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叶知秋:从产业变迁看中国经济转型之路 从2010年开始,中国企业家已经体验到凶险的“滞胀”,通胀高企,增长乏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一切是怎么来的?未来会怎样?我们2012年中期报告会围绕这个主题,试图以管窥豹,从不同角度描述产业价值链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朱月宁 《英才》2009,(10):102-103
教育,到底是投资还是消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张新民对教育的个人最新观点是:“继新能源、循环经济、与环境和谐共生并且能够起到环境保护怍用的产业之后,教育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的增长引擎。”在2009贡献中国高峰会“寻找新的增长引擎”分论坛上,张新民直抒己见。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经济增长由超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中高速增长正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新常态。那么,应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的这些变化,特别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为此,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厉以宁先生首先表示,最近如果看中国的报纸,可以经常看到一个字眼,就是“新常态”,怎么来理解这个“新常态”?我们首先讲,经济的超高速增长是“非常态”的,它是不能持久的,这是一个规律。所以,我们今天讲中国经济的“新常态”,这有两层含义:第一,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是为了过分强调速度而超高速增长,这对中国经济是不利的;第二,过高的增长会带来许多不利因素,比如资源消耗过快、生态恶化、低效率、产能过剩等等,特别是会因此错过了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期,从而留下了很多后遗症。  相似文献   

4.
谢泽锋 《英才》2013,(3):98-99
经济学界仍在辩论,以鄂尔多斯为代表的政府主导的“造城运动”,是否会在其他城市展开。 城镇化被视为今后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甚至被看作未来改革的主要抓手。但在鄂尔多斯等“鬼城”现象出现后,问题来了——城镇化是经济增长的自然结果还是经济增长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曾经为中国经济带来高速增长的有利人口结构即将发生转变。尽管业界关于“人口红利”消失的拐点有多种说法,但对于这一趋势的出现已形成共识。那么,一旦“人口红利”消失,是否会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如何未雨绸缪,寻找新的增长模式?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恐惧“人口红利”的消失吗?劳动力比较优势真的就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惟一的可依赖优势吗?本期专题为读者提供了多种视角观察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6.
刘宝华 《经营者》2014,(12):164-167
德尔福中国去年同比增长18%,但未来7年它的目标是平均年增长率接近20%,这可能吗?  相似文献   

7.
何晏 《经营者》2013,(12):36-37
一直以来,关于中国经济未来走势的讨论中,其规模总是容易让人感到乐观,但事实看起来并非如此 越大越乐观吗?一直以来,关于中国经济未来走势的讨论中,其规模总是容易让人感到乐观,理由是一中国经济体量庞大,足以吸纳经年累月的公共项目支出,即使有所浪费也不会拖后腿;中国人口数量庞大,而且仍然“足够贫穷”,追赶型增长在中国似乎还有无限空间。  相似文献   

8.
雷霆生 《经营者》2012,(1):44-45
整个行业将不会回到旧的增长模式。那些不能适应这个变化市场环境的“玩家”,将首当其冲输掉这场“游戏”这是中国汽车行业向未来支付的代价  相似文献   

9.
受加入WTO的影响,2002年1月l2日起,以天汽集团为首的轿车企业掀起降价狂潮。这次降价说明了什么?又意味着什么?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的不断下降,标志着中国整体上摘下“世界低收入国家”的帽子,使私车进入家庭成为可能。这本应是中国汽车业得到长足发展的契机,然而,迎接中国汽车业的却是世界汽车工业严重生产过剩。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汽车工业应当如何应对呢?本文就是通过天汽降价的原因分析,针对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对中国汽车工业未来的出路和发展提出了建议,这就是:借助外力激发企业…  相似文献   

10.
2014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境外一些机构与媒体对中国经济发起新一轮“唱衰论”,妄图影响国际社会看好中国发展的主流预期。究竟是哪些人对“唱衰论”乐此不疲?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发展大势怎样看?  相似文献   

11.
微言e语     
《中国就业》2013,(12):59-59
“海归”回游为哪般 11月4日《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在京发布。蓝皮书指出,2012年我国海归数量达到27.29万人,同比增长46.56%,出现“史上最大海归潮”。未来5年内,中国将迎来回国人数比出国人数多的历史拐点。“海归”大规模回游为哪般?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十二五”规划把未来5年的年均经济增速定为7%,但一般认为这是一个保守的数字,至少可达到8%以上。更有一些学者预计,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经济都可以保持年均8%的增长水平。  相似文献   

13.
冯晞 《企业家信息》2012,(2):117-118
前几天,在杭州萧山机场看到浙江大学管理学院EMBA招生广告的宣传语:“培育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健康力量!”我看后一头雾水,驻足自问:什么是健康力量?这力量营销好使吗?就是这句宣传语,引起了我对国内商学院营销之道的种种思考。  相似文献   

14.
杨智伟 《中外管理》2013,(11):16-16
“你幸福吗?”央视的这一引起褒贬不一争论的命题,也同样适用于今天的中国企业。什么是幸福的企业?那些拥有强大生命力的企业是幸福的企业吗?彼得·圣吉曾经说过:“真正能在未来获得成功的组织,将是那些发现有效途径去激励人们真心投入,并开发各级人员的学习能力的组织。”诸多中国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正在失去产生利润的源泉。客户幸福、员工幸福、投资者幸福,企业才能幸福。只有从对“物”的关注到对“人”的关注,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很显然我们的差距还很大。还是那句话:“你幸福吗?”  相似文献   

15.
潘虹秀 《中国企业家》2009,346(17):98-102
第九年,长江畔,《中国企业家》对“长江后浪推前浪”未来之星的逆势凶猛第一次追溯:什么是逆势中最凶猛的力量?什么才是新兴企业的杀手锏?谁更具“爱拼才会赢”的创业精神?如何探寻资本新动力?  相似文献   

16.
如何挽救媒体的权威?传统媒体难以“权威”自许,这就是今天中国媒体的最大危机了。美国受众弃报纸取网络图的只是方便,未来的受众则是压根不再相信报纸。  相似文献   

17.
日前,国际上一些人在唱空中国,“中国经济要崩溃”。国内的房市正出现价量拐点,又一些人纷纷要求放松银根“保增长”。到底怎么看中国经济?2012年中国经济该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18.
徐孙坤 《政策与管理》2013,(12):116-117
10多年来,净水机在中国市场推而不广,反而频频出现“为卖高价、牟暴利,假洋品牌横行”的市场乱相。未来谁能改变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19.
刘宏君 《中外管理》2008,(11):41-42
奥运,我们成功了;太空,我们征服了,“中国造”却为何在“三聚氰胺”这个小阴沟里翻了船?如何走好未来路?  相似文献   

20.
《中外管理》2014,(3):22-22
腾讯和阿里,是怎样昂首进入全球IT企业10强的? 2014年1月16日,《华尔街日报》专栏文章惊呼“中国创新机器的崛起”,认为今日中国正在从“世界工厂”升级为“创新机器”。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2015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显示:中国高科技产出的全球市场份额已从2003年的8%上升到2012年的24%,居全球第二位,并有可能在未来数年内超过占此27%的美国。在2001—2011年间,中国研发开支以年平均18%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