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不仅具有商品的形式,也具有商品的本质;劳动力商品与劳动者主人翁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劳动力商品价值的表述沿袭了马克思19世纪资本主义的特性条件下作出的结论,而它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应表现新的内涵特征,劳动力成为商品也是有条件的,并非任何类型劳动的劳动力都能成为商品,其范围划定有客观标准,虽然社会主义存在劳动力商品价值问题,但不仅提高劳动力商品价值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仍是统一的,而且按劳动力商品价值予以分配同按劳分配也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经历了一个由劳动力产品到劳动力商品再到劳动力资本的转化过程。马克思运用整体主义研究方法建立的劳动力商品范畴和古典经济学派运用个体主义研究方法建立的劳动力资本范畴,在历史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劳动力资本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介绍了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劳动力成为商品需要具备人身自由和一无所有这两个条件;劳动力商品和一般商品一样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于认识当今资本主义本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然,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也需要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不仅是商品,而且也是资本,应把劳动力要素作为一种财产、产权来对待。劳动力要素资本化不仅是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关键,也是关系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6.
曹燕 《全国商情》2007,18(7):124-12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是商品,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于生产与再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历史与道德因素、劳动力对生产力发展的贡献率等。承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的商品属性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所以应该积极推进促进劳动力商品关系完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工业化初期的生产关系与生产过程的考察和分析,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以及劳动力(资本)、劳动力商品、资本等重要理论核心概念,舒尔茨通过对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增长源泉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与思想,从劳动力(资本)到人力资本,既存在着相同的本质内容,又表现出体现不同时代特征的、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相联系的逻辑发展与演进。  相似文献   

8.
在任何社会中,劳动力都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具有使用价值,其所有者可以将其作为商品出售给资本家,也可以将其留作自用。当作为商品出售时,称为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表现为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除作为商品出售外。剩余的劳动力留作自用,如用于劳动力的再生产。本文应用劳动价值理论,分析劳动者将自用劳动力用于劳动力的再生产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可划分为三个板块:相对低效、扭曲的劳动力市场、一级市场和二级劳动力市场,三个市场内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报酬及流动性各具自身的特点。在国有企业劳动力市场板块内,市场力量只能发挥较少的作用,其内部是一种传统的、类似于官场的等级制度;一级市场内的劳动力市场是一种等级式的控制,市场力量也较少地发挥作用;二级劳动力市场则是一种近乎完全竞争式的市场。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存在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经济条件,因而劳动力是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并不会改变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劳动者的劳动也不会成为雇佣劳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劳动力是不是商品应联系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和生产关系来进行分析。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总体上看,不存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不存在劳动力所有权的转移,不存在剥削和雇佣劳动关系。因此,劳动力不是商品。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严峻的失业背景下,如何有效扩大劳动力需求是促进就业的关键。采取有针对性的税收政策是扩大劳动力需求的有效途径。其主要内容是:兼顾效率与公平,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劳动力需求;构建公平税负的良好竞争环境,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确定税收政策发挥作用的时机和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3.
以新经济地理学为基础,运用2005年~ 2010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异质劳动力流动与服务业集聚的关系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高技能劳动力流动与生产服务业集聚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与生活服务业集聚的相关性弱;低技能劳动力流动与生活服务业集聚的相关程度较高,与生产服务业集聚的相关程度较低;高技能劳动力流动对服务业集聚的解释力强于低技能劳动力对服务业集聚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市场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政府监管机制不完善、劳动者素质不高、就业信息不畅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因此,应该强化政府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跨区域就业的有序流动;拓展农村就业领域,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就地吸收和转化;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异地就业和就地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15.
关于“劳动力商品论”的几点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力商品论”关于劳动力成为商品的观点,存在自身诸多的矛盾之处。它不仅在理论上令人费解,而且在实践上也不利于我国劳务市场的健康发展。笔者经分析研究认为,任何社会的劳务市场,劳动力都不能成为商品,其交换的客体都只能是劳动。  相似文献   

16.
邓京明  罗立 《西部金融》2007,(11):22-23
本文对十年来宝鸡市劳动力价格的走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对劳动力价格与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消费价格指数、储蓄存款余额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价格与企业生产成本、商品零售总额和居民储蓄余额高度相关,在劳动力价格随时间线性增长的同时,企业生产成本、商品零售总额和居民储蓄余额均呈显著的线性增长关系.但在现行的消费价格指数统计口径下,劳动力价格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按照劳动者的学历、工龄等非劳因素决定工资的,结果使工资和劳动脱钩,背离了按劳分配的原则。劳动力是一种特殊商品,它具有交换价值,但没有价值。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但这里的价值应为交换价值。劳动力仅有交换价值,根本没有价值决定的问题,才是马克思工资决定理论的实质。经过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后,学者们发现了以往做法的问题,采用了价值概念,但是他们是用劳动力价值说明工资,这样的结果还是使工资和劳动脱钩。很多所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们主张按照劳动力价值进行分配,这恰好走到了马克思的反面。实际上,在马克思看来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实质就是等量劳动相交换,在市场经济中也就是使工资和劳动挂钩。  相似文献   

18.
劳动和劳动力问题始终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问题,许多理论经济学家都在试图进一步丰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论劳动商品》在这方面作了积极探索,提出了许多有创见的观点,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劳动力个人所有制的存在,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一样是商品,同样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在于能带来价值增值,劳动力的价值由生产和再生产该种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实现受同类劳动力的社会供求率、劳动者个人劳动能力对本企业(单位)生产力的转化率、劳动者所在企业(单位)的劳动产品(劳务)的社会适应率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劳动力价值主要通过不同的薪酬模式来实现,对于高层管理人员和高层科技人员来说,实行年薪制,按生产要素分配、参加企业税后利润分配、持有股权、重奖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是实现劳动力价值的较好形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农村人力资本的产业分布演化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随着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化,从事三次产业的劳动力性别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广东农村劳动力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素质普遍高于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分布中文化程度高和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劳动力主要分布在第三产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去向是工业。具有专业技术的劳动力工作较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