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清我国城镇职工的隐性失业状况有着重要意义。现以湖南省为例,进行了调查研究。湖南省现有总人口635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41万人;劳动力资源总数4109万人,其中城镇825万人;从业人员总数(包括从事农业劳动)3467万人,其中城镇职工598万人。全省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990年为15.98万人,失业率为27%;1994年为2697万人,失业率为37%;1995年为27‘4万人,失业率为3.8%。除劳动部门登记的失业外,实际上还存在着一个城镇职工大量隐性失业问题。本文从调查研究入手,着重分析当前湖南省隐性失业的规模、现状、危害及原因,并试图找出…  相似文献   

2.
未来20年我国劳动力就业趋势和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后20年,我国劳动力供给主要来自劳动人口自然增长2.4亿、企业改革增效富余人员0.3亿、农村剩余劳动力三.5亿每年平均需要新创造2100万个就业岗位。按统计预测,2O00年J2010年、202O年的失业率,分别为4.52%、5.18%、4.42%,是在适度范围之内的。但如果加上隐性失业率将是非常高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隐性失业者中约有ZO%的隐性就业或依赖农村责任田取得收入;同时,隐性失业人员将以每年递减1000万人的速度逐年减少,到2O20年可基本缓解。尽管如此,中国由于人口数量是世界之最,就业问题仍是中国必须重视和努力解决和问题…  相似文献   

3.
失业已成为世界共同的难题。国际劳动组织发表的《1996/1997年世界就业问题》研究报告指出,全球失业和半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总数的30%。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因此也就成为世界上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中国劳动力资源占世界总量的1/4以上,而资本资源(国内投资额)仅占世界总量的不足4%。1993年以来,我国城镇下岗职工激增,出现突发性失业高潮,1997年底实际失业人口达回100-1300万人,真实失业率在6%左右,创50年来的最高纪录,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因此,降低高…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的总体评估 1.劳动力极度过剩,就业岗位严重短缺。我国是人口大国,新成长的劳动力和劳动年龄人口总数继续增长,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逐年上升,1982年为61.5%,1990年为66.7%,2000年为70.1%,2002年为70.3%。世界银行统计,1999年我国劳动人口是7.51亿,占世界总量的26%,是美国的5.3倍,欧盟的5.5倍;未来10年我国劳动力总供给将增加到7.819亿的峰值,到2020年才可能降到7.414亿,以7%~8%的经济增长率和0.17的就业弹性测算,意味着要用15~20年我国的就业矛盾才有望缓解。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登记失业人员与企业下岗职工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名为失业人员或下岗职工.实际上正在从事各种正规或非正规的有收入的劳动。这部分人实质上已实现了再就业.但在统计和法律关系上只反映为“下岗待工”。劳动就业部门把这种情况称之为隐性就业现象。在当前特殊的经济转轨时期,隐性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百姓谈论的热点.再就业工程的难点。  相似文献   

6.
一个学者的警言:当2000年钟声敲响的那天,并非如当年所说的中国实现了四个现代化,恰恰可能是中国失业人口规模最大、涉及失业家庭人口最多的时候。据有关资料披露,目前我国城镇失业人口规模约为1100-1300万人,真实失业率在6%-7%之间,创建国近50年来的最高记录,实际失业人口规模相当于1980年的2倍,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因此,下岗和再就业就成了近年来我国上上下下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尤其是1997年,国家一方面加大了企业兼并破产、减员增效的改革力度,一方面把妥善安排下岗职工,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作…  相似文献   

7.
<正> 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1999年,新增就业机会在90年代平均水平50%的基础上,又有所减少。据统计,1999年劳动力供给为2903万人,较上年略有增加。其中,1998年结转的劳动力供给为1241万人,新增加劳动力供给为1662万人,尤其是新增下岗职工660万人。近两年来这种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上述数字说明,一方面,劳动力供给上升,就业机会减少,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下岗职工不断增加,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就更加困难,这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就业现状有以下三个特征:1、失业率急剧上升。据《中国统计年鉴》报告,1997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从1992年的2.32%上升为3.1%,登记失业人数达570万人,失业人口连续5年趋于上升,如果把实际闲置在家的下岗职工计算在内,1997年实际失业率应在8%以上。由于乡村剩余劳动力的持续增加和政府机构的精简,2000年全国的真实失业率会突破9%,2002年劳动力供给增量将达到最高峰。  相似文献   

