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更增加了企业管理当局会计处理的自由度。公允价值应用下盈余管理包括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关联交易等管理手段。防范我国上市公司滥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应采取强化信息披露和对相关交易实质的审查,加强公允价值计量内外部监控以及提高信息使用者的识别能力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公允价值应用下的盈余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更增加了企业管理当局会计处理的自由度。公允价值应用下盈余管理包括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关联交易等管理手段。防范我国上市公司滥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应采取强化信息披露争对相关交易实质的审查,加强公允价值计量内外部监控以及提高信息使用者的识别能力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杨英男 《现代商业》2012,(32):202-203
新会计准则在债务重组、金融工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合并等交易事项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上市公司如能正确运用公允价值,将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公允价值与企业盈余关系密切,不能排除公允价值被滥用。本文主要分析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引入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关联方交易活动中,一些企业为了达到利润操纵、转移资金、侵占资产等目的,往往利用对其关联方的控制权或影响力进行有悖于市场公平交易原则的舞弊行为,以此获得不当盈余。从关联购销、资金往来、关联担保、资产重组四个方面,通过上市公司的实例来分析关联交易中不当盈余管理的方式。关联方交易不当盈余手段多样,但都是在关联方交易的外壳下进行的违规的暗箱操纵,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利润操纵、转移资金、侵占资产等违法行为,损害了公司的利益及其他相关者的权益。加强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监控及管理,对于维持公司自身的健康经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以及提高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低碳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面板数据分析了盈余管理对投资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盈余管理行为影响了投资者对企业价值的评估,上市公司可能利用研发项目进行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6.
企业会计准则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和投资性房地产等方面开始运用公允价值,几年的实践表明:公允价值的运用一方面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企业拥有的资产价值,另一方面也扩大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为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了更多的手段。针对实务中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的运用情况,揭示了企业如何通过公允价值计量对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7.
资产减值视角下盈余管理治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悦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6):25-27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已经导致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前景,误导投资者,危害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因此必须加以控制。以现行资产减值准则颁布前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情况为研究对象,对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和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关于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变化对盈余管理影响进行分析,以寻求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治理过度的盈余管理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8.
《商》2015,(6)
盈余管理在上市公司的日常企业管理中应用广泛,由于其特殊的规定,使盈余管理可能会被管理者利用,"增加"企业收益。在操纵盈余管理上,关联交易是主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对企业的影响,进而提出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为了使企业在资本市场能更好发展,会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盈余管理,使公司的财务报表达到自己的预期。其中,利用资产减值计提的主观性进行盈余管理有很强的选择性和灵活性,给管理层创造了盈余管理的空间。现通过分析永泰能源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分析永泰能源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并针对规范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秀婷  陈岩 《消费导刊》2013,(4):107-107
盈余管理是指会计准则限制的范围内,为了把报告盈余调整到满意水平而采取有计划行动步骤的过程。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采用的盈余管理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应计盈余管理方式和真实盈余管理方式。应计盈余管理方式是指管理层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会计手段的选择来调节盈余的行为。应计盈余管理方式主要是通过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对企业的盈余进行适度的调整;真实盈余管理方式是指企业通过构造真实交易或者改变交易的时间来调节盈余的行为。真实盈余管理方式主要有:关联交易、非经常性损益调整等。两种盈余管理方式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本文对两种方式对企业盈余的影响分别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资产减值是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及其条件,目的是找出抑制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动机,消除其条件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孙蕾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4):245-246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引入公允价值,扩大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而现实中一个重要的盈余管理的形式是关联交易。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具有明显的非公允性,而且上市公司非公允关联交易的种类和形式多样。  相似文献   

13.
孟娟 《商业会计》2007,(10):30-31
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非常多,利用关联方交易就是常用手段之一,大部分公司往往利用关联交易来达到上市发行,获得配股资格,隐藏上市公司利润或实现利润转移等目的。利用交易的手法又是多样化的。实务中关联交易利润操纵已经损害到投资者,债权人利益,破坏了市场稳定。关联方披露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对盈余管理将产生影响,本文对此进行分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与盈余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公允价值是否"公允",会不会再次成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呢?笔者谈谈看法。一、非货币性交易与盈余管理新会计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入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15.
张羽 《消费导刊》2014,(11):158-158
十几多年来,盈余管理一直是西方会计学界特别是实证会计学界探讨的问题之一。企业的经营业绩是通过盈余来综合体现的,其具有较强的信息导向性和敏感性,通过直接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从而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产生决定作用。同时,会计盈余也被作为证券市场管理机构及其他政府部门实施监管的重要参数之一。所以,上市公司出于对自身利益的需要的维护,才会有着比较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上市公司利用现行的会计政策、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债务重组是当前许多亏损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并且在盈余管理中巧用会计政策留有的一些空间从而进行盈余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使盈余信息的可靠性降低了,使其无法公允、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本文主要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分析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利弊影响及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操纵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亏损上市公司发生亏损以后利用盈余管理手段为企业实现扭亏为盈,维持上市资格已成为普遍性的现象。这些上市公司出于管理者报酬、税收、债务等动机,利用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变更、关联方交易、非经常性损益等方式,操纵盈余管理、渡过暂时财务危机。但过度的盈余管理会降低当期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公允性,误导投资者做出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对上市和证券金融市场产生负面影响。防范亏损公司过度盈余管理的对策是: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强化内部规制建设,加强对管理者自律诚信意识,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强化外部监管制约力度,深化资本市场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7.
自现行会计准则实施以来,企业难以利用长期资产减值损失等进行盈余管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情况得到大大改善。文章以山东金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利用模型及该公司2011—2019年的财务数据对其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检验,讨论该企业是否的确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继而分析减值计提是否合理,分析该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以此找寻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罗莎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7):195-196
盈余管理的存在极大的妨碍了投资者利用财务报表进行投资决策,而注册会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能否识别盈余管理,将对投资者决策产生很大影响。对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相关关系的研究进行概括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分析资产减值准则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通过对财政部会计司关于上市公司2008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的研究分析,试图证明新资产减值准则已得到了较好的实施,有效地遏制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但新准则并没有杜绝上市公司利用部分资产减值转回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分析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及根源,进而分析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和方式,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