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近日,在上海市绿色建筑学会协办的"澳中高峰论坛——绿色引领城市"高峰论坛上,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梁俊强表示,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已陆续开展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其指标体系中明确提出绿色建筑比例,为绿色建筑发展奠定了基础。现阶段我国建设行业的主要问题是城乡建设模式粗放,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率低,重规模轻效率,重外观轻品质,重建设轻管理,建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非凡的通融性,它体现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中国传统雕塑艺术表现为"灵动之美"且以平面方式表现时空,它是一种物化了的生命实体且记载着文明的印痕.城市雕塑既是一个国家或城市的文明标志和文化产物,同时也是一个地方的生命缩影.可见,城市雕塑的营建应注重人性化理念,并倡导中国古代环境艺术中所崇尚的"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3.
意境营造是中国艺术审美的最高追求,本文从意境的定义入手,结合"名"、"色"、"形"、"质"、"空"等方面,论述了现代平面设计意境的营造,提出了意境营造是提升艺术作品的重要因素,它体现了人文精神的现代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4.
由世界屋顶绿化协会主办的"2014世界生态城市与屋顶绿化大会",于2014年10月19?22日在中国青岛西海岸新区会议中心举行。大会主题为"生态文明·蓝天白云中国梦",主要内容涉及新一轮城镇建设最急需的城镇立体生态规划、第五面绿色建筑动向、城市空间生态修复展望等重要领域。作为城市建筑"第五面"的屋顶绿化与生态修复,是融建筑艺术、生态工程和绿化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技术,可使城市建筑物的空间生态  相似文献   

5.
马飞 《企业研究》2011,(3):113-114
随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人们的生活追求与居住品位已更加立体化。现代的居住欣赏方式,决定了建筑艺术的新型设计理念。本文基于人本主义理念,探讨了现代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筑艺术的创新理念以及基于环境艺术构成的和谐理念,提出了建筑设计的时代性、现代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高天宝  张雨婷 《活力》2013,(24):55-55
建筑是人文的表现,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形象。俄罗斯建筑历史恢宏,其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即是其国家性格特征的体现。从一定层面上讲,俄罗斯国家的建筑艺术有着与众非凡的艺术魅力,且大多以宗教建筑为凸显,一些有着特殊建筑造型的“洋葱顶”、“帐篷顶”建筑就像欧洲古老教堂尖顶上的那个万古不语的十字架一样,便是一种无言的象征或意象,架构着俄罗斯建筑艺术的整体风貌特征。  相似文献   

7.
年度表情从"大象"到"花生",与其说是时代地产的广告与传播代言,不如说是时代地产的精神符号更贴切。年度贡献钢筋混凝土是没有感情的,唯有赋予建筑一种灵魂、一种文化,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时代就是能在单纯意义的物质实体上,赋予情感、灵魂和文化的艺术家。年度评点在中国的建筑领域逐渐失去自我的年代,时代地产作为国内最早将地产和艺术结合起来的探索者之一,通过深入思考建筑与生活以及广义的人文艺术之间的关系,以"生活艺术家"为独特定位,成功塑造了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的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8.
张峰  熊红丽 《企业导报》2012,(8):240-241
中国传统建筑及建筑装饰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表现了传统的文化内涵,封建的礼制、伦理道德、理想追求等等。大门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这种文化自然表现得更为显著和更加集中。本文主要是以"门"为代表来把这种建筑文化展示在人们面前,小中见大,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传统建筑艺术与中华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谭昇 《价值工程》2012,31(36):86-87
建筑风格是指建筑设计中在内容和外貌方面所反映的特征,主要在于建筑的平面布局、形态构成、艺术处理和手法运用等方面所显示的独创和完美的意境。建筑一般以平淡,不吸引人眼球而矗立在大地上,也有人预用女性的器官来设计建筑,这样,提出了人性进入建筑的深一步内容。这里所表达的是有柔美空间和强烈深沉感觉的两种设计表达手法,间插一些人性的建筑比例,使人部分感受是在人的活的世界里,主要改变比例的数值,如磁砖长宽比例,窗格玻璃框的长宽比例等等。  相似文献   

10.
“建筑要体现一种人文精神。”曾宇说,房地产建筑作为城市重要组成元素,不仅仅是为城市居民创造居住条件,重要的在建设过程中灌输了创作者自身的创作理念,为建筑涂上了人文色彩,使之承担居住功能的同时更成为“城市景观”。使建筑以及有建筑组成的城市带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和人文底蕴。  相似文献   

