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市场对调控长期持续和收紧的预期不断增强,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整2011年12月,我国房价上涨幅度继续收窄。随着国家前期不断加码的调控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房地产市场调整正在深化,房价出现松  相似文献   

2.
郑心瞳 《财会学习》2016,(10):188-189
本文从房地产供给和需求的定义入手,介绍了房地产供给的价格弹性和房地产需求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交叉弹性,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使得弹性系数在不同的研究周期内表现出不同的弹性特征.接着阐述了房地产达到供求平衡的理论过程,以及房产税的开征对市场供需双方的影响,和对房价波动的控制.得出短期内政府对需求者实行税收政策调控,可以使市场需求量下降,解决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和房价上涨的问题;但是长期不变的税收政策,对房价的调控作用很有限,长期内对供给者征税还有可能会引起房价的进一步上涨,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所以政府应该对我国现行房地产税收体系进行改革,才能有利于税收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等结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构建房地产限购政策的干预模型,对首个执行限购的城市——北京市的限购政策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限购政策短期内能有效的调控房价,但调控效果会迅速衰退,长期累积效应不大.对房地产市场的干预应视市场不同情况,房地产市场已经回归理性的城市,取消限购让调控重归市场化是合理的.仍存在严重投机氛围的城市,短期内继续延续限购政策有助于抑制投机,但长期中仍然要市场化调节机制的作用,避免过度干预带来的市场结构扭曲.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房价的非理性上涨,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如果不及时采取有力的措施对房地产市场加以调控,后果将不堪设想.本文对如何通过完善、运用房地产税收政策来调控房地产市场理性、健康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3年房价总体稳中有升的可能性较大。鉴于房地产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持续减弱,短期内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思路的同时,应加快长期住房制度建设2012年房地产市场逐步筑底企稳,8月后房地产企业投资意愿有所增加,房价保持基本平稳,全年投资增幅回落。预计2013年房地产投资增幅继续小幅回落,房价总体稳中有升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6.
我国近期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房价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拉动经济和抑制房价两方面对我国调控房价的政策作了介绍,接着对这些政策对房地产价格调控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最终针对政策的调控效果提出了关于房地产价格调控政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国务院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连续出台,大部分中小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链已经断裂,全国多数城市房价环比继续下降,居民观望情绪与日俱增,房地产价格调控早已成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房地产行业贷款风险已经突现出来,随着政府对房地产行业调控延续、房价继续走低、房地产企业新一轮洗牌日益临近,银行业将暴露更多房地产行业不良资产。  相似文献   

8.
当前房价变动过程中,主要的不确定性来自于政策面。房地产政策不动摇的同时有效促进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房价保持目前的合理回归走势可能性极大2003年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从调控政策的方向看,2003年以来房地产调控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3年3季度至2008年3季度,调控政策方向是控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和房价过快上涨;第二阶段是2008年4季度至2009年4季度,调控政策方向是鼓励住房消费和房  相似文献   

9.
王静慧 《北方金融》2020,(2):112-112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为了稳定商品房价格,国家陆续制定出台了房产交易调控政策,对房价进行调控,从目前全国房价趋势看,受控政策较多的一二线格,国家陆续制定出台了房产交易调控政策,对房价进行调控,从目前全国房价趋势看,受控政策较多的一二线城市房价趋于平稳,而受控政策较少的小城镇、县域房地产交易价格仍在上升通道。县域房地产市场“价涨量增”、“持续升温”现象有其形成的独特原因,需要相关部门出台政策加以治理,引导县域房地产市场健康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分析房地产产品的双重特征出发,研完了住房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对房价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调控房价政策的选择,提出调控房价政策要考虑到房地产产品的双重特征,要做到标本兼治,调改结合。  相似文献   

