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其主要分布地区吉林省集安市的高句丽文化遗产旅游景区更迎来了大批游客。然而,在充分重视景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却忽略了对配套服务的完善,尤其是对景区解说系统的建设与优化。本文在分析集安高句丽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开发现状基础上,探讨加强景区解说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集安高句丽文化遗产旅游景区解说系统优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资源特别是我国世界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成为关注的重点。本文以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乐山大佛所在的乐山市中区为研究地,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评估其可持续发展状况,提出区域层面的开发管理建议。通过实例的分析,期望能够为更多的研究者定量的、整体的研究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水蓝天 《林业经济》2013,(15):39-43
6月,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上长出了秧苗,满山遍野,绿色一片。也就是在这个6月,这片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特殊地理气候,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开垦的上百万亩农业生态奇观,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随着红河哈尼梯田的申遗成功,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超越西班牙,跃居世界第二,达31项。但同时,哈尼梯田作为一个活态的、开放的文化遗产,其申遗之后,  相似文献   

4.
满族文化遗产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类型齐全,特色鲜明,具有重要的旅游开发价值.基于满族文化遗产的自身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强化旅游品牌建设,是满族文化遗产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在对满族文化遗产形成过程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满族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价值,并重点从旅游形象、空间分布、产业链、市场营销和开发环境整合...  相似文献   

5.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的世界遗产尤其是青城山和都江堰、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两处世界遗产受损情况严重,灾后还面临坡地地质灾害、堰塞湖的巨大威胁和社会灾祸等次生灾害。世界遗产在当地和四川省的旅游和经济及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灾后四川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面临成为濒危世界遗产的威胁、防治次生灾害、科学恢复重建、可持续旅游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6.
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的栽培历史已有1500余年,其生产系统、景观表现及民俗文化特色鲜明,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实施有效保护和适当旅游开发有利于其持续发展。通过旅游资源价值评估及实地调研发现,会稽山香榧群资源吸引力高,旅游发展潜力大,但是在旅游开发中香榧生产者收入偏低,传承人从业意愿受阻;乡村旅游开发层次低,存在破坏隐患;当地对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认知不足,宣传保护意识不强。今后的古香榧群遗产旅游应该在加强旅游整体规划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丰富香榧旅游产品体系、提升旅游产品规模和丰度、完善组织管理、协调利益关系等方面多下功夫,将居民、企业、政府等不同主体的利益需求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以推动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正负影响的基础上,建构旅游化生存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系统模型,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系统包括政府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企业和游客行为等四个子系统,并以赫哲族为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系统进行解构。  相似文献   

8.
皖南黟县古村落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南黟县是安徽黄山的一个旅游大县,其品牌产品是古村落文化观光旅游,旅游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黟县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古村落整体风貌遭受建设性破坏、游览景点的保护和修缮缺乏整体性等负面影响,古村落旅游本身也存在一些经营、开发、管理、宣传、服务等方面的不足,可持续发展面临一些限制性因素。旅游开发应以遗产保护为前提,以实现遗产保护与旅游业的双赢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为核心,分析黟县经济发展条件,并提出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建议和相关原则。  相似文献   

9.
线型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是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最新方向.尝试对东北线型文化遗产主要名录进行汇总,对东北亚丝绸之路、东北长城遗产、中东铁路等重要线型文化遗产进行描述,并探讨促进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0.
济宁市旅游资源丰富,具有5A 级的世界文化遗产-"三孔",人文资源具有明显优势,为提高业内的竞争力,济宁市对其旅游资源整合,但收效甚微.借用SWOT 分析方法,从资源、交通和政策分析其优势,从联动效应、开发深度和从业人员的素质分析其劣势;从旅游发展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修学旅游热和京福高速铁路的建设分析其机遇,从旅游者多...  相似文献   

