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代金融》2014,(2):51-51
自2013年成为仅次于香港的第二大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后,新加坡将在2014年继续与香港的金融领域竞争,以争取更多的中国企业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这主要在于,中国与新加坡的相关部门于去年11月对直接上市框架(DLF)达成共识,预计中国境内注册企业今年起将能在获得中国证监会的许可后,就赴新加坡交易所寻求上市。  相似文献   

2.
中国旺旺于2007年9月成功地从新加坡市场退市,并于2008年3月成功转到香港市场上市。从中国旺旺案例看出,旺旺从新加坡退市后,并没有回到台湾地区证券市场上市,而是到香港市场上市,说明香港市场存在其优越性;香港正逐步成为台湾公司首选的上市地点。中国旺旺案例同样表明,转市场上市将成为大股东套利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5月23日,新加坡交易所执行副总裁兼上市部主任黄良颖一行到达重庆,为当地企业到新加坡上市做培训。黄良颖表示,目前内地企业赴新加坡上市与赴香港上市无异,内地证监会对于两者都不设立财务门槛,这对尚未实现盈利的新兴产业公司来说无疑是好消息。2013年11月,新加坡交易所宣布已和中国证监会达成协议,双方共同搭建框架,鼓励中国企业赴新加坡上市。这一点也得到了中国证监会的确认。新框架推出后,中国内地企业如果想在新加坡上市,只需向中国证监会提出书面申请,获批后即可向新加  相似文献   

4.
2005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道路比较坎坷,外管局的“11号文”和“29号文”的发布,对2005年第二、三季度的企业海外上市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香港和新加坡两地市场,直到11月份外管局发布“75号文”,为中国企业海外上市重新敞开了大门,受政策等因素影响,2005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数量比2004年有所下降,截至2005年12月13日,共有68家中国企业在海外六大市场上市(纽约证交所,纳斯达克、香港主板与创业板,新加坡主板与创业板),而2004年这一数字为84家。2005年,有创业投资支持的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数量为16家。  相似文献   

5.
《投资与合作》2007,(12):90-91
海外上市遍地开花,单笔融资水平低 2007年第三季度中国企业海外上市选择的上市地点较为分散,可谓遍地开花。除一直以来的热门市场——香港主板、纽约证券交易所、新加坡主板、NASDAQ外,本季度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主板、韩国创业板、新加坡创业板、伦敦AIM市场均有上市案例发生。  相似文献   

6.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市盈率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2000-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在境内外市场市盈率的比较分析,研究了我国企业境外上市的估值效果。文章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在境内市场的市盈率水平高于境外市场;香港和新加坡给予了中国大陆公司不同的评价:中国大陆上市公司在香港主板的市盈率高于香港本地公司,而中国上市公司在新加坡主板的市盈率低于新加坡本土公司;没有证据表明A—H股的跨境上市形式提高了A股估值,但A—H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H股的估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对在中国大陆本土以及境外三地如香港、美国和新加坡的资本市场上市的条件,方式,费用以及其他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向企业展现上市的概貌以及企业对上市的大致认识,并帮助他们如何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上市的资本市场和上市途径.  相似文献   

8.
《国际融资》2008,(10):50-53
2008年8月,中国境内共有9家机构成功上市,共募集金额37.01亿元人民币。其中在国内A股上市的企业为6家,共募集金额31.24亿元人民币,在香港、纳斯达克、欧交所创业板及新加坡上市的各有1家。  相似文献   

9.
<正> 2003年以来,香港创业板、新加坡交易所和美国纳斯达克等海外资本市场纷纷加大了对中国内地的推介力度,以吸引中国内地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上市,并掀起起了一股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热潮。 对此,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尚福林说,中国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境内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融资。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2月,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人寿)在纽约和香港成功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在香港和纽约两地同时上市的国有金融企业,也是当年全球最成功的首次公开发行(IPO)之一。仅仅三个月后,美国Milberg Weiss律师行就以集体诉讼方式将中国人寿告上美国法庭。这起诉讼风波对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进程和前景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对上市金融企业完善公司治理、规范信息有着现实启迪和借鉴意义,值得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1.
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海外金融危机以及我国境内资本市场大幅度调整的影响,我国企业资本市场大幅萎缩,在境内、香港、新加坡、美国等融资市场的中国企业上市数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2.
《理财》2004,(5):17-17
我国内地企业海外上市融资的方式和渠道主要有以下五种:(1)内地企业在境外直接上市(IPO)———以H股、N股及S股等形式在境外上市。中国内地的企业法人通过在香港首次发行股票(简称H股),或者在纽约首次发行股票(简称N股),或者在新加坡首次发行股票(简称S股)的方式直接在境外获得上市的方式,H股如青岛啤酒,S股如中新药业等等。(2)涉及境内权益的境外公司在境外直接上市(IPO、红筹股形式)。中国内地之外的法人公司或其他股权关联公司直接或间接享有中国内地企业的股权权益或者资产权利,并且在中国境外直接上市的方式,如裕兴电脑在香港创…  相似文献   

