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表示,2008年我国将全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计划到2010年基本完成以“明晰产权、承包到户、落实经营主体”为核心的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  相似文献   

2.
林革 《辽宁经济》2010,(9):12-1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中央的重大战略决定,是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辽宁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启动实施5年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并得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2010年,国家林业局贾治邦局长来辽宁调研时表示:“辽宁是当之无愧的、名副其实的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一面鲜亮的旗帜,  相似文献   

3.
国家林业局政策法规司负责人解读《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6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近日,国家林业局政策法规司负责人对《意见》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4.
2003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福建,浙江,江西等省份试点,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对森林生态旅游的特点和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历程作了初步探讨,并对森林生态旅游的效益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记者从国家林业局近日召开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以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为最终目标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目前已完成林改确权面积19.5亿亩,占全国集体林地面积27.37亿亩的71.3%,其中5成多已发放林权证,有6113万农户拿到了林权证。  相似文献   

6.
中国林权制度改革,正在黑龙江省伊春市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今年年初,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林业局批复了黑龙江省伊春市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这标志着社会普遍关注的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7.
关注集体林权改革:林权改革的方向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6月8日,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这标志着林权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大幕就此拉开!  相似文献   

8.
6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近日,国家林业局政策法规司负责人对《意见》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9.
《辽宁经济》2010,(9):F0002-F0002
2010年6月,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赴辽宁调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并先后来到我省林改试点——本溪的本溪满族自治县和桓仁满族自治县实地视察,经过走访当地的涉林企业、农户,听取广大林农的声音后,贾治邦局长表示,通过林权改革,本溪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农民更富了。同时贾局长高度评价辽宁的林权改革有探索、有发现、有创新,  相似文献   

10.
高清和 《发展》2011,(2):34-35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全省上下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林改进展有序  相似文献   

11.
刘璨  张寒 《改革》2023,(8):140-155
集体林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集体林区改革与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2002—2022年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可划分为2002—2011年和2012—2022年两个既相互关联又有明显区别的阶段:前一个阶段以集体林确权和推行家庭经营为主要特征,后一个阶段以鼓励集体林权流转以实现规模经济为特征。在构建多元主体互动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利用8 855个跟踪农户样本和351个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样本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效应与演化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政府决定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启动时机和核心措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政府精心设计和集体林经营主体自发适应相互作用的制度变迁;生态目标和经济目标的不协同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政府政策制度、市场等动态演化步调不吻合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持续推进的动因。应强化制度的系统性和集成性,协同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其配套改革,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实现政府目标和集体林经营主体目标的耦合与协同,促进集体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2.
被称为“第三次土地改革”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下简称林改)2003年在福建等省份试点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将在全国全力推进。目前,全国有27个省区市成立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和工作机构,有16个省区市制定了政策性文件。福建、江西、辽宁等省基本完成主体改革任务,正在推进配套改革;云南、安徽、河北、湖北4省主体改革全面推开;  相似文献   

1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系列改革的继续和深化,是促进林农就业增收的一项重大举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革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林权改革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4.
《老区建设》2010,(9):5-5
日前,记者从国家林业局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现场会”上获悉,目前,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84个地市、2100个县和2.65万个乡镇有序展开林改各项工作。福建、江西、辽宁等10个省区基本完成了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  相似文献   

15.
周敏江 《发展》2009,(10):108-109
本文从林权改革内容出发,阐述了林权改革的关键在于明晰产权,探讨了林权的有关法律要素以及改革的具体内涵: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以及保障收益权。提出了林权制度深化改革的具体措施,从根本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6.
曹元 《辽宁经济》2012,(10):51-53
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暨林下经济现场会在辽宁省本溪市召开。辽宁作为三个典型发言省之一,省林业厅厅长曹元在大会上介绍了辽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做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义为出发点,阐释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的时代内涵,分析了我国林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措施。最后提出发展和培育林业产业是搞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是指导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作为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突破。这项改革和13亿国人息息相关,将给广大农民、林业系统等相关人士带来具体实惠。  相似文献   

19.
自2003年开始试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被称之为中国农村"第三次土地革命",直接关系到数亿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剖析和总结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经验,对于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研究涉及到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但是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进行研究的并不充分。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包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理念指引、目标设定、动因驱动、方式和路径选择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20.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下山林纠纷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森林经营管理的重大方向。在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山林纠纷,如林地林权、自留山、森林经营过程中的问题。文章以闽北林区为例,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山林纠纷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