11.
利率调控房价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明  刘斌 《上海金融》2005,19(11):14-16
房地产具有消费品、投资品双重属性,同时具有明显的稀缺性,这决定了从长期看房价必须以一定的幅度上涨,利率对长期社会最优,同时也是可持续的房价涨幅起着决定性作用,政府应该维持房价的稳定上涨,必须注意涨幅的可持续性.在目前情况下,利率还不宜作为调控房地产市场过热或过冷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房价年年调控年年涨。很多开发商骑着房价这匹疯驴,绝尘而去;很多购房者揪不住这匹疯驴的尾巴,向隅而叹。2005年国家就开始调控房价,由于房地产领域的一些问题尚未根本解决,进入2006年之后,全国不少大中城市的房价又出现了大幅上扬。2006年房地产市场,可以说是“一边调控一边涨价”。2006年,我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有史以来最猛烈、最严厉的政策调控。然而,在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的合谋下,这些政策都被化于无形,陷入了“两个凡是”式的尴尬:凡是中央调控房价的政策,很难得到执行;凡是推动房价的,都会加倍执行!  相似文献   

13.
郑竑 《福建金融》2013,(7):31-36
房地产调控总体上遏制了房价过快增长势头,避免出现全局性房地产泡沫破裂;但仍存在房价高于城镇居民承受能力、地价对房价助推作用较明显、相关调控工具缺乏有效性和区域差异显著的情况。调控效应影响因素主要有:住房政策的保障性功能严重缺失;地方财政压力和政策不合理诱发投机导致地价快速上涨;人口结构、家庭小型化等因素使购房需求严重缺乏弹性,税制不合理和供需两旺使税收调节助推房价上涨等。提高房地产调控政策效应,要做到强化保障性住房建设,改革土地出让制度,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和改进政策性金融。  相似文献   

14.
从2010年至今,响应国务院号召,各地都出台了以抑制房价为主要目的的政策措施,力促房地产市场降温、保证未来房地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以2008年-2010年北京市房地产市场为例,对地方性房价调控政策及其效果进行分析,以点带面,为政府进一步调控房地产市场,建立健康、稳定、规范的房地产业提出更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胡燕 《武汉金融》2012,(9):25-28
2010年《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等系列调控政策出台以来,房地产市场正在按照预期的调控目标和方向发展,房价逐步向合理价位回归,调控成果正在逐步显现,但日前房地产市场又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情况,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本文结合2010年调控以来的情况综合分析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形势与信贷风险,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袁秀明 《新金融》2010,(10):19-21
本研究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仍为短缺经济,房地产新政没有改变促使房价快速上涨的基础因素,调控新政只能是权宜之计,如果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发生变化,调控政策很可能会功亏一篑。文章建议要从根本上稳定房市,需改变各利益方的激励机制,特别是要建立地方政府稳定房价的激励机制,促使其自觉促稳房价,这需要深化税制改革,严惩腐败,抑制投机。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博览》2006,(9):4-5
今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一直处在过热状态中,高档商品住宅过量开发,中低档住房数量不足,房地产信贷依然过热,全国房价涨声一片,从今年5月份“国六条”开始,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对房地产实施供给结构和稳定房价的双向调控,近期,调控政策初显效应,房价上升幅度渐趋稳定,个别城市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8.
杜东华 《中国外资》2010,(24):166-167
近几年房价的非理性上涨,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如果不及时采取有力的措施对房地产市场加以调控,后果将不堪设想。本文对如何通过完善、运用房地产税收政策来调控房地产市场理性、健康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潘高洁 《云南金融》2011,(6X):119-120
从1998年6月份上海出台购房抵扣个人所得税政策,到2003年的购房贷款贴息政策,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的经济优惠政策,拉动了住房消费,推动了住房的市场化,也开始使房价在不知不觉中把房价推向越来越高。接着国家为了抑制房地产投资过热,开展了调控住房供给量和调控需求量等等措施。本文通过集中对历年国家发布房地产政策的分析,认为中国房地产发展的不稳定性的原因在于房地产投资过热,调控政策具有时滞性,住房结构性矛盾突出。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导致中国的房价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20.
从1998年6月份上海出台购房抵扣个人所得税政策,到2003年的购房贷款贴息政策,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的经济优惠政策,拉动了住房消费,推动了住房的市场化,也开始使房价在不知不觉中把房价推向越来越高。接着国家为了抑制房地产投资过热,开展了调控住房供给量和调控需求量等等措施。本文通过集中对历年国家发布房地产政策的分析,认为中国房地产发展的不稳定性的原因在于房地产投资过热,调控政策具有时滞性,住房结构性矛盾突出。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导致中国的房价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