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论盈余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存在着不同的意见,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W(illiam,K,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自身利益或(和)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另一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Katherine 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根据以上两个权威性的定义,结合理论界对该问题的探讨和笔的理解,笔认为:1盈余管理的主体划企业管理当局,它包括经理人员和董事会,尽管经理人员和董事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并不完全一致,但他们对企业会计政策和对外报告盈余都有重大影响,企业盈余信用的披露由他们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即会计收益),在雪珀的定义中,盈余管理不仅仅指对会计收益的调整和控制,而且包括对其他会计信息的披露的管理,但是对会计收谥 以外的财务数据的操纵并不具有普遍的意义,它所具有的经济后果相对而言要小得多,如果将其纳入盈余管理的范畴反而会影响对盈余管理本质的把握,3.盈余管理的方法是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来实现对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它主要包括会计政策的选用,应计项目的,交易时间的改变,交易的创造等,4,盈余管理的目的是盈余管理主体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中又包括管理人员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董事会成员所代表的股东利益的最大化,综上所述,盈余管理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GAAP(或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最大化主体自身利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外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斯科特(2000)认为盈余管理是“在公认会计原则许可的范围内,通过会计政策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和)公司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陆建桥(2002)将盈余管理定义为“企业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和(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作出的会计选择。国内外对盈余管理定义的分歧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盈余管理是否是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二是盈余管理的手段是否包括非会计方法,如时间的安排和交易的构建等。笔者认为,盈余管理可以定义为企业管理当局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运用多种手段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和(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的行为,不只限于会计方法的选用。  相似文献   

3.
物价变动,会使以历史成本和币值稳定假设为基础编报的财务报表失去真实性。物价上涨导致低估资产,少计成本和虚计利润,使企业处于清算状态;物价下跌,导致高估资产,多摊成本和少计利润,使企业秘密准备得以形成,给国家税收带来损失。如何减少或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计量的影响,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已成为会计领域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资产减值是近期我国会计改革的一个核心内容。资产减值政策实施的目的在于使企业更稳健地确认当期收益,更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但由于《企业会计制度》对各项减值准备的计提只作了原则上的规定,计提标准都由企业根据情况自行确定,企业可以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多提或少提减值准备,来操纵利润。本文拟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2001年到2004年的数据,检验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并对其盈余管理的成因作出解释。一、研究假设(一)基于三大契约成本的会计政策选择假设。W atts和Zun-nerunab(1986)根据经…  相似文献   

5.
企业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合理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能够达到管理者目的、影响企业盈余的会计政策或财务手段,来达到调控企业报表利润的管理行为。一、盈余管理的方式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总的来说有以下四种方式:(一)甩包袱,也称除垢法。当经营者发生变更或企业发生体制变化时,往往会将以前年度遗留的问题全部处理掉,甚至将未来的成本提前预提,使企业当期产生巨额亏损,将潜在的盈利能力留给以后年度。(二)利润最大化。利用各种手段做大报表利润。这是企业盈余管理中最常见的方式。(三)利润最小化。企业为了避税或减少政治成本时,会采用这种方法。(四)…  相似文献   

6.
论盈余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盈余管理是指当企业的管理人员有选择会计政策的自由时,他们必定会选择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这样一种行为。盈余管理在有些地方也被译成利润操纵,但我认为盈余管理更为中性,也更符合本对这种行为的态度,盈余管理也不同于会计造假。会计造假是一种蓄意欺骗行为,而盈余管理则是一种合法行为。在因为如此,盈余管理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已成为各公司财务经理们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盈余管理问题也成为了当代西方尤其是美国实证会计研究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有选择会计政策和变更会计估计的自由时,选择其自身效用最大化的一种行为,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盈余管理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它的存在与市场效率、公司治理结构、会计准则制度设置以及企业的外部监督密切相关,很难通过法律、规则、人力完全消除杜绝,但不能让其放任自流,而是要予以合理规范,使之对会计信息的影响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既出现过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又出现过通货紧缩给企业生产计价和收益计量带来一系列问题.物价上涨导致低估资产,少计成本和虚计利润,使企业处于清算状态;物价下跌,导致高估资产,多摊成本和少计利润,使企业秘密准备得以形成,给国家税收带来损失.会计如何对物价变动的严重影响作出反映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和展开企业会计模式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浅析盈余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实施盈余管理主要有六种动因,两大类方法,其本身具有四个特点,可以通过加强研究合理规范来去弊存利。  相似文献   

