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版权技术保护很好的保护了版权人的利益,但是限制了公众对作品的合理使用,损害了公众的利益。对版权技术保护措施的限制制度可以避免版权人滥用技术措施,保护消费者利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不过中国目前仅仅规定了教育研究、残疾人帮助、行政司法和网络安全四个方面可以避开技术措施的情况,范围过窄,且未规定版权人滥用技术措施责任,应予以完善。首先应明确技术措施采用的适度性原则,扩大技术保护措施限制的范围,同时也要明确滥用技术措施承担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2.
版权保护与发展经贸王中秋我国法律对著作权(亦称版权)保护,既有精神权利的保护,也有经济保护的目的。1991年6月1日实施了国内著作权法之后,到1993年4月期间,我国相继加入了三个国际版权公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在经...  相似文献   

3.
数字技术的应用对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提出了挑战,作为世界知识产权保护的高地,新加坡通过一系列数字版权变革,建立了完备的版权技术保护措施制度。在立法上,新加坡版权法通过对技术保护措施的解释、规避技术措施行为的列举、禁止规避的例外、禁止制造规避装置和提供规避服务的例外、司法救济、执法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同时结合行政与司法并行、设立版权法庭的司法制度构成了新加坡版权技术保护措施制度。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资产,是对发明、发现、技术、创作、开发或者其他表现形式的人类智慧产出的总称。并非所有的的智慧产出都可以成为知识产权.智慧产出若要成为“财产”,它必须由一个持有者申请法律保护。就像为不动产(如房地产)所有者提供权利和保护一样,美国的法律系统同时也为知识产权这种无形资产的所有者提供权利和保护。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有:联邦专利、版权、商标法律;州法律中商业秘密法律。掩膜制品(用于半导体芯片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权利保护业已建立。对于联邦雇员以及其它人员,另有关于国家安全保护的法规。根据这些法律法规,知识产权的主要的保护方式有:专利、版权、商业秘密和商标。  相似文献   

5.
闫欢 《经济师》2015,(3):105-108
全球化进程中,版权产业的发展对重塑我国经济体的格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从分析我国版权产业发展的现状入手,分析版权质押融资中评估困难、变现遇阻以及登记制度不健全等是造成版权质押融资发展的主要因素。指出应在坚持和完善相关法律问题的基础上,增强版权产业的发展空间,依法构建合理的评估机制,完善版权融资的变现与登记程序,全面实现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切实落实现有的质押权利保障,完善法律制度为我国的版权产业发展实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6.
董万程 《时代经贸》2014,(2):235-236
我国数字出版发展迅速,年产值已超过传统出版产业。我国现有的著作权法律制度已不能适应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存在着立法滞后、版权授权模无法满足海量授权需求、数字版权技术保护措施的规范和标准不统一、数字版权集体管理组织不健全,不利于保护作者合法权益等问题,今后要加强立法,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促进数字出版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各发达国家普遍重视纳税人权利保护,对纳税人权利的基本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立法保障、行政执法保障、司法保障和社会保障,从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纳税人权利保障机制。各发达国家在保护纳税人权利上的这些先进经验,对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校科技论文网络发表与共享的版权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科技论文的网络发表与共享,版权问题不可避免。在分析了目前高校网络科技论文版权保护的现状,网络科技论文版权保护与传统科技论文版权保护的区别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技术措施、法律措施、增强版权保护意识以及加大网络发表与共享版权保护力度四方面来保护高校网络科技论文版权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彭梓铃 《经济师》2009,(11):66-67
迅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作为一把双刃剑,在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传统法律提出了严峻挑战。可以说,如今的网络侵权行为屡有发生,这使得当前的网络版权保护面临较大考验。文章着重分析了网络环境下的版权特点及其冲突问题,从立法、法制教育、网络道德建设、技术保障、建立版权集体管理机构、培养专业人才、加大网络侵权打击力度等方面。对如何保护网络版权提出了一些思路和见解。  相似文献   

