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虹 《时代金融》2012,(23):37-38,42
近年来,我国的区域信贷配给呈现出东部地区信贷配给弱化,中西部地区信贷配给强化的空间非均衡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文章在描述我国信贷配给存在区域差异的前提下,从信贷配给的主体——商业银行的角度分析认为,区域资金回报率、区域信贷规模、区域法制信用环境和区域市场结构等是造成信贷配给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正确认识上述原因,是有效消除信贷配给区域性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周虹 《云南金融》2012,(8Z):37-38
近年来,我国的区域信贷配给呈现出东部地区信贷配给弱化,中西部地区信贷配给强化的空间非均衡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文章在描述我国信贷配给存在区域差异的前提下,从信贷配给的主体——商业银行的角度分析认为,区域资金回报率、区域信贷规模、区域法制信用环境和区域市场结构等是造成信贷配给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正确认识上述原因,是有效消除信贷配给区域性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梁诚子 《时代金融》2011,(35):68-70
通过分析鲁粤两省的经济运行情况,介绍了两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变化和动向,重点分析了二者信贷比例的结构特色以及其对经济的促进。探讨了资金投向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工业经济的促进作用,指出了信贷结构的调整应与地区的产业特点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中国区域信贷配给现状及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影响下,信贷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但目前我国区域信贷配给差异化现象相当严重,出现经济发达区域信贷配给弱化,经济落后区域信贷配给强化的空间差异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区域经济发展。文章认为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宏观调控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信贷政策的一刀切、存款准备金率的区域一致性和利率实质上的区域差异性、信贷管理体制的变革和信用环境差异等是造成信贷配给区域差异化的原因,正确认识上述原因,是有效消除信贷配给区域性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前提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6.
由于市场的作用和信贷资金的流向都会受市场经济信号的牵引,资金会向效益好的行业和产业流动。因此,研究信贷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运用对于有效地发挥信贷资金的杠杆功能显得很有必要。本文以宁夏吴忠市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7.
论文以中小上市企业自身内源融资能力、资本结构因素为观察点,以中小上市企业信贷融资成本为研究对象,选择2007-2013年共7年的深市中小板55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中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资本结构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小企业的内源融资能力越强,资本结构对债务融资的依赖性越弱,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成本越低。因此中小企业应提高自身的内源融资能力,优化资本结构,从而降低自身信贷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8.
由于市场的作用和信贷资金的流向都会受市场经济信号的牵引,资金会向效益好的行业和产业流动。因此,研究信贷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运用对于有效地发挥信贷资金的杠杆功能显得很有必要。本文以宁夏吴忠市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9.
李放 《海南金融》2012,(10):8-12
在金融脱媒的大背景下,我国不同区域的融资结构开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对我国东中西部的融资结构进行了定性比较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融资结构都对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东部地区的融资结构已经由以间接融资为主演变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并重。中西部地区的融资仍然以银行信贷为主,不同融资结构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已经产生了明显差异。本文最后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角度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借助改革开放的先机,东部地区非国有经济迅速扩展,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良性互动,东西部区域经济差距逐渐形成。在其初期,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排他性地支持国有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有经济占绝对份额的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扩大,但随着经济制度环境的变迁,国有商业银行商业化、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逐利动机日益增强,又进一步加剧了区域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11.
林明 《中国金融家》2011,(5):216-217
信贷结构调整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贷经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在山西经济总体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工行山西分行统筹兼顾各方融资需求,合理把握贷款投向,信贷结构逐步优化,信贷经营呈现健康快速发展的势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国31个省份的月度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anel-VAR)对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传导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传导效果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来说,信贷投放在促进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并不会带来显著的通货膨胀压力;而对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而言,信贷的投放并未有力推动经济的增长,反而会带来较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压力。  相似文献   

13.
从微观角度研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选取深圳交易所中小板513家上市企业作为样本,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来量化各因素对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强弱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企业规模及成长性与融资能力之间成正相关关系;企业的竞争能力越强、企业内部流动资产越多,企业越倾向于进行内源性融资,企业及金融机构较高效地实现了资源的配置。但中小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的融资总量过低,金融机构"惜贷"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经济区域化特征明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共存,区域金融结构的差异问题越来越突出,东中西部的金融发展差距还在拉大。研究并解决区域金融结构的差异、促进地区金融和地区经济的和谐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企业融资结构是指企业各项资金来源的组合状况,它受到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通过对2001~2008年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代表性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可以得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企业融资结构形成的重要因素。其中,我国东部地区企业偏重于内源性融资方式,而西部地区企业偏重于外源性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16.
17.
潘慧 《时代金融》2013,(14):187+190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世界性难题,各国学者为之展开大量研究,特别是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出现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工具。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围绕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核心问题,即信贷融资的需求、供给,以及如何解决供需缺口,对迄今为止的主要理论进行梳理。这些理论包括:融资优序理论和金融成长周期理论、信贷配给理论、新金融中介理论和关系贷款理论以及发展中的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夹缝中生存,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制约其发展壮大,最主要的原因是融资难,使许多企业面临较大的经济困难,影响和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并不是银行不支持,而是大多数中小企业不知道如何才能得到银行的支持。本文就这个问题与中小企业商榷。  相似文献   

19.
现代市场经济活动是由信用活动连接起来的,信用活动越普遍,市场越活跃,由信用连接起来的债权债务链条就越长,微观经济主体之间的“债化”特征也就越明显。如果由信用维系的资金链不能保持良性循环,就会影响整个社会的信用秩序和环境,资金链断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信用状况的局部劣变,对社会经济产生有严重负面影响。资金链  相似文献   

20.
吴盛梅 《云南金融》2012,(3X):235-235
我国各地区金融机构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保障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此同时,我国融资结构也呈现出不断优化的局面,主要体现在间接融资所占比重不断下降,以股票、债券融资为代表的直接融资稳步发展,同时,区域间融资结构的差异也不断显现。本文通过对比分析2000年以来我国东中西部融资结构的差异,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融资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