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县域棉花生产格局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采用空间集中和集聚分析方法,对1978—2011年中国县域棉花生产格局时空演变展开分析,发现中国棉花生产的空间集中程度经历了降低、平稳和上升三个阶段,整体上空间差异变大,地理重心持续向西北方向转移。棉花生产整体上高度集聚,局部呈现出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流域高值集聚区由片状缩减成斑块状,西北棉区逐渐形成大片区高值集聚区的变动特征。利用空间误差模型对1981、1991、2001和2011年生产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劳动力投入,农业机械和化肥的使用对棉花生产具有正向的影响,其中技术进步影响最大;地膜、农药的作用下降,农药在后两年显现出负向影响,灌溉的影响不突出;消费市场和劳动力的非农化在县域尺度上对棉花生产格局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理论分析,构建长江经济带包容性绿色增长评价体系,选用熵权TOPSIS法评价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和对数离差均值等差异性指标测度了长江经济带各区域内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均等化程度,并引入σ收敛模型、绝对β收敛模型和条件β收敛模型检验其收敛性特征。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整体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以2013年为转折点,呈现先递减后上升的趋势;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扮演着长江经济带整体包容性绿色增长中最重要的两个角色,绿色生产与资源消费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区域差异以2013年为拐点,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各区域包容性绿色增长存在着显著的收敛性,上、中游地区β收敛系数的绝对值明显大于下游地区,存在着上、中游地区对下游地区的"追赶效应";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对各区域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收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科学识别绿色金融发展格局的时空变迁并揭示其空间关联结构,是实现绿色金融区域协同发展的前提。采用定基极差熵权法测度2008—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绿色金融指数,随后运用地图可视化、动态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绿色金融发展的时空格局、重心迁移与离散趋势进行刻画,并引入修正引力模型对省域间绿色金融关联发展强度进行量化,最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了绿色金融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及其演化特征。研究表明:第一,绿色金融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中部、西部、东北三大地区间水平差异有所收敛,但与东部的差异依旧明显;绿色金融发展态势稳中向好,持续提升空间较大;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呈现“自东向西、由南至北”梯度降低的格局分布,发展重心呈现向西南方向转移的趋势。第二,绿色金融发展空间关联网络密度、连通度与稳定性稳步提升,但整体关联度较低,新疆与西藏被孤立于网络以外,关联发展更多存在于东中部省份之间,中西部省份间关联发展程度较低。第三,东部沿海与中部省份中心度较高,处于网络的核心地位,有着较强的吸收与辐射能力,兼顾扮演“发动机”与“中转站”的角色,有效沟通了东西部间的绿色金融发展;多数省份的“中介”属性逐步弱化,...  相似文献   

4.
基于ESDA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我国1995—2011年31个地区的人均高新技术产值数据,对我国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的变化趋势、特征及成因进行了探索。分析表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国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总体空间差异呈现缩小趋势,局部空间差异也不断缩小,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和西部地区,表现出与周边地区趋同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5.
杨泽  程广  王旭霞 《西部金融》2021,(3):88-96,封3
本文选取2010-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来探究绿色金融对包容性经济增长的影响,引入政府作用作为中介变量深入探究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运用替换被解释变量法以及分位数回归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分析.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政府作用对包容性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适当加强绿色金融和发挥政府作用是有...  相似文献   

6.
根据测度指标的可量化性、科学性原则和数据的可获得性、权威性原则,利用文献研究法和专家调查法构建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然后运用熵值法测算中国31个省份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并作比较分析,并利用空间聚类分析方法对各省份文化产业竞争力差异进行分析,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全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空间相关性和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研究发现:全国范围内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有较大差异,总体上呈现由东向西下降态势,东南沿海地区是文化产业强省份的集聚地;全国文化产业竞争力在整体上呈现出空间自相关性,即表现出较强的集聚效应;全国文化产业空间格局发生一定程度的演变,东南沿海的文化产业强省份具有溢出效应,一定程度上带动中部和西部地区发展,其他区域格局相对稳定;冷-热点区域的空间分布呈现热点值由东部向西部递减的趋势,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有一定热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8.
