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新基建”概念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度出现。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以5G、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领域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成为促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将有力推动经济社会质量、效率、动力的巨大变革。本文以广州市为例,研究地方政府如何加快建设新基建投融资体系,多方位着力吸引多元化投资主体,畅通投融资机制,有效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3.
于德翔觉得自己赌对了!春节后的一个月里,作为特来电董事长的他走访了大大小小的七八座城市,出差日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很多人想约见他。一个直接诱因是新基建概念的风起。疫情影响下,新基建成为最大的风口。根据央视报道,新基建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含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  相似文献   

4.
<正>“新基建”是不同于以铁路、公路、桥梁、水利工程等为主的传统基建,主要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以及相关产业链。“新基建”无疑将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带动部分领域钢材消费增长,扩大钢铁内需,其所用钢材以优特钢为主,有助于钢铁企业产品升级和服务水平提升;同时,还将推动钢铁产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相似文献   

5.
新基建与传统的 "铁公基"不同,它是结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特征,用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赋能,驱动整个社会进入万物互联时代.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大领域: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这一轮新基建是通向数字孪生世界的"数字化铁公基",将成为新常态下国内经济发...  相似文献   

6.
<正>现在是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新时代,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合作模式创新,来实现在本行业的技术进步,体现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核心科技为引领的企业核心技术体系。如果将“绿色”比作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那么“智慧”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中国政府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为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指明了方向。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交通、能源、市政这些传统基础设施获得了发展新动能,“新基建”正在引领新一轮建设热潮。  相似文献   

7.
新基建不仅仅是数字基建每每提起新基建,人们脑中呈现的都是数字化建设,但事实上中国新基建绝不仅仅是数字基建,而是在数字新基建基础上发展升级的智慧基建,其目的是打造一个支撑未来智慧世界的新基础设施。在这个智慧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内搭载的不仅仅有5G通信。  相似文献   

8.
随着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和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持续推进,对产教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将"产学研创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上升到实体层次,借助"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主体、多企参与"的"四方协同"方式,共同促进教育链、产业链、技术链、创新链与价值链"五链贯通"衔接,在此基础上我们研究出"六新"模式——重构新基建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新"方案,创新校企合作"新"路径,建设专兼结合"新"团队、开发职业标准"新"资源,搭建培养培训"新"平台,设立创新创业"新"中心,从而来实现政行校企合作各方利益共享,共担技术创新风险,共建专利池、共育新业务、共推新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健康中国与数字中国的双重战略部署下,新一轮"新基建"在医疗领域蓬勃开展,上海多家市级医院在原有自助就医、移动助医的基础上,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等创新技术,试点开展医疗收费电子票据、国家医保电子凭证、互联网医院等新兴便民服务举措,打通医疗数据通道,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升级医疗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0.
张磊 《秘书工作》2020,(3):39-40
5G时代,物联网快速发展,大数据分析更为精准,人工智能更大范围使用,这些变化将使办公室工作更便捷、参谋更科学、服务更智慧。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它为物联网提供基础,“万物互联”将成现实;为收集各类海量数据提供支持,让大数据分析更炙手可热。随着云计算和深度学习不断完善,人工智能飞跃式发展,5G改变了许多领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办公室工作也面临很多新变化。  相似文献   

11.
新基建,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代名词"新基建"不仅成为2020年频度最高的关键词之一,也成为2020年产业发展、项目投资以及城市建设的重点。新基建三大工程是:数字工程,以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即5G+ABCD)为5要素;融合工程,即产业经济数字化工程,也就是通过数字化综合平台对产业经济、传统产业进行赋能;创新工程,即利用数字经济开展创新工程,推动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关键性高科技等的发展,以及一些基础创新。有学者认为,这实质上是第四次工业革命。  相似文献   

12.
<正>关于人工智能2016年Alphago战胜了李世石之后被认为是人工智能的里程碑。数字化带来的真正变化主要来源于如下原因。首先是技术的变化。4G以及未来的5G使互联网在传输速度上实现了海量级的增长,当需要海量计算的时候,整个计算能力对数据传输的要求,包括实时性有很高的要求,而5G的传输速度可能是4G的10倍。所以,随着整个网络速度的提升,让未来在物联网阶段的创新业务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3月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成近期关注热点。在全球经济巨大下行压力下,积极拥抱新基建的政策机会,危中取机寻求更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 5G 成为中国新基建的重要基础设施,5G+数字化人才也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为此,文章在阐述数字化人才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人才培养产生的影响以及民营企业大数据时代中人才队伍培训新要求,并结合民营企业实际情况,就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民营企业人才培养优化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正>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建筑物高质量运行,为人们提供更为健康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当前建筑物设施设备运维管理的新课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物如雨后春笋出现在各大城市空间中,建筑物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BIM空间模型、5G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被积极地运用在建筑物上。建筑物内的设施设备数量更加繁多、系统结构更加复杂、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应对移动数据流量的爆炸式增长,各种应用场景的不断涌现以及海量设备需要连接这一新的发展形势,5G移动通信技术自此应运而生。伴随互联网、物联网向工业领域渗透以及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预示着5G移动通信技术将拥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文章对5G移动通信技术的射频关键技术进行了相应介绍及探究。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就数字经济研究的现状及未来展望进行了具体分析.从数字经济内涵与测量、数字贸易界定与规则、数字金融经济效应、治理数字经济问题出发了解数字经济现状.从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数字孪生、大数据、区块链、5G技术、6G技术、量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总结了数字经济的现状,同时研究其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8.
苏容 《国企管理》2021,(23):44-47
在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国经济注入源源不断新动能的当下,如何融入数字经济,成为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状态全息感知、业务线上流转、数字全景管控、智能辅助决策"的数字化班组,是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实现"技术+管理"双轮驱动数字化转型的助推器,推动着甘肃电网迈向了"更加智慧、更加泛在、更加友好"的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问春 《企业家信息》2021,(2):126-128
近曰,深圳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2025年)》。在发布会上,相关部门公布了深圳首批规划的新基建项目总计95个,总投资4119亿元,预计本年度可形成投资1006亿元。据了解,从这些项目的类型看,包含5G网络、卫星通信、算力设施等在内的信息基础设施有28个,总投资2452亿元;集成电路...  相似文献   

20.
邱信丰 《企业经济》2022,(11):94-104
提升工业企业能源效率有助于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匹配后的中国企业污染数据,从微观层面研究互联网对企业能源效率的影响机制及其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对企业能源效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互联网主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促进技术创新和加强环境规制三种途径提升企业能源效率。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对低能耗行业、非国有、小微型及中东部地区企业能源效率提升作用更显著。为此,我国应适度超前部署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推动“5G+工业互联网”与高能耗行业深度融合,发挥互联网对技术创新的积极作用并着力缩小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