2003,(12):6-7
对制鞋企业而言,伴随着激烈竞争的加剧,利润急剧下滑,鞋业品牌同样也面临着“变脸”风暴。2003年11月26日,中国鞋业巨头奥康集团隆重推出新的商标形象——∧OK∧NG同时广告语也由“梦想是走出来的”替代了陪伴奥康走过多年的广告语——“穿奥康、走四方”。  相似文献   

9.
《糖烟酒周刊》2005,(19):B034-B035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曾有这样一个时期,作为传统名酒的代表品牌,杜康酒不仅国内紧俏,而且出口海外多个国家,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而“杜康”也几乎成为酒的代名词。但由于特殊的商标困扰及无序的市场之争,“杜康”酒的市场日渐萎缩。“一家持有,两家使用”,当前有三家企业共同使用这一个品牌,该商标的唯一持有者是河南伊川杜康公司。2003年下半年,伊川杜康酒厂改制成功。一场品牌保卫战也拉开了序幕。昔日的名牌还能重塑形象,再造辉煌吗?这一难题摆在了伊川杜康新营销团队的面前。杜康的品牌问题,也恰恰代表了一大批中国传统型酒类品牌的困惑,它们曾经在一个时期内无比辉煌,而后由于种种原因市场萎缩,一度沉寂。随着市场的演变,在新时期里新资本的介入又为这些老品牌注入新的生机。然而老牌名酒“复兴”之路何其艰难,它们或者找不到方向,原地徘徊;或者盲目跃进,迷失自我。传统品牌如何与时代对接?如何实现“复兴”?“杜康”酒的品牌力究竟在哪里?其品牌重塑工程应该怎样设计呢?  相似文献   

10.
编辑荐书     
冯建飞  张玲玲 《浙商》2010,(7):109-109
《当中国统治世界》 严格地说,这是一本以政治笔触写成的文化书。雅克试图挑战一种传统的世界观:西方对世界的领导权将万古长存。为了解释中国的自我再造过程,本书引入了“文明国家”这个概念;为了评估再造中国所导致的再造世界过程,又引入了“天朝心态”的概念。当中国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国之时,它的行为会表现出相当大的特色,甚至最终导致国际体系的重塑。  相似文献   

11.
越来越多的实例表明,企业特别是知名度较高的跨国企业,如沃尔玛、星巴克、耐克、麦当劳等,在品牌建设方面的路径依赖正在由传统的广告方式转型为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即通过积极主动地履行社会责任来重塑企业形象,再造企业文化,并由此打造企业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前面讲了新鲜营销的制胜9法,本期将以万家乐为案例来重点阐述老品牌如何重新塑造,新鲜营销中谈到品牌重塑要求品牌跳出“品牌基地”,在原有品牌知名度的基础上,进行品牌重新构建。品牌重塑常用方法有:品牌重新定位、情感注入、新形象建立、热点传播延续、组织重组等等手段。  相似文献   

13.
蒋雯 《现代商业》2023,(11):11-14
电子商务方兴未艾,促进了零售方式的变革。在新零售背景下,深入研究运动品牌的品牌重塑过程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新零售模式,运用品牌重塑相关理念,分析了李宁品牌重塑的过程和策略。基于新零售背景下,李宁品牌运用“线上+线下+物流”的全新模式,对品牌标志、品牌口号、品牌包装以及品牌代言人进行了重塑,创新并深化了营销策略。基于此,本文提出李宁品牌重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为国内运动品牌的高质量发展和国际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销售与管理》2006,(4):20-20
赛诺市场研究公司调研显示:从市场需求和品牌竞争方面来看,2035年中国家用空调市场正逐步走向成熟。品牌竞争全面升级,尤其是“洋品牌”与“土品牌”在高端市场的较量更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5.
悠然 《国际广告》2010,(5):68-70
在被阿迪达斯收购之后,运动品牌经过三年的摸爬滚打,终于实现了大逆转。重塑自已的新定位,那就是“娱乐和体育相生相随。是品牌不可分割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这一代的消费者更加喜好外来品牌,他们愿意追随全球同步的着装风潮,而海外品牌在国内渠道的下沉,恰巧迎合了他们的需求。很多人都觉得,这会给我们这些本土品牌带来灭顶之灾,但在我看来,新一代消费者的成熟非但不一定是本土品牌衰退的前兆,反而可能是一种机会。”  相似文献   

17.
“李宁”品牌变脸是一个契机。但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将工作核心放在品牌战略的“变革”上!  相似文献   

18.
陈妍 《中国广告》2006,(8):134-135
陈培爱教授分析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品牌如何“养颜“即如何保持品牌永驻的问题。他针对2003年以来,国内很多知名品牌纷纷卷入“变脸“热潮,改变logo这种现象,提出,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的品牌运作应随着消费者和市场环境变化不断更新,适应国际化品牌发展需要,不然可能导致品牌老化。  相似文献   

19.
康迪 《成功营销》2010,(8):56-59
从参与者到领导推动者,广告公司出身的方世伟与李宁的品牌重塑项目同步上升,他自己也感慨良多:李宁并非同一些媒体所说的碰到“成长的天花板”,而是在三年的卧薪尝胆后又一次出发,重塑目标剑指更有个性、更符合国际化传播的品牌。  相似文献   

20.
戴世富 《销售与管理》2005,(12):111-113
2005年4月19日,中国最大的管理软件/ERP厂商——用友,正式宣布将伴随其17年的英文名称由UFsoft更名为UFIDA。这只是近年来著名品牌“变脸”风潮中的一幕,据不完全统计,自2003年2月到2005年5月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著名品牌标识发生改变的多达20来个,其中包括可口可乐、USP、和路雪以及海尔、联想等著名的国内外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