11.
陈擎  李小娟 《价值工程》2010,29(23):89-89
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主要通过建筑布局、建筑环境、建筑材料、建筑艺术等来展示丰富而深邃的文化内涵。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中的轴线、院落布局以及贴合环境的设计手法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体现。新馆成功的将现代社会功能溶于古建筑群之中,其古而新的建筑形式蕴含着本土化与现代性融合下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张静 《价值工程》2011,30(24):275-275
近年来,在艺术教育中越来越多地渗透了人文精神与情感教育的思想内涵,对于人们心灵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也极大地促进了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艺术教育中人文精神与情感教育的作用,重点分析了人文精神与情感教育在艺术教育中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3.
马黎  沈德坤 《价值工程》2013,32(1):71-72
中西方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体现着不同的信念,使得中国与西方的古典建筑有了不同的"文化主题"。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是伴随着封建社会的解体,西方建筑的输入而形成的,即继承与革新成为中国近现代建筑文化的主题。国际上"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等概念在建筑界不仅仅成为一种时尚,更深层次的是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中国油画的思想、理念、技法等明显地表达着"中国式"油画。走向世界突出在"中国式"上体现自己的形态语境。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油画发展历程的论述,阐述中国油画在未来社会的发展前景。并对各个阶段中国油画的发展和各个阶段的艺术家及画作进行介绍。并且就油画和前卫艺术以及现今出现的一些油彩的其他形式做了比较和论述,也从近些年中国油画的发展趋势—"中国油画走向世界,应该是中国的油画在整体上形成一种强大的阵势和不可替代的独特风貌"来分析了中国油画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还从油画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以及中国油画在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受欢迎程度来分析,说明中国油画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光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让· 努维尔的建筑通过它们在视觉形象上的复杂性与一致性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将他的建筑比作电影可说是恰如其份的:"多场景的构图、 持久和顺序,对比和光线的处理,速度和运动的感觉——电影中能发现的品质——同样可以在让· 努维尔建筑的静止状态中找到."本文主要从让· 努维尔的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设计探讨电影艺术语言设计理念在建筑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元素对现阶段各行业领域艺术造型有着深远的影响,很多造型艺术沿用了传统建筑模式,如房屋建筑、室内装修格局、亭台楼阁等,同时,其他行业造型艺术也加入了传统建筑元素,如现代酒包装造型艺术。文章主要从亳州酒的市场定位和营销入手,对亳州传统建筑外观造型、图形符号和色彩在当前酒包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进行探究,通过建筑符号元素彰显地区酒文化设计理念,打造品牌文化和艺术传播效果,让更多人了解亳州。  相似文献   

17.
建筑,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和最古老的艺术之一。适用、坚固和美观是古罗马的建筑理论学家维特鲁威对建筑的三个基本要求。从维特鲁威时代到我们现在,尽管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侧重,但这三个因素依然是优秀建筑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在现在经济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情况下,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建筑不仅仅具有功能性,更重要的是具有艺术审美性。在此,本文仅从建筑美观的角度来阐述现代建筑应该追求怎样的美观理念,以求达到较好的欣赏效果。建筑的美观即建筑的绘画美、自然美、形式美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绿色建筑的理念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方向。同时,随着政策的不断引导和完善,绿色建筑理念在工程项目上的设计与施工,为大势所趋。绿色建筑理念不仅是国人心目中的园林绿化狭义概念,其含义应更为广泛。广义的绿色建筑理念包含工程项目中设计、施工、运行等的全方位理念。文章着重对绿色建筑理念在工程项目设计与施工方面的应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建筑的生态与形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注重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形态进行系统分析、归纳与整理,从建筑形态与生态理念的内在逻辑和辩证关系层面以及从建筑的"形态特征、特色空间、界面复合、环境保护" 四种视角出发,提出了"形体遮阳、合院空间、复合立面、建筑隐藏"等多种生态与形态共生的建筑模式语言.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16,(31):249-250
Photoshop图像处理、Flash动画等课程的实验有技术和艺术两重属性,属于"技术艺术"类实验。这类实验具有技术性、艺术性、复合性、作品性、合作性等特点,不能直接借鉴理工类实验的模式,实验教学不规范,影响实验效果。通过对"技术艺术"类实验特点的分析和规范性研究,对实验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