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页岩气作为国家战略导向的新型清洁能源,其需求量与日俱增。我国正不断加快页岩气的开发进程,但在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中,因利益分配问题而导致的页岩气延期开发一直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本研究通过构建页岩气开发地方政府、企业、在地居民三方博弈模型,梳理了三方在地企博弈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并对三方在地企博弈过程中的策略选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没有绝对稳定的策略来进行选择,且各方的利益诉求间存在内在逻辑关系由共同利益驱动,可建立三方利益协调分配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为解决页岩气开发利益主体利益分配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农地征收活动中利益主体博弈的法律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地征收过程卖际上是土地利益的再分配过程,也是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过程.由于博弈主体的法律地位不同、享有的权力(利)不同、获取的征地信息不对称,因此,农地征收活动中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是不公平的.本文通过分析不公平博弈的法律原因,如集体土地所有权虚化、征地条件的立法粗疏、政府对征地权力的垄断、征地补偿低微、征地的程序失范等法律问题,提出了立法应确保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独立完整、改革征地制度、制定土地补偿费分配规则及完善土地征收的程序性规范等法律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当前农地征用中的利益主体博弈路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地征用涉及到利益的再分配,其实质是利益相关主体的博弈过程。征地过程中的利益相关主体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村集体组织、用地单位和被征地农民。利益行动相关主体利用当前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争相竞逐土地高额利润,从而导致土地流转过程中多方参与主体反复博弈的局面,结果是村集体组织、用地单位、地方政府容易形成一个共同利益集团,在博弈过程中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征占大量农用地获取利益,使得中央政府调控失灵,而被征地农民只能被动接受集体土地被征占的失地补偿。  相似文献   

4.
利益博弈、公共政策偏向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仅仅是基层财政困境问题,更重要的是公共政策博弈问题,从公共政策的利益博弈视角研究发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之间在公共政策的决策、执行与过程进行利益博弈,导致了公共政策偏向的结果,也形成了当前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三种非均衡供给状况。正是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公共政策逻辑,也就需要重塑公共政策的主体博弈结构,改变公共政策偏向,进而实现中国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  相似文献   

5.
土地集约利用中不同利益主体博弈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土地集约利用问题已经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现有土地尤其是农村居民点,存在土地集约利用进程缓慢,用地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参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各主体博弈目的不一致性与缺乏相应的利益整合机制.突破传统的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视角,基于政府、开发商和农户等不同利益主体及其利益目标,构建不同层次的博弈模型,计算和比较各主体利益.研究表明,只有使其利益趋同,增加抵制与协调成本,才能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目标.  相似文献   

6.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仅仅是基层财政困境问题,更重要的是公共政策博弈问题,从公共政策的利益博弈视角研究发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之间在公共政策的决策、执行与过程进行利益博弈,导致了公共政策偏向的结果,也形成了当前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三种非均衡供给状况。正是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公共政策逻辑,也就需要重塑公共政策的主体博弈结构,改变公共政策偏向,进而实现中国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征收过程中利益分配博弈失衡是征地冲突的根源。地方政府、开发商、村集体组织和农民之间利益关系复杂,利益博弈中地方政府征地权力滥用、村集体组织违规执行、失地农民利益诉求机制虚置,以及土地制度的不完善,造成土地收益分配不公,农民土地权益受损。基于此,建议从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和征地制度、平衡利益主体博弈力量格局以及提高失地农民的补偿收益和生活保障等三个方面优化农地征收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农地征收利益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8.
股利政策主要反映的是公司、股东、债权人及公司管理者等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本文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对股东、债权人和管理者三方的股利政策博弈加以分析,发现在不完全信息市场假设下,管理者制定较低的股利支付政策,股东与债权人继续维持各自的股权债权,是符合各主体利益的明智决策,并由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关乎全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在我国,政府对规划的绝对控制权引致社会不同主体的利益失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存在着政府之间、政府与公众之间、政府与用地单位之间的利益博弈.针对各方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应建立健全利益平衡机制,通过合理引导各利益主体进行充分的利益博弈,寻求解决利益冲突的方法,实现各利益主体对既得利益和未来预期利益最大程度的维护.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产业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生态环境受损、利益分配不均等原因,在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矛盾冲突。文章重点分析了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并构建出"地方政府-旅游企业"、"旅游企业-当地居民"等主体间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发现: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政府的策略选择受监管成本和非保护性开发造成损失的综合影响,通过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加大企业的违法成本能够提高企业采取保护性开发策略的概率;通过完善乡村旅游开发的全流程监管机制,增强当地居民的合法利益保障,提高当地居民的参与度,有助于建立对旅游企业的多方监督机制,实现乡村旅游开发的有序推进和整体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基于城乡统筹的农地流转利益主体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统筹背景下农地流转利益主体主要有乡镇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地转出方和农地转入方.各利益主体基于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逐,进行交织复杂的利益博弈,作出各自的决策.本文对农地流转各利益主体进行了博弈分析.结果表明,要促进农地流转,必须处理好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关系:农户转出农地获得的总报酬不低于自己经营农地;转入方转入农地获得的报酬不低于社会平均利润;降低交易成本,能增加农地转出方和转入方的报酬.  相似文献   

