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生物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四有"新人,是素质教育的最终归宿.笔者结合初中生物教学的实际,谈谈在生物新课标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张华 《西部大开发》2011,(9):112-11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应重视学生创新学习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曹伟 《魅力中国》2013,(8):216-216
当今世界,知识的更新周期缩短,高新技术发展迅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急需涌现一批又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其核心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共同重视。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4.
白艳敏 《魅力中国》2011,(21):260-26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个性和能力特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现代教育是教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去创造的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教育。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只有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带动学生学好知识、学活知识,全面发展各方面综合能力。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已是广大数学教师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杨建惠 《魅力中国》2013,(16):241-24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来提出。当今社会科学与技术飞速发展,竞争更加激烈、变化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层出不穷,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壮大就要培养成千上万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都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军昌 《新西部(上)》2007,(1X):168-168,174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能力是“灌输”不出来的,创造型人才是要靠创新教育培养出来的。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创新理论,通过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树立创造性意识,培养创造性品质,开发创造性思维,初步掌握创新技能和技法,从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该文就生物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体会,并在创新教育实践中总结出四个教学策略,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促进和提高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营造有利于开展创新教学的课堂氛围;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创新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将学生培养成为创新型人才,让他们成为21世纪的真正主人。  相似文献   

7.
潘方考 《魅力中国》2011,(12):302-302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一体化时代,它是以智力为主要依托,以创新为主要核心,这就急切需要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材。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其中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叶涛 《新西部(上)》2007,(4X):185-18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创新思维;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培养创新能力;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要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是要求教师要创新性地教,进而培养学生创新性地学,把创新能力的培养寓于教与学之中。  相似文献   

9.
杨兰敏 《魅力中国》2014,(10):116-116
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的需要。如何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语文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突出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和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采用了“加减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赵晓梦 《魅力中国》2010,(18):148-148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阶梯,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生物教学法焕发出新的活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我们应该探索的课题。营造创新氛围。也即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其实质就是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合作、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权威感,与学生建立互动、平等的关系。鼓励学生置疑,营建宽松氛围,使学生敢想、敢说,让学生设计各种探索实验方案,还要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鲁红 《魅力中国》2010,(19):260-26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知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想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校教育肩负着培养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2.
张有发 《发展》2009,(11):140-14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只有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长久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社会。但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大大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该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结合政治教学,分别从学生、教师方面做出讨论,并提出在教与学改革方面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汪奎 《魅力中国》2013,(20):206-207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实验的教学。1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兴趣和好奇心是一个人有没有创新能力最基础的条件,一个人如果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和好奇心,不太可能有创新和很大的成就。人对事业或事物有兴趣。一旦达到迷恋的程度,则更利于创新,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亦如此。在实验教学中要通过老师的“导”,千方百计的激发学生对生物课和生物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源泉。  相似文献   

14.
李阳 《魅力中国》2013,(25):253-253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与国家科技水平的高低、创新能力的大小、国民素质的强弱密切相关。中央领导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能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索质教育》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代化教育更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必须切实地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索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人化。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最好体现。创新教育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局性的、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强调创新教育体现了知识经济进代的人才素质的需求。对此,我谈一下个人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5.
徐广柱 《魅力中国》2009,(17):49-49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及"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要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赵亚珂 《魅力中国》2010,(16):210-210
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高中教师应该认真领会生物新课程标准精神,在生物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来,笔者结合生物教学的实际,在生物新课标下尝试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并取得了一定的收效。我的体会和认识是:  相似文献   

17.
司大庆 《魅力中国》2011,(12):301-301
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面对当前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的创新将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成为国家民族发展和竞争的基础。语文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它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18.
姜玉香 《魅力中国》2010,(36):74-74
江泽民主席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事实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因此,我们要从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进行各科教学时,有意识地渗透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面对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江泽民同志高瞻远瞩,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第三次全教会上又深刻指出:"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依赖于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法潜能充分开发和释放出来,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提高全民族的创新素质.因此,创新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素质教育的强化.而基础教育如何是决定全民素质高低的重要因素.我们在中小学提倡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时候,加大力度发展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民族振兴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能力是“灌输”不出来的,创造型人才是要靠创新教育培养出来的。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创新理论,通过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树立创造性意识,培养创造性品质,开发创造性思维,初步掌握创新技能和技法,从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该文就生物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体会,并在创新教育实践中总结出四个教学策略,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促进和提高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营造有利于开展创新教学的课堂氛围;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创新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将学生培养成为创新型人才,让他们成为21世纪的真正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