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系列的企业公众形象事件正在强烈冲击着我们的消费及投资信任,使我们目不暇接,难以置信。企业公众形象,一个看似普通但实质上却有丰富内涵的全新概念,目前已经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及全球化过程中面临的信用及道德评价的“山坡命题”。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很多名牌企业只能“各领风骚三五年”?为什么10年前珠海以百万重奖的高科技企业在部分长不大?胡志标拥有爱多的股权,不可谓没有激励机制,为什么爱多还是不可遏制地滑向深渊?这个问题有很多原因,很难一概而论,国际管理学有这样一种很有意思的观点;对于有些企业来说,企业要壮大,创业者须离开!  相似文献   

3.
杨晓慧 《发展》2010,(5):60-60
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究竟该从何做起?笔者认为,强化班组管理是关键。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一切工作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4.
何为企业文化建设之魂?即便专家学者或企业高层管理者,对此亦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有人说是“企业价值观”,有人说是“企业经营理念”,有人说是“员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有人说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5.
董事长与总裁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如果想从管理理论框架中找答案,真的说不清楚。商场如战场,你到底是想当兵、当将军、当元帅,还是当军事顾问?在企业中,董事长也面临着这些角色的选择。当然,我们做企业的没有一个不想当元帅。问题是没有几个不想当将军,更别说做士兵的话了。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实施国际化战略、进行跨国并购,是一个发展机会,甚至是一条追赶整车企业发展步伐的捷径,同时存在着非常大的风险。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怎样抓住机会实施国际化战略、进行跨国并购?在实施国际化战略、进行跨国并购的过程中,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怎样规避风险?“罗斯事件”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有什么样的启示?业内一些人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这些芦议值得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重视。两年时间,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能从组蝇到形成52亿美元的销售额,似乎是天方夜谭。  相似文献   

7.
吕朝阳 《魅力中国》2014,(15):372-372
面对社会越来越快的工作、生活节奏,浮躁心理甚嚣尘上,如何应时生活当中的各种压力、挑战?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生活事件?关键在于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培育员工的健康心态需要企业和个人双方努力。  相似文献   

8.
张庆仁 《乡镇经济》2002,(2):29-29,46
中国企业怎样应对入世,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是,中国企业目前缺什么,却极少有人想到。这个问题恰恰是中国企业应对入世的关键问题,犹如一个运动员,主要器官或缺、功能紊乱、又怎能在竞技场上进行角逐呢?  相似文献   

9.
2010年一月份以来,富士康“跳楼事件”引起各方热议,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再度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心理学层面分哲了富士枣事件的原因,并且就提高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方面,提出了一些值得实践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樊纲 《中国报道》2008,(9):91-91
广西北部湾发展,重要的是改革体制,创造企业发展的环境和制度,政府真正做服务的事情,降低中小企业的政府成本,而不只是关注大企业,大企业已经不需要政府的更多关注。珠三角和长三角发展得快,很大的原因是当地政府在发展初期真的在为小个体户们服务,这些小企业在五年、十年之后成长为大企业,而且是千万个的大企业。现在珠三角许多企业转移到越南而不是北部湾,其实广西的劳动力成本并不比越南高多少,其中原因需要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期货投资为什么总是失败?最近的国储铜事件,再次为中国的企业敲响了警钟。此前,中国企业在国际期货市场屡屡遭遇滑铁卢,每一次损失之惨重令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营行为,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必将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一要强化社会责任意识;二要积极发挥企业伦理文化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三要完善激励体制,进一步优化内外部环境;四要特别注意发挥慈善事业的作用,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3.
中海油并购事件已经尘埃落定,可是其中的思考没有停止。对于中海油来说,在这次流产的并购行动中,体会最深的莫过于下面的事实: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时,作为中介的投资银行顾问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为防止被外国投资银行牵着鼻子走,企业家应该拥有投资银行顾问之外的专为企业服务的核心顾问班底。补充强调的是:这个班底应该包括熟悉对方国对华战略的专家。  相似文献   

14.
《民营视界》2006,(5):55-56
企业做到一定规模,老板自然风光,然而随之而来却是企业发展方向的抉择,这种思考的痛苦是企业员工所不能理解的。企业到底要不要发展壮大?如果企业需要进一步发展,是自己来做还是请职业经理人,又面临着处理老板与职业经理人间的种种矛盾;矛盾发生时,职业经理人拍拍屁股就可以走了,但是老板却还得捡起烂摊子,像黄宏生和陆强华事件给老板留下来的将是很大的阴影。  相似文献   

15.
近日,爱尔兰惊爆毒猪肉事件,猪肉中二恶英含量超标200倍。猪肉怎么会含毒?这些毒从何而来?该事件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6.
近日,爱尔兰惊爆毒猪肉事件,猪肉中二恶英含量超标200倍。猪肉怎么会含毒?这些毒从何而来?该事件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7.
《上海集体经济》2001,(2):39-39,F003
创新是以提高企业经营质量,为企业造就新的市场需求与生存空间为目标的。所以说创新是企业经营的灵魂。企业创新是什么?怎样创新?是企业经营者当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解码”企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现在为止。至少有95%的人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企业文化。”一位专家坦言。 从1982年开始传入中国,企业文化在中国已经存在了24年,期间,“中国式企业文化”曾一遭遇“死胡同”,面对国外企业文化模式的盲目崇拜更是曾将一大批的中国企业带入歧途。 直到现在,很多中国的企业家对于企业文化建设仍然“半信半疑”。 不过,在2006年年底,国资委主办的一个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会引起国内企业家们对企业文化的极大关注。 那么,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目前的中国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为此《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了国资委副主任王瑞样,原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徐惟诚,中国企业文化研究支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等人,希望通过与这些常年关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官员、学者的交流,探寻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内涵和建设之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时常传出一些知名跨国汽车企业出现问题产品,但除了媒体的一些报道外,看不到解决问题的实质性办法。是谁在漠视跨国车企的那些问题产品?是谁在包庇跨国车企那些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宗翔 《宁波经济》2005,(12):45-46
为什么要谈过度管理呢?是因为时下盛行的是执行、细节管理等管理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奉为企业文化经典,惟恐自己做的还不够。于是企业里全员都在谈细节与执行等,如果自己不说、不做,是不是已经落伍了的心态在作崇。尤其是企业领导人,更是将其上升到自己要亲历亲为的地步。这大可不必。也许有些企业的领导人天生就是如此,或者是因为工作的某个细节没有做好,于是自己要亲自来抓细节的管理,最终却忽视了企业战略的规划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