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丽华 《农业经济》2007,(10):18-1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有了支持保护农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经济基础。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是解决农业和农村问题的关键,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承载者,加快对农村智力建设的开发程度,是事关提高农业生产率,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科技向农业生产力转化,为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原动力的重要保障,因此要求我们高度关注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问题,改革和完善农村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率,加大农村教育的总量,内外结合,政府统筹。外部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完善新农村建设中的教育开发模式;内部充分发挥农村组织和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人力资源的自我开发。同时改革农民培训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建立和完善农村人才的挖掘、培养和发挥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广东省湛江市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破解“三农”问题为着力点,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兴起了一场深刻的乡村变革,广大农村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可喜变化。一、从创建生态文明村起步,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湛江地处祖国大陆最南端,在广东省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上世纪末,湛江“三农”问题相当突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缓慢、农作物结构单一,农产品卖难、收购“打白条”,全市33家糖厂严重亏损、资不抵债,拖欠农民甘蔗款达16亿元之多;雷州半岛部分地方长期受干旱…  相似文献   

4.
梁利 《农业经济》2006,(8):58-5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发表。这是2034年以来中国连续第三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了中国领导人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  相似文献   

5.
实践"三个代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在广大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生产力获得了巨大解放,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高,总体上已步入了小康水平。生产力的发展使农民群众在更高层次上求知、求富、求乐、求美的愿望日益迫切。如何引导广大农民在小康的基础上朝着现代化方向迈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们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统一认识,真抓实干,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就要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  相似文献   

6.
促进村镇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方式和提升农村服务功能,从而促进城乡社会一体化,应该是建设新农村题中应有之意。而提升农村服务功能就是使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似的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它应该是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始终关注和最终要解决的问题。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农村投入总量大幅度增长,破解农民公共服务缺失的努力也已经初见成效。以我们南宁市为例,通过“三大会战”增加了对农田水利的投入,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农村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农村社会保障工作逐步完善。但是,农村公共服务和农民群众需求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结合人本管理理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人为本”理论,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典范“赣州模式”、“徐闻模式”进行分析,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以人为本”的实质含意,即在政府的主导作用下,在农民群众收入增加的前提下,从实现农民群众利益出发,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性,让农民群众自己来解决当前农村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是农民,关键在村党支部。在既定方针政策下,如何发挥枝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带领广大群众推进机关报农村建设,显得至关重要。最近,市农经学会《上海农村经济》杂志编辑部与金山区农委、金山区经济委员会村级经济办公室在金山区漕泾镇沙积村召开“村官”话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与会“村官”以“新农村建设与‘村官’责任”为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会议发言内容摘编如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业生产力不发达,农民整体素质不高,是制约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关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实现这个目标,首要前提必须切实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增强致富本领,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发展。农广校具有体系健全、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的优势,能够以远程教育培训体系为依托,对农民进行大规模的科技培训和多层次的学历教育,是符合国情民情、行之有效的农民教育培训形式,是培育新农民、服务新农村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事关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因此,长期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国家始终将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作为每个年度要办的大事实事来抓.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各地也纷纷行动.在农民科技培训上下了很大气力.也取得了许多成绩。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的农村科技推广体系“线断、网破、人散”问题,导致农业科技成果“热在城里,冷在乡里,停在村里,到不了农民手里”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本文提出了构建由科技法规与政策、科技投入、科技组织、科技产品有机结合形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公益性科技支撑体系,设计了公益性科技支撑体系的运行体制和激励机制,建议通过实施和完善科技支农“110”工程,完善和深化农村科技培训工程,全力实施农村科技特派员工程,实施大中专毕业生支农工程和新农村建设义工(志愿者)工程等,基本满足广大农民对先进适用技术的需求,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2.
张晓兰 《农业经济》2006,(10):67-67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增训,并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来进行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对整个先进性教育活动要坚持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题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体现了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为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服务的。要把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办成“群众满意工程”,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办成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十六大以来,我们党连续发了三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使农业在宏观调控中得到加强,农村在城乡统筹中得到发展,农民在增收减负中得到实惠。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阜城县人口33万,其中农村人口29万,下辖10个乡镇,610个行政村,是个典型的农业县。自去年以来,阜城采取有力措施,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通过提“升农民内力”,借助“社会外力”,深“挖农村潜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升农民内力”,培育新型农民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培育新型农民队伍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狠抓了农民素质的提高。一是提升农民科技素质。以培训农村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重点,在农村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以增“强双带双富”能力为主题的推进科普创新、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双推双促”活…  相似文献   

15.
按照20个字的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是“五新”:生产力要达到“新水平”;农民要过上“新生活”;农村要有“新风尚”;村容要展现“新面貌”;农村发展要有“新机制”。这五个方面的“新”要求,是新农村建设的要义所在。所以,仅仅是富了还不能叫新农村,新农村包括的内容是丰富的,既有物质层面的东西,也有精神层面的东西,既有经济层面的含义,也有社会层面的含义。因此,在农村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形成知荣辱、明是非、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八荣八耻”抓住了当前人民群众普…  相似文献   

16.
农民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途径,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十一五"以来,随着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各级政府加大了经费投入力度,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二五"是我国加  相似文献   

17.
杜建国 《南方农村》2009,25(4):37-4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农村现代文明进程,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的道德和文化素质。当前广东省农民面临科学文化水平偏低、思想观念相对滞后、道德观念较为淡薄、文化建设投入明显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进程。因此,必须从思想认识、培养教育规划和推进策略、建立和健全农民教育和培训体系、经费投入、资源共享、创新农村文化生活载体和手段、建立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加强农村文化工作专职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农民道德文化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加快农村现代文明发展进程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三农”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新阶段的历史性主题。但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当前集中表现为“三个难题”、“三个不相适应”和“三个不良倾向”。资金投入筹措难。资金投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约瓶颈。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个目标都离不开资金投入。过去,农村道路、桥梁、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二次改水、环境整治等公益事业建设的投入,除了财政投放外,主要靠“村提留、乡统筹”的资金。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保障镇…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主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江苏作为东部沿海比较发达的省份之一,有可能也有必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重要前提。要认真贯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方针,走新型“三农”发展道路,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进一步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长效机制。对“三农”应该予得更多、取得更少、放得更活,并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促进公…  相似文献   

20.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搞好“统筹”,不仅要统筹好城乡协调发展,更要统筹好发达地区和欠发达落后地区的协调发展。建议国家对边远欠发达地区给予较为特别的政策扶持,为边远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实施边远欠发达地区农民素质工程。一是鉴于边远欠发达地区大都属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有多种语言,在信息交流上有一定滞后性的客观实际,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贫困农民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增强边远欠发达地区农村现有劳动力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二是在边远欠发达地区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