12.
土地征用中相关主体利益关系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我国土地征用中,围绕土地利益分割,形成了政府(国家)、土地开发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失地农民诸相关主体利益关系。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失地农民许多权益主要被政府及土地开发企业侵吞,在各相关主体利益关系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非合理性。因此,通过改革观行征地制度,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是保护失地农民权益、调整不合理的相关主体利益关系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3.
付姝宏 《农业经济》2012,(2):109-11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出现了农民逆向选择,使政府财政压力过大、医疗机构行为扭曲等问题.三方相关利益主体陷入困境,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相关筹资主体的博弈分析,创新思维,探索改进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模式的新途径,使其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疆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开发过程中涉及到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三个主要利益主体,由于地方政府承担着对资源开发所在地被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修复等职责,因此在利益分配时,应给予地方政府相应的成本补偿。本文以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开发为研究对象,剖析新疆油气资源开发央地企三个主体之间利益分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运用经典的Shapley值法计算三个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系数,结果表明Shapley值法为解决新疆油气资源开发过程中央地企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提供了最优的分配方法,实际操作性较强,可以为新疆地区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农村河道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厘清多元主体的利益关系是破解河长制下农村河道治理困境的关键所在。在假设博弈主体均为有限理性的条件下,利用演化博弈工具研究了河长制下农村河道治理的问题。界定了农村河道治理过程的农村河长、职能机构、农村居民3个重要主体,并且分析了其策略选择及相互关系;利用演化博弈工具探讨了三方的演化过程,并对其渐进稳定性进行分析,讨论了不同主体的演化稳定策略;针对演化博弈分析结果,同时考虑非设定条件的影响,从规范河长绩效考评标准、完善职能机构奖惩机制、构建河长制信息化平台等多个角度对农村河道治理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我国农业用水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0%以上,农业是耗水大的产业,而农业用水的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是长期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逐渐聚焦利益相关者研究,希望通过探究农业用水系统中各利益相关者的互动行为,来提高改革效率、改善治理方式,从而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方法]文章利用文献分析法,通过搜集国内农业用水利益相关者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利益相关者界定、利益诉求确定和利益主体博弈上的研究成果,提炼研究方法,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指导。[结果]该文总结已有文献中提出利益相关者共19个,并提出了各利益相关者在研究中出现的频次。利益相关者的研究方法主要运用了"Mitchell的评分法""文氏图法"和"利益相关者图解法"。[结论]目前,国内对于农业利益用水利益相关者的研究非常有限,存在主要问题包括:利益相关者理论单一、研究内容较为宏观、研究不够深入。在未来研究中可以实现多学科理论的结合,同时选择研究对象时可以更有针对性,研究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界定了我国近海捕捞业中的三个利益相关者——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捕捞者;其次对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分别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它们的博弈形式是有限次重复博弈,地方政府与捕捞者之间的博弈是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并存在混合战略纳什均衡,而捕捞者之间博弈则类似于"公地悲剧";最后,基于利益协调思想对各个利益相关者分别提出了近海渔业资源保护的相应措施,为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制度的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特大型工程投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涉及众多利益主体,解决不同行为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关键利益主体的利益博弈问题对于项目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首先构建特大型工程投资项目利益相关者矩阵,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测算出项目的关键利益主体:施工方、项目法人、地方政府及移民;然后基于博弈理论,对关键利益主体利益冲突进行博弈分析,以找出影响博弈均衡的关键因素,并讨论复制动态演化点;提出了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加大投机行为处罚力度、建立合理的移民管理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根据演化博弈理论,构建动态演化博弈模型,探讨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生态补偿过程中各利益主体在有限理性条件下的利益驱动、决策行为和依据以及主体间交互作用下的演化稳定策略,分析在不同情境下影响林农和地方政府演化博弈均衡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两大博弈主体的策略选择和策略演化方向依赖于初始状态及其演化路径,并与博弈矩阵的参数有关;地方政府的行为决策直接影响生态补偿项目的可持续性;作为项目的直接实施主体,林农的积极性与响应度直接影响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效果。因此,应该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激励机制,构建政府主导、林农参与的环境保护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利益联结机制是决定产业化经营能否长期坚持下去的“瓶颈因素”。本文建立了一个完全信息博弈模型分析这个问题,由于龙头企业与农户是长期博弈关系,进一步建立了完全信息的无限次重复博弈模型并通过模型给出了农业产业化稳定发展的条件。最后,本文得出了一些建设利益联结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