9.
老矿区存在的主要困难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劳动力投入量大同剩余劳动力累增量大并存。劳动力更新快是煤矿生产的特点。一方面,生产一线需要劳动力不断更新和投入;另一方面,不适应井下生产的老弱病残人员不断返留井上,需另行安排工作。老矿区这一问题尤为突出。表现是:①井深巷远,生产环节多,劳动力需要量大;②矿井开采年限长、老弱病残和退休人员累增量大;③这些人安置困难.多数被分配到生活后勤部门和井上辅助单位、造成地面单位人员臃肿,“隐性失业”严重。据统计,1989年末开滦局职工总数为13.728万人,当年老弱病残返流井上人员1563人,招收新工人5777人;全局离退休人员累汁近3万人、长病、长伤人员8000人左右。这些数字说明,老矿区包袱大,负担重。2.资金需用量大,入不敷出,生产难以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的入口结构1.1990年及以前的人口结构按照国际人口通用标准:如果一国60岁以上人口数占总人口数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7%以上,该国人口为老年型人口(或称为人口老龄化)。按此标准来衡量,结合我国历次人口普查的人口结构状况,在1982年以前、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都在5%以下,属年轻型人口。1990年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到5.57%,结合成年型人口的中位年龄判别标准(中位年龄在20~30岁),1990年中国人口结构为成年型人口。但90年代以后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要实现从外延型向内涵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必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隐性失业的大量存在为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巨大障碍。必须实行隐性失业显明化,才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保证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中国目前的城镇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已达 1500万人,这部分人构成了城市贫困人口的主体。今后几年,我国将把发展非正规部门就业作为消除城市贫困的重要途径。   据统计,自 1995年以来,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减少了大约 2000万。虽然再就业工程卓有成效,但由于新增劳动力不断增加,以及从农村涌入城市的大量劳动人口,因此城市的总体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着力发展非正规部门就业将为缓解就业紧张状况助一臂之力。   非正规部门是指在依法设立的独立法人单位之外的规模很小的经营单位。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非正规部门提供的就业…  相似文献   

13.
<正> 世纪之交,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口的膨胀、经济的全球化,使有限的就业机会与众多的劳动力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失业已成为全球的痼疾。面对顽症,各国纷纷采取了一些方法和措施,以摆脱失业的困扰,促进本国劳动力的再就业。笔者搜集了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再就业工程中的主要做法,对解决我国劳动再就业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析隐性就业     
失业人员与下岗职工在现行登记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群体,他(她)们名为失业或下岗,实际上正在从事各种正规或非正规的有收入的劳动。这部分人实质上已实现了再就业,但在统计和法律关系上只反映为“下岗待工”。劳动、就业部门把这种情况称之为隐性就业现象。在当前特殊的经济转轨时期,隐性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百姓谈论的热点,再就业工程的难点。隐性就业,“爱你没商量”下岗职工的情况各有不同,有的一无所长,有的技能出众,有的甚至是业务骨干、岗位能手,但在下岗后,他(她)们的选择却惊人的相似———隐性就业。据报载,徐州…  相似文献   

15.
农村劳动力、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普遍规律,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快速转移,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同样体现了这一规律。在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刚刚起步,东部沿海地区众多行业、企业开始高速发展,大城市也迅速腾飞,对劳动人口的需求急剧增长。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造成劳动力的部门转移,即就业结构的变化。从目前到八十年代末,蓝领工人的就业机会增长较慢,白领工人就业机会增长迅速。如以过去三年的情况为例(1982年资料),蓝领工人的就业下降了10%,就业者在3,000万人以下,而白领工人和服务行业的就业约增加了35%,这反映了就业结构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滁县位于安徽东部,土地面积1,398平方公里,山区占48%,丘陵占47%,圩区占5%,耕地50万亩,人口35万。1978年以来,工农业生产同步增长。工农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13,179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增加到1982年的22,460万元,增长70.4%。其中,工业总产值,从5,763万元增加到10,335万元,增长79.3%,农业总产值,从7,415万元增加到12,125万元,增长63.5%。与此同时,全省工农业总产值增长38.9%,工业总产值  相似文献   

18.
<正> 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同时,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对现有资本和劳动力资源的重新组合,会有更多名义上在岗的富余人员被剥离出来,变“在职失业”或“隐性失业”为公开失业。对此,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委、政府都十分关注,并把抓紧制定和实施再就业工程提到各级领导的主要议事日程,作为处理好改革、发展和安定的关系,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 一、就业矛盾突出的原因剖析 就业问题包括两部分,一是城镇就业问  相似文献   

19.
一、再就业的成因企业富余职工的存在是历史形成的,分析产生的成因,主要有思想性、体制性、结构性三个方面的因素。其一,思想性因素。长期以来,我们曾错误地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既不允许失业,也不存在失业,失业是资本主义计会的产物。从表面上看,中国的劳动者,人人都有一份工作,似乎实现了充分就业,其实并未真正克服由于人口宏观失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只不过将社会上失业现象转移到企业,成为隐形失业或在职失业,造成企业冗员。其二,体制性因素。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城镇公有制经济吸收就业的…  相似文献   

20.
孙红芹 《中国纺织》1998,(10):10-13
我国现行登记失业人员与企业下岗职工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群体,他(她)们名为失业人员或下岗职工,实际上正在从事各种正规或非正规的有收入的劳动。这部分人实质上已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