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产业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产业,是当今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又是我国医药经济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表明,中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药现代化是提升中药产业的重要途径。当今国际国内医药市场的各种变化及21世纪医药市场的发展趋势,在给中  相似文献   

2.
从全球医药经济情况来看,全球医药经济持续减速,化学药市场增长乏力,近几年世界药品行业眼光更多投向植物药及天然药物。而随着中国医药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中医药也逐步进入全球医药行业的视野,中药逐渐成为世界药物市场的新大陆,而我国中成药企业也在进行进军全球的尝试和努力。本文通过对全球医药市场的分析以及对国内中成药发展的初步情况进行数据研究,对我国中成药企业目前的环境和医药经济情况进行分析,并剖析医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一些应对策略和建议,以期能够对中国中成药医药企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中药农业有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是我国传统大宗出口商品之一,出口市场遍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成药占30%,中药材占70%。目前中药材市场有着巨大的国内外市场潜力。据有关部门测算,国际中药市场将以每年10%到20%的速度增长。世界天然药物的贸易额已达300亿美元以上。而我国相关产品的出口额仅为10亿美元,仅占3.3%,其中中成药保健品出口仅占全世界天然药物总额的1%,中成药单品出口超500万美元的仅有3个品种,相比之下,差距不小,但市场空间很大。  相似文献   

4.
<正> 世界关注传统中医药国际市场对天然药物的需求正在日益扩大,日本的汉方制剂从90年代开始,每年都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年销售额达1500亿日元,并占领国际中成药市场70%~80%的份额。在欧洲,德国是传统药销售最大的国家,年销售额达22亿美元。德国某公司生产的银杏叶提取物制剂年销售额就超过1亿美元,银杏叶及其制剂仅在欧洲市场的年销售额就高达几亿美元。英国和法国自1987年以来,植物药的购买力分别上升了70%和50%,美国的植物药市场也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这一切都说明天然药物在国际上  相似文献   

5.
王华锋 《中国经贸》2009,(13):36-37
传统药是当今发展得最快的传统产业。目前.世界植物药市场总价值已超过600亿美元,且每年还在以10%的速度增长。据有关国际组织预测.今后一段时期,国际传统药品市场将增长至1000万美元的销售规模。这无疑将给中国中药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相似文献   

6.
中国还是中药大国吗?在国际市场上一年高达200亿美元的植物药贸易额中,我国出口的产品只占5%左右的市场份额,且大部分为附加值低的中药原料.在中成药数10亿美元的贸易额中,只批准有20个汉方制剂的日本,处方主要来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原料75%又由我国输入,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却达到了70%以上;而我国拥有400多种中药制剂,国际市场占有率仅3%,还不及日本一个救心丹的销售额.且不说国际市场我国中成药的窘困,就连国内市场也很不景气,已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40种天然药在我国注册,2001年1月~9月,我国中成药进出口总额1.0719亿美元,其中出口7171万美元,同比增长6%,进口额3548万美元,同比增长119.24%,其中很多是利用我国药材深加工的中药制剂.内外交困,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所有有志于中药发展的国人面前.  相似文献   

7.
生物技术要走向产业化、中药要走向国际市场,必须进行分离纯化,而分离纯化的核心是工业制备色谱系统.目前国际上95%的天然产物,是通过工业制备色谱系统完成纯化的,它占相关产品总生产成本的60-90%.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传统药物的生产技术与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中药和民族药发展经历了从手工作坊到现代化工业的根本转变,传统药物也逐渐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进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9.
目前,纺织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6%,实现利税占全国利税总额的8%,职工数约占全国职工总数的1/10,国内市场上纺织品和服装零售额占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6,国际市场上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额占全国出口商品总额的1/4以上。  相似文献   

