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友选 《开放潮》2003,(6):58-59
企业年金作为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本养老保险计划的补充和辅助,逐年得到发展。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接轨,各种股份制企业、跨国公司的不断增多,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激烈的市场竞争将要求企业建立最优的企业文化和激励机制,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而如何建立较优的激励机制,实施企业年金制度是有效的举措之一。但是,在实践工作中作为完全积累式的企业年金,多年来基本上参照基本养老保险的基金运行模式,没有建立适合企业年金特点的基金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年金的发展和壮大,对企业年金无疑是一种损失。因此,怎样建立适合企业年金特点的基金管理模式,是企业年金发展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由于国内企业年金制度建立的时间还不长,企业年金实现形式比较单一,在实践中还难以完全容纳企业和职工对年金制度多样化的需求。与国内企业年金计划单一的表现形式不同,加拿大的养老金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其中雇主发起的退休保障计划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企业年金是企业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之上,根据国家政策和自身经济状况建立的,旨在为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制度。我国从1991年明确提出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至今已15年,但是截至2002年底,企业年金的参保企业只有16247户,覆盖人员560.33万,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的5.3%,2002年以后企业年金几乎没有发展。本拟对企业年金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快企业年金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魏来 《辽宁经济》2010,(1):44-45
据保监会统计,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全面启动后,每年的新增规模将在800亿元到1000亿元左右,10年后企业年金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从而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企业年金规模小、覆盖面窄、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没有明确和全面的税收优惠政策等问题。笔者结合我国年金的发展现状,提出几点关于推动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企业年金是指在基本养老保险之外,由企业和员工共同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是员工未来的养老钱。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支柱之一,企业年金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同时也肩负着为证券市场提供长期稳定资金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上海国资》2013,(9):92-95
目前我国的社会组织尚处于发展和起步阶段,机构分散、工作人员少,其年金的潜在市场和规模尚不确定,不过从长远角度看,社会组织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其对整个行业具有很强的驱动力和影响力。特别是一些大型的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建立年金制度,可以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和宣传效应,带动相关的利益群体,进而取得我国年金行业的重要突破。从政府层面更深层地考虑,社会组织的年金业务还可以作为养老金制度改革的一个有益试点,为职业年金和公务员年金的政策突破积累经验和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7.
巴曙松 《新财经》2005,(9):22-23
企业年金究竟未来的增长前景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培育期所构建的制度基础和市场基础2005年8月1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第一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昭示着市场关注的企业年金基金入市正式启动。这一举措对于企业年金市场发展和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金瑾 《上海国资》2013,(10):94-97
企业年金对人力资源管理作用的基本原理所谓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它依据国家政策和企业经济状况建立,是一种旨在提高雇员退休后生活水平、对国家基本养老保险进行重要补充的养老保险形式。企业实行年金制度的目的一般而言,企业之所以愿意实行年金制度,主要出于以下几个目的。——完善和优化企业整体薪酬战略体系毫无疑问,企业年金制度是对企业整体薪酬体系的重要完善和优化。从组成上看,薪酬体系主要由工资、奖金、补贴、福利和保险组成。企业年金属于保险的一种形式,是薪酬组成的一部分,也是一种收入激励形式。随着企业年金近年来的蓬勃发展,它已经成为部分企业长期激励机制的重要形式之一,其激励作用越来越明显,也使越来越多企业将其纳入整体薪酬战略体系中。  相似文献   

9.
整体而言,2009年企业年金市场总体呈稳步增长、规范有序发展的趋势。市场规模方面,全国企业年金基金积累规模稳步增长,截止2009年底企业年金基金累计规模达到2525亿,其中1975亿元已交由具备资格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投资运营。  相似文献   

10.
煤炭企业目前的现状是企业职工众多,由于行业特性,职工的劳动强度相对较大,煤炭企业建立企业年金有较为现实的意义.本文通过介绍企业年金的概念及对煤炭企业重要意义,分析煤炭企业实行年金制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几点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促进煤炭企业年金制度的良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企业年金如此被外资保险公司看重.原因在于:一是企业年金市场巨大,目前已经积累的企业年金达到了500亿元,如果企业年金迈上正轨,以后每年将增加1000亿元,这给保险公司充足的想象力。二是企业年金市场尚未被开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于阳  王瑞梅 《改革与战略》2013,29(3):98-101
中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正逐渐迈入老龄化社会,迫切需要建立适应新经济体制和形势的新的养老保障体系.企业年金作为“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二大支柱,是对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是政府参与市场运作双重性的有机结合.文章研究了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变迁、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提出要提升企业年金发展空间、提高员工对企业年金的认识、不断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和完善企业年金发展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一、天津市企业年金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企业年金建立情况1995年劳动部印发《关于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后,天津市部分企业开始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经过近十年发展,天津市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有了一定的规模。  相似文献   

14.
《上海国资》2007,(3):83-87
2006年9月,以“社会保障与和谐社会”为主题的中国社会保障论坛首届年会在北京召开。“企业年金”作为一个重要议题被提上了论坛议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基金监督司司长陈良先生就企业年金、社会保障与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他指出,“社会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基础,企业年金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无独有偶,社会保障制度和企业年金专家、社科院研究员郑秉文在接受记者访问时也谈到,“要从建立和谐社会与和谐资本市场的高度来认识企业年金的重要性”。可见,企业年金是中国在未来时间解决养老问题,增强社会保障,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保证,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年金作为我国养老保险的第二支柱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年金在我国发展已有十年之久,目前我国的企业年金市场已经初步形成.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状态是处于垄断与竞争并存.企业年金市场和供给是充足的,而企业年金市场的需求则是不足的.解决供需矛盾要采取有力的措施,而政府发挥作用则是根本性的.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企业年金已经形成了与资本市场的协同发展,我国企业年金的有效运营也将对资本市场起到积极作用。因此要促进企业年金的健康增长从而带动资本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建立企业年金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年金,即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指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公共养老金或国家养老金制度之外,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建立的,旨在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是养老保险制度有益的必要补充。企业年金不同于国家强制建立的基本养老保险,也不同于纯市场的商业人寿保险,它本质上是企业自愿为职工建立的养老福利制度。  相似文献   

18.
2001年经国务院同意,辽宁省成为企业年金制度第一批试点省份。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辽宁省企业年金制度发展速度差强人意。据相关报道,2005年1月辽宁省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有1124家。时至2007年8月底.参加企业年金的企业数量增长仅500余家.建立规范的企业年金制度的企业仅仅330户,并且企业类型主要集中在煤矿、电力等大型或超大型企业。  相似文献   

19.
唐杰 《发展》2008,(1):66-67
企业年金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企业和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当前,加快发展企业年金符合国家、企业和机构多方利益,有利于社会和谐、企业的发展及机构的参与。  相似文献   

20.
孙帆 《上海国资》2009,(3):94-96
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愈演愈烈,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作为伴随美国资本市场经历了40年风雨的美国401(k)计划,它又将面临怎样的新一轮的考验?它给正在起步的中国企业年金市场又有着怎样的启示?本期"翰威特前沿"通过剖析美国401(k)计划,针对目前中国养老金制度,翰威特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以期促进中国企业年金制度更加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