11.
会计政策选择研究及其评析(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二)资产定价动机对于资产计价动机的研究是在资本市场基础上开展的,所以文献涉及有效市场、信息披露(信息不对称)、盈余管理等内容。会计政策选择的文献对会计数据同股票价格、报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验证会计政策选择是否会影响资产的价值或资本成本。经理人员选择会计政策是为了影响股票价格,有几种不同的方式,如经理可能在一个特定的时期使公司的收益最大化,或者在一段时间内,使收益平滑,避免亏损,或避免收益下滑(在其他的战略之中)。这些研究中有相当一部分通过检验会计政策选择伴随着股价的波动是否会对现金流量造成直接影响,来检…  相似文献   

12.
<正>一、收益平滑的定义收益平滑,是指通过对应计利润的调整来对经营性现金流量的变化进行补偿,使得即使在经营性现金流量每年变化较大的情况下,收入也不会发生较大变化的盈余管理方法。收益平滑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密切,根据魏明海的定义,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  相似文献   

13.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在公认会计;隹则、会计制度及有关财务会计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和交易规划等手段有意识地调节或控制企业的盈余,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行为新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盈余管理,但同时却又在其他一些方面给企业的盈余管理留下了操作空间。盈余管理是有悖于财务信息质量特征,它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从而影响财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高毅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24):111-112
盈余管理主要是指企业管理层在规划交易和编制财务报告时,利用会计准则的不完善以及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依照一定的职业判断对财务报告中有关盈余信息进行管理,致使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不能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行为。其目的是影响以企业会计信息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盈余是最为重要的指标,导致盈余管理从未间断。而公允价值计量由于本身的特点也成为盈余管理的工具,但其与盈余管理没有必然联系,可以采取有效对策限制公允价值计量下的盈余管理空间。  相似文献   

15.
石磊 《会计之友》2005,(10):26-27
企业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获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国家的某些政策管制,特别是税收的存在,使得企业广泛存在纳税筹划(或合理避税)情节。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会计分期和权责发生制的运用,产生大量的估算和预计,收益没有唯一的标准,而收益在衡量公司价值、计量管理报酬、纳税和利润分配等方面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管理者对会计政策选择有强烈的兴趣。如果管理者能从一组会计政策中进行选择的话,他们将选择那些能使他们自己的效益最大化或者使公司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是所谓的盈余管理。在两权分离的公司制企业中,盈余管理被广…  相似文献   

16.
匡江  万凯 《审计与理财》2005,(12):15-16
一、盈余管理的涵义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外经济学和会计学广泛研究的课题。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从以下两个权威性的定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基本涵义。一是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William·K·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另一是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Kathehne·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根据以上两个权威性的定义,可以看出,盈…  相似文献   

17.
盈余管理就是企业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调整或控制,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上市公司通过会计估计的变更以达到粉饰财务报表并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这种现象在中国资本市场屡见不鲜。本文对此进行实例分析,提出政策建议,以杜绝管理层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8.
梁斌 《集团经济研究》2005,(13):206-207
盈余管理是应计制会计的产物.对于盈余管理的涵义,会计理论界是众说纷纭.国际会计界对此有两个权威性的定义:一个是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另一个是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盈余管理就是企业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调整或控制,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上市公司通过会计估计的变更以达到粉饰财务报表并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这种现象在中国资本市场屡见不鲜.本文对此进行实例分析,提出政策建议,以杜绝管理层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20.
<正>一、引言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我国一些上市公司为了应对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政策,避免被特别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