10.
谢雨珂 《财富时代》2022,(12):41-43
<正>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法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律,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足以体现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技术面临诸多挑战。以数字版权的确权为例,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版权保护方式带来很大冲击,导致许多数字作品的版权不能得到充分保护,行业难以实现良性发展。面对这种情形,区块链技术应运而生,它拥有信息共享、高效率、保密性强、可追溯性等优势。利用区块链技术保护知识产权,尤其是保障数字版权的确权,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朱顺泉 《技术经济》2000,19(6):59-61
技术资产是指具有一定价值或可为所有者或控制者带来经济效益 ,能在本文长时期内持续发挥作用 ,且不具有独立实体的权利和经济资源。按现行财务制度、经济理论和资产评估分类 ,技术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专有技术、版权。技术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 ,总的说来 ,可分为两种情况。以摊销为目的的评估 ,宜用重置成本法评估。对于技术资产投资、转让或为了本企业股票上市等为目的的资产评估 ,宜用收益现值法或成本法与收益现值法相结合来评估。一、专利权的评估方法与公式专利是指受专利法保护的权利 ,或者说受专利法保护的发明。专利权是指发明人对…  相似文献   

12.
权利管理信息是数字作品的版权信息的载体.权利管理信息标准化使数字作品的版权信息在各种计算机系统都能被识别.通过设定权利管理信息的技术标准将权利管理信息标准化,有利于规范和引导权利人提出版权声明,促进版权信息的流通和利用,解决高科技环境下一系列复杂的版权问题,促进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版权制度之立法守旨并强调了三方权益均衡点的动态性,提出了数据库与网络传输亲技术应用给以“创作性”作品与“权利分立”为基础的现行版权制度带来的冲击;分析了近几年欧美国家对这些数字技术的应用所拟定的亲折保护措施因有违信息公平而遭放弃的情况,进一步论证了公平与效率仍奖是数字时版权制度的发展的取向与选择。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5,(8)
网络极大程度上改变了视频媒体产业,其产业链从传统迈向互联网环境,电视台垄断地位被打破,版权交易日益兴盛,版权价值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版权在产业中仍居核心地位;视频媒体产业积极对版权进行规划管理,向着管理专业化、开发系统化、保护全面化进发,但是仍需进一步明确版权归属、加大版权开发力度、打击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5.
论网络环境下版权的合理使用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对传统版权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网络环境给版权的合理使用制度带来了冲击。在对合理使用作出限制的同时应考虑使用人的权利,合理使用规则的判断标准应由传统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凌瑾 《时代经贸》2012,(20):42-42,44
近年来,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已成为建立和谐税收征纳关系的重要环节。《关于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公告》,第一次明确列举了纳税人拥有的14项权利与10项义务,也把纳税人权利保护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对纳税人权利保护的研究,在当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对目前纳税人权利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纳税人权利保护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董万程 《时代经贸》2014,(4):280-281
采用技术措施是保护作品著作权不受侵犯的有效措施,各国立法均有规定。技术措施与著作权法律制度中的合理使用使用制度、公有作品制度以及首次销售原则存在冲突,因此著作权法对技术措施规制的对策和趋向在于:按照合理使用的法定范围和标准,拓展合法的规避技术措施途径;立法明确技术措施保护的条件,防止滥用技术措施;由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管理技术措施,实现作品权利人和使用人的利益均衡。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版权制度之立法宗旨并强调了三方权益均衡点的动态性;提出了数据库与网络传输新技术应用给以"创作性"作品与"权利分立"为基础的现行版权制度带来的冲击;分析了近几年欧美国家对这些数字技术的应用所拟定的新的保护措施因有违信息公平而遭放弃的情况,进一步论证了公平与效率仍将是数字时代版权制度发展的取向与选择.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作权法》在2001年修正时确认信息网络传播权,对技术措施、权利管理信息提供法律保护。2006年5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已于2006年7月1日开始施行。《条例》的通过,标志着我国有关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法律法规体系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从发明权与专利申请权、先申请者与先发明者的利益分配;在专利权有效期内权利主体消亡之后的权利享有及权利保护问题等3个方面,对有关专利权主体制度进行了探讨,明确了发明人与申请人分离的3种情形,探讨了先申请制下的利益平衡机制,并提出了专利权利主体消亡之后的权利享有与权利保护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