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极大地增强了农业发展的活力,同时也给粮食部门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粮食部门是重要的涉农部门,是党和政府引导农民发展农业生产、搞活粮食流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依托力量。支持农业发展,搞好农村建设,引领农民致富奔小康,既是粮食部门的历史责任,同时也是粮食企业立足行业优势,服务“三农”求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是发展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各“地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从整体上看,大多数地方都能够将新农村建设与春耕生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自觉地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在谋划新农村建设的长远规划中,牢牢地抓住眼前的春耕生产不松手。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将新农村建设与农业生产相割裂的倾向。有的干部认为,农业生产是农村最基本的一项日常工作,不用政府去管农民也会主动干好,而新农村建设才真正是政府应该重点抓的大事。抓农业生产就会耽误抓新农村建设,抓新农村建设就没有时间抓农业生产。在他们的心目中,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部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要抓好以下几点:一、坚持以规划为基础,建设农民新家园;二、必须始终坚持政府引导,充分发挥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组织服务优势;三、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切实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大力发展农村新经济;五、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农村新风尚.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是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也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发展。新阶段“三农”问题的中心任务是要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国外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经验和我国十几年来的产业化实践充分表明,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新时期破解“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举措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为“三农”工作指明了今后发展的方向。社会各界迅速行动,在全国形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讨论和建设的热潮。从本期起,我们新推出“新农村建设”栏目,及时报道各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产生的新典型、新做法、新经验,如实反映农村中出现的新风貌、新气象,总结建设和发展的规律,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实际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农业职业教育陷入困惑的表征,并进一步探析困惑产生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可以说,新农村建设涵盖了经济、政治、化、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内容丰富,涵义深刻,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建设新农村,需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统筹谋划建设的内容、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必须始终不渝地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搞好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坚持规划先行,抓好试点示范,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在工作中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促进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同时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广大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我们只有不断深化对广大农民群众主体地位的认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新农村建设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1.
培育苏北新农民是江苏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皋艳 《农业经济》2006,(11):10-12
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工作的重点。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由一种追求的憧憬和发展的方向,成为当前一项紧迫的工作任务。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江苏的重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对我们党“三农”政裳的继承和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加大农业投入,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这是粮食部门服务于“三农”,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和指导方针。现结合定陶县粮食局的成功做法,浅谈粮食部门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一、巍山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有利条件和现实困难 巍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一定的基础和很多有利的条件:一是“三农”形势较好。2006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87823万元,比上年增长12.2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0836万元,比上年增长2.20%:农民人均纯收入1632元,比上年增长6.11%。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2005年建成了巍南高等级公路,2008年关巍公路改扩建设工程也将竣工,随着巍山南连南涧,  相似文献   

15.
深入开展农资打假工作,提高质检部门服务“三农”的有效性,是全国质检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过去的一年里,各级质检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围绕服务“三农”工作,按照全国农资打假的统一部署,以化肥、农药、农机及其零配件为重点产品,以整治区域性质量问题、查办坑农害农违法案件,开展“农资打假下乡”为主要任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下乡”活动.各地质检部门以农民投诉农资质量问题多的地区为重点,共出动执法人员32841人次,深入农户20447家,抽取农资样品10471个,开展了“进百村、入百户、抽百样--农资打假下乡活动”.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粮食部门是重要的涉农部门,粮食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相联。近年来,我市粮食部门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适应农业产业化的新趋势.响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围绕服务“三农”做文章,取得了明显成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也是我们国家对“三农”问题从社会、经济等宏观角度进行思考,寻求解决途径的一个重大举措。它为我国农村指明了发展方向,也就是说农村要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向发展。在各地已经或即将进行的新农村建设中,笔者认为应正确认识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江苏省大丰市“十一五”期间的中心工作之一。近期,大丰市结合本地实际,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41个村,根据农民主体、政府引导,统筹规划、逐步推进,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完善机制、协调发展的原则,按照“新产业、新村庄、新农民、新生活、新风尚、新机制、好班子”的总体要求,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力争在五个方面取得突破。着力抓好村镇规划建设,努力在改变农村人居环境上求突破高起点制定建设规划。我们将按照“系统性、科学性、前瞻性、严肃性、个性化”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编制试点村规划,确保2007年全面启动市镇试…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举措,这是中国农村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厦门的“三农”问题,在农村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具有一定的先导性、典型性和代表性。作为经济特区,更要加强探索,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先行试验和示范带动作用。既要融入全局,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三农”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新阶段的历史性主题。但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当前集中表现为“三个难题”、“三个不相适应”和“三个不良倾向”。资金投入筹措难。资金投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约瓶颈。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个目标都离不开资金投入。过去,农村道路、桥梁、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二次改水、环境整治等公益事业建设的投入,除了财政投放外,主要靠“村提留、乡统筹”的资金。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保障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