13.
1990年中信泰富在香港买壳上市,掀开了中国企业在海外融资的序幕,十年后,先后有50多家企业走出国门,到香港、纽约、伦敦等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融资总额上千亿元人民币,这些上市企业中“既有像中华网这样中国概念股风光无限好的辉煌,也有大半股价跃破发行价惨不忍睹的苦涩”,中国企业的海外上市之路可谓十年沉浮,潮起潮落。  相似文献   

14.
一、在中国大陆、香港、美国以及新加坡上市的对比 (一)中国大陆上市 1、在中国大陆本土上市的条件 (1)公司的总股本达到5000万股,公开流通的部分不少于25%. (2)公司在最近三年连续盈利. (3)公司有3年以上的营业记录. (4)公司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份额不能超过20%. 《公司法》当初对企业上市的要求是为国有大型企业定制的,所以定的门槛比较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越来越多的民营和合资中小企业成为经济中活跃力量,他们中的许多有很强烈的上市愿望和需求,于是,《公司法》中对上市的要求严重阻碍了这些企业在国内上市的步伐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2006年被称为“内地房地产企业香港上市年”。一年来,内地一共有5家房地产企业在香港成功上市,是至今在香港上市的内地房企最多的一年。当年,由香港主板先后吸纳的富阳控股、世茂地产、绿城(中国)、上  相似文献   

16.
弗尔 《国际融资》2001,(8):36-39
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把自己提升到国际顶级交易所的定位.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的特色是,它不是本地的交易所,而是区域性的交易所,许多外地的企业到新加坡来上市,包括中国的企业.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企业,大概有10多家,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部赵文娟副总裁说:"我们希望在以后的两三年内看到至少100家企业到新加坡上市."  相似文献   

17.
李琳 《国际融资》2007,79(5):52-54
拥有400年历史的声名显赫的著名交易所--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到目前为止只有一家中国企业到那里上市.在近几年中国企业掀起的海外上市热潮中,多数企业都将上市目的地选在了美国、中国香港和新加坡,而除伦敦交易所吸纳了少量中国企业外,欧洲的资本市场包括著名的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似乎受到了中国企业的"冷落",如今这种这种状况已实现"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舒娅 《中国外资》2003,(4):26-27
<正> 由于中国主板市场上市竞争激烈,而创业板又迟迟未见推出,许多公司继而转向美国,新加坡特别是香港上市。对于在澳大利亚证券市场,澳大利亚的上市情况在国内似乎还很陌生。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适应股份制试点企业在香港上市的需要,财政部与国家体改委研究后,作出了《关于股份制试点企业股票香港上市有关会计处理问题的补充规定》,于1992年11月2日以(92)财会事第58号文件印发国务院各有关企业主管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财政局,嘱转发给经国家批准的香港上市企业试行。 在上述文件中,财政部还指出:各企业可根据《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及本补充规定的要求,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制定本企业的会计制度,并报当地财税部门备案,同时抄报财政部。 现将《关于股份制试点企业股票香港上市有关会计处理问题的补充规定》转载于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从孟买到悉尼,从东京到新加坡,以及它们之间的各个城市,包括香港、上海和首尔,都卷入了一场竞争之中--每个城市都有建立与伦敦和纽约相匹敌的杰出地区金融中心的计划.在中国,去年夏季完成的改革在重振庞大本土股市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自此,上海已取得明显进展.中国内地有关当局正鼓励企业在本土上市,而非选择香港或伦敦,以此推动中国内地的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