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一一基本准则》,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执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是对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继承、发展和完善。新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新会计准则变化最大的地方之一,其主要的变化是广泛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准则的这一变化引发了一些争论,如何理解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变化的应用?它对企业的相关会计信息产生什么影响?会计处理有何变化,会不会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主要手段?本文将对上述的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源鸿 《商业经济(哈尔滨)》2009,(10)
资产减值(AssetImpairment)与盈余管理(EarningsManagement)始终是会计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新资产减值准则对企业资产减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扩大了企业资产减值的计提范围,明确了减值迹象的判断依据,使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原则更具实务操作性,并作出已提减值准备不得转回的规定;引入了新概念,使信息披露更加完善等方面.同时,新准则限制了企业利用减少计提基数、变更计提比例操作利润的行为,相对完善了信息披露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4.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执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是对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继承、发展和完善.新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新会计准则变化最大的地方之一,其主要的变化是广泛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准则的这一变化引发了一些争论,如何理解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变化的应用?它对企业的相关会计信息产生什么影响?会计处理有何变化,会不会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主要手段?本文将对上述的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6.
张秀容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3,(4):136
本文通过探讨谨慎适度地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应用公允价值,并对如何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并避免成为利润操纵工具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运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正确地处理该类问题对确认企业会计要素十分重要。因此,文章对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进行了分析,并就新旧准则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9.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此前财政部于1999年6月发布<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并于2001年1月进行了较大修订.循其发布、修订、再修订过程,分析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差异、原因,关注该准则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能够保证其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颁布实施后,由于在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损益的确认等方面与原准则有所不同,将对企业纳税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在框架体系、适用范围、主要概念、会计处理和披露范围等方面,与1999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和2001年修订的准则相比,有较大的差异。尽管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在变迁过程中曾经一度出现了曲折和后退现象,但是基本上是沿着"国际惯例采纳→国际会计协调→国际会计趋同"这条路径演进的,表现为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通过移植或模仿而建立一个外生性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2.
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与国际准则达到了趋同性。但其在执行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实施过程中也可能会带来一些不适应。本文就新准则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分析资产减值准则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通过对财政部会计司关于上市公司2008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的研究分析,试图证明新资产减值准则已得到了较好的实施,有效地遏制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但新准则并没有杜绝上市公司利用部分资产减值转回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问题研究——基于盈余管理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减值问题一直是我国上市公司存在问题较多和备受争议的问题。最新的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作了相应的规定,但是其规则导向可能使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本文从资产减值准备诱发盈余管理的原理出发,阐述了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资产减值会计是各国会计制度规范的热点之一,我国的减值会计从无到有,从1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到4项,再到8项,及目前的原则上所有资产发生减值时均应及时确认和计量,经历了近20年,在这20年的发展和改进过程中,资产减值准备政策的选择一度成为企业根据自己需要调节利润的重要手段之一,新准则的颁布进一步夯实了企业资产的真实性,遏制了企业调节利润的范围。本文结合部分上市公司数据来讨论资产减值准备与企业余管理之间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与以往相比,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框架体系、主要概念、会计处理和披露范围等几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在对上述差异进行具体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货币性交易业务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凸现出来。国家为了规范这一经济事项,出台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准则,几经修改确定为《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从新准则出台的原因入手,着重分析新旧准则的差异和对企业权益、损益以及资产结构的影响,从而说明新准则下企业该如何面对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19.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本文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下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实务处理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非经营性损益的准确界定可以保证企业的财务信息,真实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本文从我国非经常性损益的规范及变迁的研究入手,对新会计准则下非经常性损益的盈余管理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新会计准则下规范非经常性损益行为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