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11年中欧班列开通,不仅使得欧亚国家经济联系紧密,更是贯彻国家"一带一路"的重要表现,中西部地区融入全球化及产业技术转型升级最大的瓶颈就是物流问题,中欧班列的开通为中西部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便利,将地缘劣势转化为地缘优势,本文主要分析中欧班列开行现状,发展前景以及对于中国中西部地区影响,促进内陆地区参与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铁路运输建设是"一带一路"倡议布局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立足于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的基础,中欧班列快速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分析中欧班列发展现状,探析其发展难题,并且提出相关优化方案,使中欧班列能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发展。优化铁路物流中心布局、加强国际转型物流节点建设、补强铁路场站设施设备、丰富中欧班列运输产品种类,使中欧班列真正成为带动沿线国家经贸发展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3.
中欧班列是“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深化我国与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本文总结了自中欧班列开行以来的发展成果,同时剖析了目前中欧班列开行中存在的标准不统一、返程运量少、运行时间无法保证、去程满载率低、无序竞争等问题。本文针对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了进一步优化中欧班列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提出:打造"中欧班列"品牌,建设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的国际铁路运输通道。作为国内开行的众多直达欧洲集装箱货运铁路班列之一,"汉新欧"应抢抓国家整合中欧班列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优势,主动对接市场,加强对外合作,大胆改革创新,加快市场化和去补贴化进程,力争发展成为辐射华中地区的唯一中欧国际铁路班列。  相似文献   

5.
<正>中欧班列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班期和全程运行时刻开行,运行于中国与欧洲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的集装箱等铁路国际联运列车。自2011年首列中欧班列由重庆开往德国杜伊斯堡以来,中欧班列保持安全稳定畅通运行,开创了亚欧国际运输新格局,搭建了沿线经贸合作新平台,有力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物流运输也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今国际贸易领域中,如何将商品的实用价值最大程度地进行空间转移,缩小时间成本,创造商品的时间与空间效益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欧班列应运而生,中欧班列正向着产品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与传统的海运相比,中欧班列具有较多优势。但中欧班列发展中也发现如通关手续复杂,回程货源短缺等问题。本文将深入探究中欧班列在运行中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7.
中欧班列是深化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亚欧大陆商贸往来重地和中外物流大通道,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和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新疆将在亚欧大陆铁路运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打造中欧班列新疆集结中心的有利条件,研究了影响中欧班列运输便利化的制约因素等四个方面问题,提出了四条建设中欧班列新疆集结中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欧班列伴随着"一带一路"的快速发展也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其中东部通道在我国与欧洲各国的经贸合作往来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以中欧班列"东通道"为主线,分析各枢纽节点的发展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发展问题,最后为中欧班列"东通道"的现存问题给出一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智力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依托"中欧班列(重庆)",融入"智力丝绸之路"既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对"欧"合作的必然要求。占据全国中欧班列近一半的"中欧班列(重庆)",为重庆融入"智力丝绸之路"提供了基础和条件。通过开展"中欧班列(重庆)"与"智力丝绸之路"融合的战略规划、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协同创新、促进其与"西部创新中心"有效融合,是重庆融入"智力丝绸之路"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中欧班列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推动我国和中欧班列沿线国家或地区经济互惠、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文章从运输需求的角度,对目前中欧班列运输市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再认识并提出相应对策。提出应以运输需求为导向,逐步满足多层次运输市场中各主体对于不同货物的运输需求,合理规划中欧班列开通城市,避免运输线路重复建设以及运输资源浪费,加强中欧班列的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中欧班列是亚欧大陆互联互通的重要桥梁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成果,是各地政府融入这一国家层面合作计划的重要举措。本文对中欧班列的运行现状进行了简单梳理,剖析了目前班列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如班列运营缺乏市场化基础、回程货源组织不足、跨国协调难度大,等等。最后,从统筹规划线路、探索市场化模式、协调和配置货源、提升贸易便利化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欧班列高质量运行的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智能物流背景下,南京海关科学应对、周密防范,采用非接触式查验等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疫情对班列的影响。截至2020年3月11日,由江苏开行的中欧班列达201列,同比(下同)增长32.7%。  相似文献   

13.
蓉欧班列的开通,是对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响应,对促进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推动四川经济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本文在分析蓉欧班列开行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来探究蓉欧班列对四川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战略为中俄跨境电商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其打破了跨境电子商务空间与时间上的制约,打通了一条中欧班列的物流通道,为促进中俄跨境电商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优势,之后探讨了"一带一路"下中俄跨境电商发展现状,最后就"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跨境电商发展加速措施展开研究,以此为推动中俄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促进中俄两国经贸合作态势良好。  相似文献   

15.
2013年金秋,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自此,“一带一路”掀开了中国与世界发展的新篇章,开启了亚欧国家合作发展新纪元。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中欧班列渐成串联中亚、连通中欧的旗舰项目。历经十余年探索与发展,中欧班列开辟了亚欧陆路国际运输的新通道,成为亚欧贸易的陆上桥梁。新疆地处我国西北,与俄罗斯、蒙古、巴勒斯坦、阿富汗和中亚三国接壤,拥有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双陆路口岸,是中欧班列西行出境的必经之地。新疆借助中欧班列的巨大优势,建构了地域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深化了国际产能合作,优化了区域开放格局,畅通了国际物流通道,维护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新疆对外贸易和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沿线多国“一体化”共建提供了有力支撑。文章通过分析中欧班列发展的现状,阐述中欧班列对新疆对外贸易的规模增长、贸易平衡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贸易方式转型、贸易成本降低、陆港建设推进等影响,提出借力中欧班列促进新疆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这一年,海关如何战略布局?有哪些重大改革?在监管、治税、打私、统计等方面又有哪些动作?干大事落实国家战略落实"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制定海关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实施方案,重点推进建立健全中欧班列便捷通关协作机制、举办沿线国家高层论坛、创新海关  相似文献   

17.
赵宁 《商业时代》2022,(5):158-161
加快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是深化对外开放,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应有之义."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有利于缓解中西部地区的区位劣势,为我国内陆地区农产品对外贸易提供新的平台.实证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中欧班列的开通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规模的增长,对内陆省份的边际影响更强,并且具有显著空间正向溢出效应,从而优化...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经济低迷和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中欧班列取得超高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不多的亮点。文章对中欧班列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通过SWOT方法分析了中欧班列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提出了未来发展策略。文章的策略分析为进一步推动中欧班列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铁路快运货物班列7月1日实行公开招标。本次参与公开招标的快运货物班列共分40个标段,其中快速货物班列36列、普快货物班列4列。承租方式为整体承租,承租期3年。据悉,快运货物班列是指在固定发到站间,有固定的车次和运行线、明确的开行周期和运行时刻,按客车化模式组织开行的货物列车。本次参与招标的40列快运货物班列分别由上海铁路局及哈尔滨铁路局、沈阳铁路局、北京铁路局、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国外关于选择物流运输服务影响因素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构建了中欧班列始发城市铁路港货源吸引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Location Quotient(LQ)模型和海关数据计算了6个典型中欧班列线路的货源吸引力。本文为中欧班列运营方科学提高线路的竞争力提供借鉴,认为政府在推进中欧班列未来发展时,可以考虑减少目前过多的始发城市布局,将着力点放到大力推进港口服务和线路运营两个维度上,通过推进跨国铁路货物运输相关国际合作协议的签订和落地保证中欧班列运行的稳定性,通过简化和优化始发铁路港的通关规则和流程提高中欧班列国际货物运输的竞争力,通过始发铁路港设施设备的改造进一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同时,也为定量分析中欧班列货源吸引力的理论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