论文借助方向性距离函数(DDF),构建了17个国家级重点开发区中90个节点城市的绿色效率、经济效率和绿色经济效率模型。然后利用K-means聚类对城市进行分类。最后,借助GML指数探究了四类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时序特征及驱动因子。结果表明:90个城市可划分为兼顾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绿色增长型城市、忽视环境问题的增长型城市、以环境代价换取经济效益的污染增长型城市以及环保和经济双失利的落后型城市四类; GML指数分析表明,GML和TC曲线呈现出震荡上行态势,而EC曲线并无明显时序特征,技术效率是影响绿色增长型和落后型城市绿色经济绩效的主要因素,增长型城市则受到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双重作用,污染增长型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驱动因子表现出阶段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水资源约束与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结构变动因素相耦合,用以评价新疆产业用水增长质量。通过构建产业用水的边际效应分解模型,计算了新疆2005—2010年产业用水的规模、技术及结构的边际效应,并进行了时空分异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新疆产业用水增长质量指数,运用ESDA方法,探讨新疆产业用水增长质量的空间关联模式,得出研究期内产业用水增长质量呈现正的空间自相关,并且空间集聚方式以H—H、L—L为主要特征,区域空间差异明显。因此,新疆应该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用水技术的引进与创新,促进水资源在产业内部及产业间循环利用;经济发达且用水质量较高的地州应该发挥经济增长极的作用,改善经济落后地州的产业用水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01年到2020年我国省级年度面板数据,构建了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指数进行测算,运用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泰尔指数和莫兰指数对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动态变化、差异性以及空间分布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第一,我国整体绿色金融发展指数呈现连年上升的趋势,且东部地区多年表现出高水平、高增长状态,与中西部地区发展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第二,绿色金融发展较为稳定,一年后大部分都维持在原有的等级水平,且较低水平区域向上转移的概率一般大于较高水平区域向下转移的概率;第三,从总体发展差异来看,二十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指数差异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发展差异不断扩大,并且地区内部的差异较地区间的差异对总体差异贡献较大,从地区内部差异比较看,东部地区差异远超中西部地区;从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指数的区域间分布状态来看,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着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呈现出“正向集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30个省市区(不包括港、澳、台和西藏地区)为研究样本,将经济系统分为经济生产子系统和环境治理子系统,采用网络SBM-DEA模型对2001—2013年中国及各省份的低碳经济增长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并计算各地区经济生产效率与环境治理效率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低碳经济增长效率呈现“U型”变化趋势,2001—2007年下降,2007—2013年逐步回升;低碳经济增长效率较高区域逐步由北部沿海向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扩散,西南地区低碳经济增长效率有所提高但整体仍处于效率一般状态;经济生产效率明显高于环境治理效率,且整体耦合协调度偏低。低碳经济增长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经济生产系统和环境治理系统的共同作用,应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实施因地制宜的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服务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与趋势,对中国服务经济发展的时空分布情况进行研究意义重大。方法/过程选取我国除港澳台地区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为样本,利用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及31个研究样本统计年鉴的数据,对中国服务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中国总体上已于2013年进入服务经济时代,但样本中仅有32.3%的省市自治区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各地区服务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20世纪90年代初和2016年是中国服务经济发展的关键时间点;在31个样本中,地区服务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西南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西北地区,且东部沿海地区服务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大部分样本的就业结构变动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旅游外汇收入为测度指标,采用统计学和ESDA方法,分析2003—2014年湖北省入境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了入境旅游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时间演变特征方面。绝对差异呈持续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呈“N”形变化,处于高位运行;依泰尔系数分解特性可知,武汉城市圈是湖北省入境旅游经济差异的主要贡献者;Global Moran’s I值表明,湖北省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在空间上相邻。(2)空间演变特征方面。湖北省各地区入境旅游经济等级层次增加,等级数量结构趋向于“瘦高形”,但低于平均水平的地区占绝大多数;高于平均水平的地区为省会城市或拥有高级别旅游资源的地区,它们对全省入境旅游起决定作用;Local Moran’s I值表明,湖北省入境旅游经济呈现“双核”空间结构。(3)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产业政策、重要事件是湖北入境旅游经济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13与2018年城市POI(兴趣点)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法与热点分析法,探究乌鲁木齐商业中心演变与商业空间格局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13—2018年乌鲁木齐商业空间由单一核心逐渐发展为多核心商圈,各类商业辐射范围扩大、集聚程度增加,但发展速度不均;商业空间呈多中心组团沿交通干道向两侧延伸的扩散方式,南部区域商业职能较北部更完备;不同的商业业态集聚形态与区位存在差异,核心区商业职能完备且功能互补,外围区商业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城市拓展速度,各类商业网点分布较为分散。从宏观角度剖析乌鲁木齐商业规划与布局问题,为城市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分布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从国家创新体系到区域创新体系的延伸 国家创新体系现已成为研究国家创新能力、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框架.Freeman(1987)和NeIson(1993)的工作显示,日本、美国和其它国家在创新的组织体制和文化上的根本不同.OECD,EC andUNCTAD也都采用了这一概念,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分析框架.我们从1996年开始,在科技部工业司的支持下,开始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对国内外有关技术创新主要观点及其演变、技术创新界定所涉及的主要问题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与障碍进行分析,提出了如何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旅游景区经营模式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当前我国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中存在多头管理、政企不分、资源破坏、秩序混乱等种种问题,其根源在于我国旅游景区经营模式不合理。因此,创新我国旅游景区的经营模式迫在眉睫。我国旅游景区经营模式创新要遵循相关原则,并从理念、体制和运作三个层面探索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该文在对现有研究文献系统分析基础上,从产业发展的潜力、投入、产出以及环境支持等方面构建了区域绿色食品产业竞争优势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以截面数据为基础的因子分析评价模型,综合评价31个省市区域绿色食品产业竞争优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区域绿色食品产业竞争优势的空间演化规律与特征,从而为政府制定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战略和产业空间布局调整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