10.
办好纺织国际科技产业城加快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吴文英纺织工业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目前,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10.7%,就业职工人数占全国工业职工的14.4%,纤维出口创汇占全国出口创汇总额的29%。但是,自八十年代末以来,纺织工业的发展逐步陷入...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还是中药大国吗?在国际市场上一年高达200亿美元的植物药贸易额中,我国出口的产品只占5%左右的市场份额,且大部分为附加值低的中药原料。在中成药数十亿美元的贸易额中,只批准有20个汉方制剂的日本,处方主要来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原料 75%又由我国输入,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却达到了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由于人们对绿色食品偏好,以及对西药毒副作用惧怕,导致中药在世界范围内市场逐步扩大.欧共体对中草药的统一立法,以及美国食物和药物管理局(FDA)接受中药复方药物进行临床试验,打开了中药进入世界发达国家医药主流市场的大门,为中药走向世界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市场空间.有专家预言,入世后,中药有望成为我国进入国际市场的主导产品.同时,在中药研究方面我国也具有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较强的科研攻关能力.入世后,我国的中成药可以大批出口到欧美等西方国家,这为我国中药生产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宁夏在发展中药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将这种传统优势变为现实的市场优势,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  相似文献   

13.
中药行业是医药行业中的相对优势产业,目前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加入WTO,我国中医药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在国际化的竞争中赢得先机,值得整个中药界深思。2001年我国中药出口实现了2.9%的低增长,有望逐步走出连续几年的下降趋势,且附加值较高的中成药和保健品占中药出口的比重有所上升,2002年中药出口形势可谨慎乐观。但由于我国中药产业基础较差,因此积极推进中药产业的现代化进程成为当务之急。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下,我们应抓住目前难得的发展机遇,勇敢地迎接挑战,争取实现我国中药产业的跨越式大发展,使我国中药产业成为民族产业的新希望。  相似文献   

14.
中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在即,使我国医药工业开始和国际市场接轨,直接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1993年,我国化学制药工业总产值514亿元,主要原料药产量10.9万吨,主要制剂产量,抗生素粉针63.8亿瓶,针剂229.7亿支,片剂2907亿片。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产业发展前景光明 创国际品牌成为当务之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药是当今发展得最快的传统产业。目前,世界植物药市场总价值已超过600亿美元,且每年还在以10%的速度增长。据有关国际组织预测,今后一段时期,国际传统药品市场将增长至1000万美元的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墙体材料企业约有10万家,每年生产各类新型墙体材料约3500亿块,约占墙体材料总量的40%,其产值接近建材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是中国建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的开局年,宏观经济运行仍然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宏观经济的持续向好,市场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将为我国墙体材料产业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医药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久必需品,以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和高附加值的标准来衡量,用现代生物技术装备起来的医药工业,是富有生命力的“朝阳工业”。长期以来,国外的医药工业发展经久不衰,而我国的医药产业在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下,近年来也开始步入“转轨期”,尤其是本市的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已进入重点发展新时期,因此,抓住机遇,创造条件,努力追踪这一“朝阳工业”,构筑上海21世纪医药工业新高地,乃是上海科技界和医药界当务之急。筹建生物技术工业园区加快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化现代医药生物技术的核心是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  相似文献   

18.
进入90年代以来,天然药物开发已成为医药发展的潮流。中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面临着千载难缝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已列为我国产业发展的重点。广东是我国中药产业的主要基地之一,香港亦拥有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种种潜在优势,粤港两地依托内地、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作良好的合作机制,将有力地促进现代化中药产业的发展,并成为粤港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正柳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长为新的增长引擎。2012年,柳州市的新兴产业正在加快发展,生物制药、新材料产业增速分别达24%和20%;然而,柳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比较弱小,2011年四个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4%。作为老工业基地,柳州产业发展受环境、资源制约比较严重,要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国内制药生产技术日益先进和完善,新医药产品的上市使医药市场格局发生了变化,促进了医药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省医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医药工业实现快速发展。但从总体上看,由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滞后,现行管理服务体系不适应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