11.
农业聚落作为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活动的村落,是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江苏最具代表性的海岛型农业聚落文化遗产——连云港西连岛村的个案,通过对居民感知与态度的调查,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西连岛村居民的遗产保护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及习俗、遗产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与景观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居民对西连岛村总体保护状况的感知"一般",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旅游开发及居民改善居住、生活条件的驱动;作为多数遗产地的普遍做法,居民对西连岛村的旅游开发普遍持"赞成"态度;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居民对参与保护西连岛村有较强烈的意愿。建议从提高公众遗产保护意识、协调农业聚落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构建合理的社区居民参与农业聚落文化遗产保护的利益机制、实行有限政府主导下的农业聚落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等方面,促进海岛型农业聚落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界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其范围,随之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承的、无形的文化遗产,它深深植根于民族民间,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智慧。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过程中,保护好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民族精神的凝聚和延续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新疆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效用,以期更好地指导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达到促进区域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方法]文章以新疆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为例,分析其资源特征、资源保护及开发现状;采用AHP分析法分析坎儿井农业遗产资源旅游效用,基于上述分析并结合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需求,提出优化其农业遗产资源保护及开发的规划、模式及策略。[结果]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中主体旅游资源坎儿井工程(B_1)、辅助旅游资源农业文化资源(B_2)、客源与市场特征(B_3)和外部因素特征(B_4)的权重分别是0.43、0.22、0.10和0.06。[结论]在比较其生态价值、环保价值、旅游价值的基础上,发现在稳固生态价值与环保价值的同时,挖掘新疆坎儿井的旅游价值是实现农业文化遗产有效保护的最佳途径;主体旅游资源坎儿井工程和辅助旅游资源农业文化资源为坎儿井农业遗产资源旅游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而客源与市场特征和外部因素特征权重最低,说明这两个因素是导致旅游效益权重低的主要原因;农业遗产资源旅游的保护和开发两者互惠共赢,但必须建立在重视农业遗产资源的保护及其宣传保护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基于江西苎麻文化资源的现状,以"互联网+"地域特色创新融合发展,发掘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和现实价值,探求文化创意传承和文化旅游开发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婺源虹关素有"中华徽墨第一村"之美誉,而虹关詹氏所制婺墨,是徽墨中的一大流派,亦是婺源制造业中的一大特色。基于对婺墨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问题的实地调研,对婺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战略进行SWOT分析,将婺墨文化与旅游开发有机整合,实现保护与传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遗产旅游已成为旅游研究领域的热点,这与遗产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我国世界遗产地出现的资源破坏、环境污染事件有关;遗产旅游研究滞后于遗产旅游业的发展,目前亟需加强对遗产旅游概念与内涵的深入探讨;在广泛借鉴国内外遗产旅游研究的基础上,对遗产旅游的概念与内涵进行初步讨论。另外,对"遗产"和"旅游"的关系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7.
产业融合发展是当前世界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陕西作为文化遗产资源大省和旅游大省,文化遗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并形成新业态具有天性性和必然性。研究认为旅游遗产文化业的融合机制有产业的高度关联性、消费需求与技术进步、竞争和政策制度,通过渗透型、延伸型、重组型三种融合模式,立足于陕西实际,采取理顺管理体制、文化遗产活化、延长产业链、提升遗产资源的吸引力、打造陕西文化遗产创意产业园区等路径来促进旅游遗产文化业发展,实现陕西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文化的“生命化石”,是文化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尤为重要。亳州市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近年来在政府的支持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加有效的保护。探讨了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希望可以促进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发展旅游是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和适应性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农户是推进遗产地发展旅游的主体,探讨农业文化遗产地农户农遗旅游开发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于遗产地振兴以及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传承和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方法 文章通过对遗产地农户展开实地调研,利用计划行为理论和角色认同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户认知、角色认同与农遗旅游开发意愿之间的关系,以及角色认同在农户认知与农遗旅游开发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角色认同对农户农遗旅游开发意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原真性感知对农户农遗旅游开发意愿存在不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原真性感知对角色认同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角色认同在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原真性感知与农遗旅游开发意愿之间存在中介作用。结论 (1)农户是农遗旅游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相关部门应加强与农户交流,充分了解农户参与农遗旅游发展的需求和瓶颈,并给予政策支持,利用线上和线下渠道引导农户理解农业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以提高农户认知水平。(2)在农遗旅游开发过程中要突出农户的主体地位,注重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带头作用,提高农户作为农遗旅游开发主体的角色认同感。(3)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高农户开发农遗旅游意愿,实现文化和旅游的双向赋能。  相似文献   

20.
神门景区范围广,地质遗迹类型丰富,资源品质较高,多数资源尚处于一种极为原始的状态。开发利用中存在连片性较差、优质资源与世界地质公园其他景区雷同、"灯下黑"效应等问题。对神门景区开发必须从多方位入手,找准其"地质公园村"的旅游形象定位,以地质旅游与乡村旅游结合的形式打造亮点吸引游客。修建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开发多种旅游产品增强游客体验感,以丰富的景区旅游营销手段为公园打响知名度。同时不能放弃世界地质公园的品牌价值,在世界地质公园管理部门统筹下,依靠成熟景区带动,促进景区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